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浩然止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到家时已是月挂当空,在酒楼打杂的唐宁已经吃过饭回房了。
徐墨澜回到屋里坐下,照旧铺开宣纸搁笔磨墨,锦墨轩的墨锭向来没有便宜货,但徐墨澜始终会在砚台里添点热水,所以一块墨锭能用很久。等他准备提笔写字时,砚台中的墨水依旧泛着阵阵涟漪,难以静心的徐墨澜叹了口气,悬空许久的手终于放下。
明日就要开考,对于徐墨澜来说自然不算如何上心,他担忧的是届时何冲将会以各种状态出现。眨眼之间几乎被人灭门,徐墨澜相信就算如何冲这般的能人恐怕也难以接受。
说是同情,自然有一些,他自己就是经历过失去至亲的可怜人,感同身受不为过。但与此同时,更多的还是震撼。
何府内外,共三十多具尸体,死相凄惨。可偏偏门内的仅仅是致命伤,门外的那群人却都被分尸了,寻常人可没有这种一刀分尸的臂力,更没有这份很辣。
何冲虽是从九品武职外官,但他之所以年纪轻轻能坐上这个位置,整个西阳县人都知道是什么原因,至于说他武艺高强,恐怕没人相信。
唐宁忙活了一天,早已鼾声大作,始终没有睡意的徐墨澜只好翻出枕头下那本手札,打算继续琢磨,奈何今天没了往日的静气,徐墨澜便随意的一页页纸翻过去,却发现册子里夹有一张与书页同样泛黄的信笺。好奇之下,徐墨澜轻轻抽出笺纸,突然又有些诧异。
他认得这种纸张,是天玺年间盛行的金栗笺纸。十年前由于平阳崇佛灭道的大势所趋,那会儿多数人都跟风使用佛教经文用纸,这种本身泛黄的金栗笺纸也就普及开来了。金栗笺纸质地硬密,光亮呈半透明,防蛀抗水,寿命很长,据传能历千年犹如新制。
信笺之上是一列不显风格的中庸行楷,寥寥八字:愿问道于幼安先生。
信笺有落款,笔者署名为庭芝,日期果然与徐墨澜推测相差无几,天玺三年,正是先帝驾崩的那一年。
信笺折痕不算明显,想必已经被人铺开查阅,此手札的主人应当便是其中所写的幼安先生,寄信之人自然是庭芝了。
徐墨澜读书向来驳杂,加之过目不忘,可以称得是上博览群书,所以他能肯定自己完全不知道庭芝这个人物。可对幼安这个名,却是始终有种捉摸不着的熟悉感觉。
徐墨澜虽然看起来温良恭谦,始终是一副和和气气的样子,但在做起某些事来,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近乎偏执的执着。既然这个幼安他有一丁点的模糊印象,那他不查出个一二三四肯定是不会罢休的了。
将近子时,受不了徐墨澜翻书声的唐宁终于忍无可忍,扛着夜冷下了床,缩着身子跑过来求饶道:“老徐,大哥,你就放我条生路吧,小弟明个儿还得上工呢。”
徐墨澜无动于衷地揉了揉眉头道:“有个名字很熟悉,但想不起来了,我查完就睡。”
唐宁生无可恋的在他床边坐下,闭着眼沙哑道:“不就是个人么?年纪大点的说不定早在南朝乱世中死了,你查到了又有什么卵用哦!”
双目扫视不停的徐墨澜突然停了下来,嘴角露出笑意:“多亏唐兄,我找到了,你快去睡吧。”
如闻仙音的唐宁立马睁开了眼,见徐墨澜果真在收拾散乱的书籍,便准备起身回房,瞥见其中一本书被单独挑出来搁在了桌上,睡眼惺忪的唐宁凑近一瞧,《西京三百名篇》他就认得个“三”字,于是彻底心灰意冷地走出了徐墨澜的房间。
南朝八国之一的西京,而今大半疆域已被划入平阳的陇右道。南朝之初,西京儒生辈出,可以算是唯一能与中原分庭抗礼的读书大国,近百年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半数出自西京,其底蕴可见一斑。
而这本《西京三百名篇》便是延平二年由国子监授权印发的西京名家经典,其中诗词两百余首,长短句,骈体散文,各类新颖词牌曲约有八十篇。正是因为西京的读书人多,而大多读书人离沙场太远,远到已经没了死一国的魄力,所以昔年战败之时,不少腹有经纶的文人投入平阳皇帐之下,这也成了日后其他派系口诛笔伐的绝佳说辞,这些暂且按下不表。
读书人,立功,立言,立德,各有所求,自然也有风骨极佳或者说是宁死不从之人,西京尚书令陈亮便是其中名头最响也是官帽子最大的一位。既然西京覆灭,陈亮的治世才能也就不予评价,不过此人的文学造诣确实可圈可点,昔日被誉为西京十大家之一,绝非世人所说因其位高权重所致。
徐墨澜记忆超群,翻书两次后就找到了陈亮那篇并不算广为人知的贺新郎和韵词。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寒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这首词前后共六韵,文体长短不一,并不符合当时的作词规律,便是“贺新郎”这个词牌名也就是近些年才算真正被承认。
国子监在末尾给的批注是:幼安所创长短句,不拘一格,别有风味,经得住长久品读。
其他还能写什么?整篇都在大骂那些东流士子的没有骨气与南朝末年西京朝廷的无能,冷嘲热讽之下平阳也是一鼻子灰,国子监诸人无非是看在这首词格式新颖,功底深厚,否则谁愿意吃力不讨好地搁上一篇骂自己的文章?
陈亮这首词,题为寄幼安和见怀韵。到此时,徐墨澜总算见到了“幼安”二字。信笺上的这个幼安先生,与陈亮和韵词所说的幼安,恐怕就是同一个人了。
这本幼安先生的陈旧手札上,内容驳杂繁复,诸多论点出人意表,更有许多针砭时弊和关于历时回溯的言论,运笔间百家学说融贯于心、信手拈来,学识之高,另徐墨澜又敬又畏。
而那位西京大臣陈亮提及的幼安,自创长短句词风,更是能让位高权重的西京尚书令心甘情愿和韵,这件事本就足以自傲。何况自创“贺新郎”词牌,破旧立新,同样需要庞大累积与高屋建瓴的独到见解,徐墨澜不信世上还有同名的两人都有如此文学造诣。
既然明确知道是那位号稼轩的陆幼安,徐墨澜也就有了大体概念,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般瞎忙活了。至于寄出金栗笺的那位庭芝,不用“请教”而用“问道”二字,或许只是个学识不多的求学后生,徐墨澜略一诧异后也就没有多放在心上。
灯火明灭不定,了却心事后的徐墨澜终于抬起头,才发觉这一坐就已经到了后半夜。明日还需赴考,再不休息恐怕到时候难以保持清醒,对自己这个劣习一向纵容的徐墨澜只得苦笑摇头,稍稍收拾后便上床睡觉。
而很巧的是,青竹林管家左成业找的东西,恰好跟信笺之上署名庭芝之人有关。 浩然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