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之源:怒从心边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怒火之源:怒从心边起
怒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之七情之一。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修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发生某些摩擦或冲突是难免的,愤怒可以被理解。然而,若是经常愤怒,或是一触即怒,往往会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难免要发点脾气。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如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盛怒之下,就容易做出傻事、蠢事。甚至就连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也会气死活人。
在《三国演义》中,魏主封76岁的王朗为军师来战蜀兵。本想“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而退”的王朗,结果却被诸葛亮轻摇三寸之舌活活气死。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
《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则伤脏,脏伤则病起。”怒往往由气而生,气怒损生是有科学道理的。人之所以会被“气”死,是因为发怒时会出现心跳过速,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往往会因为发怒而引起心律失常,或是发生心肌梗死而导致残疾。研究表明,暴怒能击溃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抵抗力下降。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酿成大祸。“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
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世界上很少有因为愤怒就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相反,愤怒常把事情搞僵了,搞糟了。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退之路,没了回旋余地。本来有理,反而变成了没理;本来是小事,结果闹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过后,悔之晚矣。《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怒责部下,结果被范疆、张达切了脑袋;刘备怒气难抑,率兵亲征,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劝告与人争吵、情绪激动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愤怒是射向健康的一支利箭,它不一定能伤害你的敌人,却时时会侵蚀你自己的健康。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虽然强调的是临敌制怒,但对生活中的人们同样富有启发。与人相处,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不文明的表现。易怒之人应潜心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像火柴头似的一擦就着。
“制怒”真言,谁都应该置为座右铭。然而,制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人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善于制怒不仅需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宽广胸怀和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境界,还需要有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要“制怒”,首先要陶冶性情,不断提高修养,理智地将“愤怒”这个“情绪炸弹”扔掉。
制怒的最好办法是忍和宽容。自觉的忍,理智的让,不是退缩,不是无能,不是放弃原则,而是一种策略、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只有洞察世事,心灵清澈,对是非矛盾有清醒认识的人,才会在可能被激怒的时候做到真正自觉地忍,真正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具有忍的智慧,达到忍的境界,需要修炼,而生活本身,它的正面经验和负面教训,则是这种修炼的燧石。
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少发怒的人是聪明人。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学会制怒的正确方法,他人肯定会对我们的道德、修养以及理智、大度发自内心的佩服。那个时候,我们自会达到“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的境界。
心情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改变。因此,我们要学会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远离愤怒,认真、快乐地生活。
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运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以平和的态度来摆事实、讲道理,要比大喊大叫更能让对方心服口服;而宽恕和谅解有时比伤害、侮辱更能震撼人心。 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