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鉴赏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木兰花慢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译文
真可爱啊,今天晚上的月亮,不知你悠闲地要去往哪里?是不是那边另外还有一个世界,刚好能看到你在东升?是不是宇宙空间都是漫无边际的,只有浩荡长风把你这中秋月亮送走?你像一面飞天的镜子,全无凭借,是谁把你系在空中的呢?又是谁让嫦娥一直留在月宫里不出嫁的呢?
有人说月落后经过海底,此事无从查问,实在难以捉摸,真教人愁闷啊!我担心你会不会遭到万里长的大鲸鱼横冲直撞,把你的琼楼玉宇给毁坏了?你那里的虾蟆本来是会划水的,我倒要问,为什么捣药的白兔也能在水中游泳呢?如果说宫殿、虾蟆、白兔等都一概完好无损,那么为什么你月亮倒一天天地缺损,渐渐变得像一只钩子了呢?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的作品。辛词继承《楚辞》的传统是多方面的,像这首直接用“天问体”来表现,也是一例。
这首词有几个特点:(一)立意创新,不落前人窠臼。前人多写待月,作者偏写送月;(二)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比喻,集在一起,构思出词人望月冥思的情态,通过《天问》式的质询,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说得十分风趣;(三)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比如他说,此处见月落西头,而彼处当有另一个世界看见月才东升。古代人们受“天圆地方”的错误观念支配,并不知道月亮是环绕着地球旋转的。虽然作者也不可能从理性上认识这个道理,但他大胆想象的情景,却完全被后来的天文科学家证实了。所以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才赞其为“神悟”。辛弃疾生长在12世纪,这样的“神悟”是很了不起的。三百多年之后,欧洲才出现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提出了被当时教会视为邪说的天体运行学说;哥伦布才越过大西洋,发现了这首辛词中所说的那个“别有人间”———美洲新大陆。 唐宋词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