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唐宋词鉴赏课

六丑

唐宋词鉴赏课 蔡义江 2175 2021-04-05 19:0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鉴赏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六丑周邦彦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译文

  正是换单衣、尝新酒的季节,我恨羁旅他乡的日子里,大好时光都浪费了。我真希望春天能稍稍停留一下,可是春天的归去就像飞鸟经过一样,一去全无踪影了。我问蔷薇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原来是夜间的一场风雨,埋葬了这楚国宫中的绝色美人。她那金钗、花钿纷纷坠落的地方,留下了阵阵芳香,胡乱地点缀着桃树下的小径,轻轻地翻动在柳荫路上。有谁会多情地替她惋惜呢?只有当过她媒人和使者的蜜蜂、蝴蝶,还不时地飞来,敲响我的窗格子。

  东园里一片寂静,草木渐渐茂密,绿叶深暗。我默默地绕着凋零殆尽的蔷薇花丛行走,只能叹息不已。它那带刺的长条故意招惹着过往行人,好像是在拉住你的衣服,要向你诉说她内心无限的离情别恨。虽然还有残留的小花,能勉强地摘下插在头巾上,但终究不如曾见过的美人头上那一朵盛开时的大花,在钗头微微颤动,沉甸甸地偏向一边。落花漂流于水上,不要随着早晚的潮水去才好。恐怕那红色花瓣上还写有相思的字句哩,要是流走了,怎么还能看得见呢?

  赏析

  这是周邦彦的一首代表作。题意是追忆和叹惜蔷薇花的凋谢,其实也借落花自抒宦游羁旅,光阴虚度,青春逝去的落寞情怀。

  词开头写春去。“单衣试酒”,是春暮,点了时令;又是消愁,也点了人事。“怅客里、光阴虚掷”七字,是作词的本意。发端便用“正”字与“怅”字,使句意覆盖全篇,贯注始终。“愿春暂留”是不忍“虚掷”,“春归如过翼”是竟成“虚掷”。“过翼”喻其迅速,而“一去无迹”更说到尽头,不留余地。这十三个字词意曲折回旋,包括无遗,故周济说它“千回百折,千锤百炼”(《宋四家词选》)。话既说尽,以下本难接续,然词人能举重若轻,只以“为问花何在”五字唤醒题旨。“花何在”正为“无迹”而发问也。此无中生有、绝处逢生手段,突兀而绵密,谭献说他是“搏兔用全力”(《谭评词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人多谓从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或温庭筠“夜来风雨落残花”诗意化出,殊不知词意之妙全在设喻———以埋葬绝世佳人作比,否则风雨落花不过常语,又何其多多也。韩偓《哭花》诗云:“若是有情怎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这才是其真出处。词更有特色的是所设比喻能连下六句,直贯到上片结束:美人既死,则钗钿委地,任其狼藉于桃蹊柳陌间而无人管,只有“蜂媒蝶使”还常来“叩窗槅”以探询她的去处。这种设喻方法,唯东坡诗中有之,如其《守岁》诗云:“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上片说花落,只是虚拟泛写,不待眼见而后知;至蜂蝶叩窗,则引出过片写步出室外于“东园”探寻,故是实写。所谓“岑寂”,用意不在说园内无人,还是写春去“无迹”,是与蔷薇花丛前蜂围蝶阵乱纷纷,春意喧闹恰好相反的境界。花已落去,绿叶浓暗,唯静绕花丛兴慨而已;“成叹息”,仍遥应“怅”字。花谢而只剩“长条”,荆棘钩住衣服,而设想其“故惹行客”、“牵衣待话”,与人一诉离别之情怀。词人深情所至,使无情之物,亦似有情,造境奇妙。因欲话别而偶见枝上尚存残花,无迹而忽然有迹,亦出人意料的想象。“残英小”,本不足以簪巾帻而“强”簪之,是“愿春暂留”的体现,然而又毕竟不能与盛开时美人钗头的艳花相比。这才无可奈何地醒悟到春天真的过去了。

  叙来一波三折:“颤袅”和“欹侧”,用词极准确而有表现力。最后又移来红叶题诗故事,用以“追惜”和“断红”,造成春之归去亦如落花趁潮汐,奔流到海,一去不回的效果。这又道人所未道。总之,“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周济语)。词境时时发新枝奇葩,故蒋敦复云:“清真《六丑》一词,精深华妙,后来作者,罕能继踪。”(《芬陀利室词话》) 唐宋词鉴赏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