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李信的三国日记

第20章 韩初九

李信的三国日记 孤君道 4902 2021-04-05 18:4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信的三国日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回去路上李信略感失落,一大早领着张承兴致满满来麻子滩,结果没有一匹马、一头驴是自己的。

  姻亲之间态度的连锁变化,仿佛化学反应一样冷酷、生硬、无法干扰。

  韩初九患病,还不能骑马,驾御马车缓缓行进,马车若有颠簸,韩初九脸上就有痛苦之色。

  肾结石,韩初九得了应该是结石类的病症,淋石药汤效果收效甚微,病发疼痛时韩初九只能靠吸食火麻止痛,已对火麻产生了严重依赖。

  南街西大桥,石楼磨坊。

  李信搀扶病发的韩初九登上石楼二层,扈彤早有准备,出汗甚多的韩初九先饮下一大碗水,就点燃烟卷吸食火麻镇痛,整个人脸色苍白,脸上、背上、胳膊手掌汗出如浆,剧烈出汗看的李信掌心出汗。

  韩十七小脑袋从楼梯探出,李信给扈彤一个眼神示意:“把十七带下去,我来照顾初九哥。”

  二楼内空间虽然宽敞,可火麻烟气弥漫,李信也有些扛不住,站到狭小的通风窗口处。

  约六十平方大的空间里只开了三个尺宽的通风窗孔,显得阴森。

  韩初九又是一大碗水饮下,躺在床上喘大气,嘴唇发白声音虚弱,艰难说:“阿信,你得帮我,这个家不能交给十三。”

  怎么帮?

  或许原主李信知道,可自己不知道。

  李信沉默,来到床榻边,拿起混合火麻的烟卷轻轻嗅了嗅,能闻到水麻的味道,还有一种淡淡的刺激芬芳气味,如同茴香、孜然混合的味道。

  穿越者前辈张良估计是个烟鬼,神农尝百草一样测试,也没找到烟草种子,只弄出火麻这么一种东西。

  可能张良发明纸张的本意是为了卷烟,而不是推广、宣传简体字。

  “阿信,这没什么好为难的。”

  韩初九抬手抹脸,汗水如洗脸一样被揩去,用嘴呼吸:“给你说个事儿,你知道昨晚张开跟刘曼成说了什么?”

  刘曼成是张开的亲近伙伴,也是邻居,自幼的发小,关系十分亲密。

  李信将火麻烟卷收入木匣中,并装入皮套,仍旧不以为意问:“他俩亲兄弟一样,说的话能传出来?”

  “呵呵,刘曼成有媳妇,他媳妇嘴里露出来的。”

  韩初九侧躺着,伸手拿起床头的木杯饮水:“昨天你落了主税官田乐的面子,还跟张开说了一些糊涂话,好像有什么话事人之类的话。你大概意思是嫌镇里话事人多了,想减少几个人,也想自己话事拿主意。可有这话?”

  李信承认,脸上有些挂不住:“有,难道张开把这个说给了刘曼成?”

  “不止这个,张开还说……”

  韩初九眯眼:“他说也就你我、十三这样有人生养没人教,死了大人的孤儿才盼着话事的长辈早死。大概意思是他跟你我不同,是个孝顺的人,还是个尊师重道的人,说你连包安都敢顶撞,毫无敬意。”

  “我不管你是拿这话试探张开,还是有别的想法。只望你别冒失莽撞,等麻骛他们回来,你再能打,一个人又能打几个?”

  李信坐在床榻边心思百转,看韩初九这样子,要么十分亲密,要么是在离间,似乎不像是暗杀原主的主谋。

  麻骛这个名字入耳,相关的记忆陆续苏醒,这个是十分勇悍的少年,身形虽然矮壮,但十五岁时就能撂翻一头大犍牛,一头体重一千二百斤的雄壮大犍牛。

  原主李信的记忆中,麻骛的形象类似一头战獒。

  做个对比,大概等于宋江嘴里的‘铁牛兄弟’。

  见李信不做答应,韩初九语气虚弱:“张开把话说给刘曼成,注定这事儿会通过女人的嘴流传出来。明日咱们就搬入牧场里去,留在镇里有凶险。”

