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理(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经世韬略(套装共1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材理(三)
【原文】
善攻强者,下其盛锐,扶其本指以渐攻之;不善攻强者,引其误辞以挫其锐意。挫其锐意,则气构矣。
【译文】
善于攻驳刚强的人,减弱他盛气锐锋,抓住事情根本宗旨而依次攻驳;不善于攻驳刚强的人,引述其谬误的言辞以挫败其锐猛的说法。欲挫败其锐猛的说法,则构成意气用事。
【原文】
善蹑失者,指其所跌;不善蹑失者,因屈而抵其性。因屈而抵其性,则怨构矣。
【译文】
善于矫正他人失误的人,指出其所失误的根本之处;不善于矫正他人失误的人,趁机使对方屈服而挫败对方的性情。趁机使对方屈服而挫败对方的性情,则构成怨言丛生。
【原文】
或常所思求,久乃得之,仓卒谕人;人不速知,则以为难谕。以为难谕,则忿构矣。
【译文】
或许因时常思虑以追求,历时很久才得以明白,仓促之间想要使人明白;他人不能迅速知晓,则以为此人难以明白事理。以为此人难以明白事理,则构成气愤不满。
【原文】
夫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徵之使还。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
【译文】
气盛而辩难的时候,对他人的失误不可再施加压力;因此,善于辩难的人,为别人指出而使他重新解说。不善于辩难者,因其失误而欺凌、激怒他人,即使对方欲回头修正,亦使他势必毫无门路。使他毫无门路,则构成妄言狂辩。
【原文】
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人亦以其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谓不解,则怒构矣。
【译文】
大多数人,心中有所思虑的时候,则耳朵不能听得清楚,因此,众人都有思虑和众人同时说话的时候,就会产生相互影响,想要他人能听到自己说话。他人也因其正在思虑问题的缘故,而不能了解自己的意图,则以为他人不能理解。人的情感没有不忌讳被人认为不理解。认为他人不能理解,则构成怒气填胸。
【原文】
凡此六构,变之所由兴矣。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所由矣。
【译文】
总之,构成此六种偏失,各种变数则因此而产生。然而虽然有构成变数的可能,仍会有所收获;如果只是陈说而不加辩难,各自陈述自己的见解,则无法得知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原文】
由此论之,谈而定理者眇矣。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兼此八者,然後乃能通於天下之理;通於天下之理,则能通人矣。不能兼有八美,适有一能,则所达者偏,而所有异目矣。是故:
【译文】
由此看来,通过谈论而确定道理的希望渺茫。必须做到: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而能有条不紊,善于思考道理而能知端绪先后,善于明察事理而能预见到玄机,善于运辞措意而能让别人明白我的意图,善于迅捷行事而能控制自己的失误,善于坚守自我而能任他人来攻击,善于攻克对方而能夺得别人的防守,善于夺取别人的防守而能为自己所有。能兼有此八种才智,然后才能对天下的事理通达;对天下的事理通达,则能成通达的人。不能兼有此八种才智,只有其中一种才能,则所能通达者只是某个方面,因而对所有问题便有不同的眼光。因此:
【原文】
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材。
【译文】
善于听人见解而能有条不紊,可以叫做正名察物的才能。
【原文】
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材。
【译文】
善于思考道理而能知端绪先后,可以叫做构建框架的才能。
【原文】
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材。
【译文】
善于明察事理而能预见到玄机,可以叫做通达有识的才能。
【原文】
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材。
【译文】
善于运辞措意而能让别人知道我意图,可以叫做擅辩畅论的才能。
【原文】
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材。
【译文】
善于迅捷行事而能控制其失误,可以叫做权变敏捷的才能。
【原文】
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材。
【译文】
善于坚守自我而能任他人来攻,可以叫做持守善论的才能。
【原文】
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材。
【译文】
善于攻克对方而能夺得别人的防守,可以叫做善攻善克的才能。
【原文】
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材。
【译文】
善于夺取别人的防守而能为我所有。可以叫做交易游说的才能。
【原文】
通材之人,既兼此八材,行之以道。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言,则察色而顺性。虽明包众理,不以尚人;聪睿资给,不以先人。善言出己,理足则止;鄙误在人,过而不迫。写人之所怀,扶人之所能。不以事类犯人之所婟,不以言例及己之所长。说直说变,无所畏恶。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夺与有宜,去就不留。方其盛气,折谢不吝;方其胜难,胜而不矜。心平志谕,无适无莫,期於得道而已矣,是可与论经世而理物也。
【译文】
具备各种才智的人,既能兼有这八种才智,按正确的形式而应用它,与通达的人论说,则见解相同时即能从内心明白;与众人论说,则观察人的表情而顺应人的性情。即使其明智足以包容众人的道理,不因此而自以为高人一等;即使耳聪心明足以运用自如,不因为而凌驾于众人之上。人以为善良的言论由自己而发出,说理完备即不再多言;鄙陋与失误出于他人,知其过错而不穷追猛打。替他人表达内心所想的道理,扶持他人的才能。不因同类的事而冒犯他人的隐情,不因例用前人的言论而冒称自己的长处。无论直率的说法还是变通的说法,皆没有畏惧与厌恶的心。虫声虽难听,能采其所发好的声音;愚人虽见少,能赞其偶然的所得。夺换他人的过失与以正道教人,能掌握合适的分寸;舍弃其当舍而接受其当受,不滞留个人的成见。当其气势正盛的时候,能折服于理而不惜屈服;当其辩难获胜的时候,虽获胜而不会骄矜。心气平和而志向明畅,不与人为敌亦不羡慕他人,只期望得到大道而已。此种通达的才能,便可以和他论说经营天下的大道、治理万物的事情。 经世韬略(套装共1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