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鉴赏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凋谢以后,西湖依旧美好。飘落的红花遍地散乱,白蒙蒙的柳絮飞扬在空中,风把垂柳整天吹得纵横乱舞。
笙箫歌声都已散去,游人也走了。我才感觉到春意已经消失,于是把窗帘放了下来。这时,只见一对燕子冒着细雨飞回家来了。
赏析
欧阳修曾在颍州做过地方官。到了晚年,已经六十五六岁了,又退居颍州。其时,他写了十首《采桑子》词,咏颍州的西湖。每一首的首句,都落到“西湖好”上,如“轻舟短棹西湖好”“春深雨过西湖好”“画船载酒西湖好”等等,“十词无一重复之意”(夏敬观《评<六一词>》)。这是其中的第四首,很为后来选词者所重。因为作者能别出新意,不落窠臼;与传统习惯上在落花时节总写伤春词相反,他从残春的景象中能发掘出美好的诗情画意。
上片所写的景象,似乎与通常所见的伤春词并无二致。然而读此同时,我们的感受却又与读其他伤春词不同,并不感伤,却会跟着作者的感觉走,感到其中确实存在着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开头“群芳过后西湖好”七个字中,前后便有一个大的转折,即谭献所谓的“扫处即生”。这为全词所展示的画面作了明确的主观情绪倾向的引导。所以我们读来,只觉得遍地落红点点,空中浮动着白蒙蒙的飞絮,迎风飘舞着千万条垂柳的绿丝带。客观的景物,在词人的彩笔驱使下,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残春风景画。
“文似看山不喜平”。倘为说残春时的西湖依旧很不错,而一味作赞美语,怕未必会讨好。欧阳修便不肯作直笔,在这样的小词中也必要起一点波澜。他就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有意作无奈语说:“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本来不觉春意已经消失,直至笙歌消歇,游客散尽,热闹变为冷清,才感到春天真的好像已过去了。就写残春美好来说,这是很大胆的一笔,因为这一写,景象气氛好像都已降到了低谷,似乎与“西湖好”全不相称。词的结尾,还再推进一步,说“垂下帘栊”,更显得好像外界已意趣全无,不如独处室内倒好。谁知柳暗花明,绝处逢生,最后结一句“双燕归来细雨中”,在细雨蒙蒙中,忽见燕子飞回家来,它们双双在梁间梳理羽毛,啾啾地鸣叫着,像是彼此在争说春天的故事,商量着未来如何生育哺养自己的雏燕。这景象带来一片温馨与宁静,给作者精神顿时平添了极大的欣慰,词意仍回到暮春的西湖依然美好的主题上来了。 唐宋词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