  “也好。”

  出乎韩初九预料,李信毫无颓色,笑容轻松:“不过我现在感觉十分惬意,如果你的病症能治愈就更好了。”

  韩初九面无笑意闭上眼睛懒洋洋:“还是病了好,躺在这里动弹不得,反而能把人看清楚。”

  李信揉了揉略酸鼻子,刚走下扶手陈旧的楼梯,就见一楼里母亲、大赵氏一起做豆腐,韩十七抱半碗豆腐花在吃,扈彤蹲在灶台前烧火煎药。

  打了招呼,李信解开一包韩初九的药剂,引来大赵氏警惕目光,李信只是对她笑笑,抓起一片片药材浅嗅。

  大约有十种药材,他勉强认出山楂、姜黄、黄芪、白芍、大黄和本地出产的柴胡,鱼儿沟内就有大量柴胡,这是很廉价的一种药材,主治伤寒感冒。

  扈彤抬头问:“阿信你还懂药材?”

  “不懂。”

  李信将药剂包好,接住母亲递来的一碗豆腐花,一勺温热、鲜咸的豆花入口压碎,吞服后口齿间又有微微的甘甜:“妗子,初九是不是喜欢吃豆腐?”

  大赵氏一愣,回答:“初九一直喜欢吃豆腐。”

  扈彤也跟着说:“他拿豆干当干粮吃,顿顿离不开豆腐。”

  “让他今后少吃,最好别吃。还有十七,每日吃二两豆腐就可,宁饿着也别多吃。”

  李信说完快速吃完豆花,放回碗:“娘,明日咱搬入鱼儿沟,我先去河滩村找高建平。”

  张氏想到这两日的变化,愁绪涌上面庞,颇有些不知所措。

  韩忠家在算计自己儿子,表姐韩氏也算计,自己兄弟也在算计自己儿子,现在露出面目划清界限,是恼怒还是彷徨,这是一个问题。

  李信去河滩村前,先顺路来到河西街的张家老宅。

  他来时小舅正坐在树荫下翻动欠条,厚厚的三叠,用条石镇着。

  一张十年前的欠条,可能会不断打补丁,夹入补充一些新内容。

  小舅指着最厚的一叠欠条说:“这是我帮你娘放出去的,你先过目,回去跟你娘对一下账目。欠条还要放在我这里,后面会陆续转给你。”

  李信应答一声,翻开欠条,说是高利贷,但日息在四厘,即一百银币一个月的利息是十二,正好符合大汉律令。

  但高利贷行业你借一百,能给你七十现钱就不错了。

  如果一户人家借贷超过三十银币,那意味着这家一个丁壮的月收入正好跟利息对冲,意味着放贷人会有一个能拿利息抵充月薪的雇工。

  所以放贷总数虽大,但平摊到各家,平均每家还不到二十银币。

  剪羊毛也要有个限度,饿不死还能干活,保持这个状态就行了。

  每户镇民放贷二十银币,一年利息就有二十九……乡寺征税后,镇民还了利息,勉强也就能温饱过日子。

  厚厚一叠欠条,最少的借贷五银,多的也就在二十五,本金总账约在八百。

  小舅会拿走三成利息,这八百本金每年能给李信带来八百左右的利息。

  拿走三成已经是亲情价,其他人委托小舅这样专业的放贷人放贷,利息都是对半均分的。

  “阿信,许多人并未借贷现钱,而是赊欠耕牛,过半借条是这么来的。镇里各家遇到白事时没有借贷的,多是操办婚礼时借贷。这几年敢赊欠耕牛的人越来越少,我与你大舅又要为张承今后做打算,这才把手里的牛群转到你手里。高正盛终究是你舅,你跟高家抢耕牛买卖,他家也不好用过分手段。”

  说着找出高建平一家的欠条递给李信:“高建平欠了我八十,他这辈子是还不清了,他得拿命来还。这人是个孝子,先是给老娘治病找我借贷,后来成婚时我又给他借贷,前后本金五十,见他还不清,我又给他赊欠了一对黄牛。”

  小舅神情漠然,口吻平淡讲述:“别让他轻易死了,这条命你要省着用。” 李信的三国日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