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启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武汉的启示
我最近一次去到武汉,是十二月初的事。此前我是去过几次武汉的,言“此前”,其实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对于八十年代以前的武汉,只不过是,并且只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座城市的冠名而已。但历史书告诉我,它不愧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那些与它有关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同时也与中国后来的命运息息相关。
当然,成为中学生的我,还知道武汉有值得武汉人乐道的黄鹤楼和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不但是武汉人的骄傲,一个时期内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八十年代以前的我,对于武汉,确乎只不过知道以上几点。
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人,从这座城市到那座城市的机会少得可怜——何况我是北方人,哈尔滨与武汉之间的距离,是会令当年的中国人咂舌的。自费旅游更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后来我便去到了几次武汉。每次都是去开会。以“去到”来说特别恰当,因为次次都会从机场乘车至宾馆,于是在宾馆吃、住、开会;一结束,最快时间内又乘车赶赴机场。往往,会议期间就没离开过宾馆。若谁问我对武汉的印象怎样,我是无法回答的。
但此次去到武汉甚为不同——不是去开会,而是成了市文联的几位作家客人之一。目的地也只有一个,分头到处走走、看看,听听武汉人对自己城市的介绍;一句话,是去感受武汉的。可以说,这是唯一的一次,我与武汉发生了较亲密的接触,也对它真的有了些印象;而且是较深的印象,引起我一些思考的印象。
一、武汉人特在乎他们的城市形象
现在,又有哪一座城市不在乎自己的城市形象呢?都很在乎的。简直也可以说是比着在乎的。但,如果一座城市的地下地上,竟有一万余处在施工建设,它还在乎得了自己的形象吗?即使在乎,又可能在乎到什么份儿上呢?我在武汉的几天里,武汉的地上地下便有一万余处在施工。然而我一点儿都没觉得空气中有施工造成的粉尘。除了有一天难以幸免地出现了雾霾,另外的几天空气是较为清新的。尽管,由于施工也使这里那里的路段形成并不严重的堵塞,但交通基本是顺畅的。城市的大小街道、马路也都非常干净。是的,可以说是非常干净。当城市开始苏醒时,工地集中的路面已洒过水了。我没从任何一条马路上看到工地载运卡车掉下的泥巴、碎砖、石块之类的东西。也居然没发现过烟头、纸片。自然,天亮前被清扫过了。但清扫过的马路能保持一整天都那么干净,这是不容易的。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武汉市的领导干部们特在乎他们的城市形象,即使是在有一万余处地方同时开工建设的情况之下。
这么说也对。但我认为这是领导干部之间应互相学习的。有些城市的领导干部头脑是反过来想的——那么多处工地同时开工,脏、乱、差免不了的,也没有太当回事的必要嘛。兴建结束了,情况自然就好了嘛。这么一想,少操心了,但那兴建的时期,不论本市人还是外来人,几乎就没有不因此而烦恼的了。
并且我也不认为,在乎城市形象的仅仅是武汉市的领导干部——我们都知道,马路上的烟头多是司机们丢出车窗外的,包装盒饮料瓶之类也是。要保持马路干净,仅靠领导干部们发布禁止通告是不行的,还要有开车的乘车的人们的自觉配合。没有后一种配合,通告的作用不大。罚款会起作用,但那也得被抓了“现行”。所以,自觉是最重要的。
一座城市有万余处地方同时开工,这是城市管理最难的时期。一切影响城市形象的劣习,也往往在这一时期被放任甚至养成。
武汉市不然,恰恰在有万余处工地同时开工的情况下,领导更上心地抓城市管理,民众更自觉地保持城市环境卫生——我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有益于在城市人与城市的关系方面,养成“我的城市”之良好意识。
二、武汉人是虚心好学的吗?
我对此点根本没把握,只得在小标题后加上问号。包括武汉人在内的湖北人,一向自诩“九头鸟”,外地人也往往这么概括湖北人。以我的语文水平,不管怀着多么友好的态度来理解,都难以得出虚心好学的结论。
然而我有理由说,某些或曰有些武汉人确乎给我留下了虚心好学的印象。
在武汉开发区参观汽车制造厂,一位车间主任向我讲了这么一件事。当初与外商合资建厂时,外商代表看着武汉人绘制的图纸皱眉道:“这算什么?完全没有细节嘛!没有细节怎么做施工计划呢?没有计划,又怎么能合作得顺利呢?”
武汉人说:“放心。只要有双方的诚意在,咱们肯定会合作得顺利又愉快。”
武汉人还说:“细节是在实干中出现的嘛!图纸上标那么细有何必要呢?计划没有变化快,只要我们双方的合作诚意不变,那就等于有了最可靠的计划。”
老外们听得一头雾水,却只得入乡随俗。
我不知道合作得顺利不顺利,但合作得颇愉快是肯定的。
但在二期工程开工前,武汉人对图纸也认真起来了。认真到什么程度呢?连每间办公室的桌椅该怎么摆都画在图纸上了。那是最佳摆法。老外们一看,竖起了大拇指,连说:“OK!”
他们居然未对图纸提出一点儿异议。
一期工程完工后,连一把椅子也没多买。按照格外注意细节的图纸建成的车间,材料浪费现象降低到了最低程度。那些桌椅在办公室的摆法,至今无人改变——最佳摆法嘛!
我不能不承认,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开发区的一些武汉人,不张不扬地,特低调地,就将外国的经验学来了。不但学来了,还予以提高了。他们对流水线进行了很智慧的不费多少钱的革新,使组装工人的劳动更省力了,生产效率更高了,连老外们也不禁交口称赞:“中国人真聪明!”
武汉人替咱们中国人长了脸。
我希望那种虚心好学的武汉人多起来。希望许多中国人在虚心好学方面,虚心地向那种武汉人好好学习。
三、武汉人是居安思危的
没有中外合资的汽车制造厂,便没有武汉开发区,这是一个事实。
我与开发区的人们谈到了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的前车之鉴。
他们自信满满地说:“您放心。武汉开发区绝不会成为中国的底特律。”
武汉市委市政府与开发区的领导们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早已为开发区的明天绘好了另一幅蓝图。开发区地域湖泊较多,我想皆是由长江涨水倒灌形成的堰塞湖,大小二十余处。开发区的同志引导我前往观看了几处,水质良好,不曾受任何污染。他们告诉我——不久后,市政府与开发区两方面,将共同投资,在十余处较大的湖泊之间挖通水道,使它们连接起来,修堤栽树,养鱼植苇,那便会成为武汉近郊一处风景旖旎的旅游休闲地。当汽车制造业为武汉的就业与经济发展完成时代使命时,旅游业将接续发挥作用。
开发区的同志说:“虽然,我们武汉不乏景美之地,但我们有信心将未来的开发区建设成‘风景这边独好’的所在,使这里不仅成为武汉的风景名片,也成为湖北省的风景名片。”
八十年代以来,“政绩工程”之现象流毒于官场,使中国不少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拆拆建建,建建拆拆,几乎处于无休无止的拆建状态。往往是前任走了,后任来了,前任的“政绩工程”便随之遭到后任的否定,于是拆之;于是后任的“政绩工程”匆匆上马。为什么要匆匆上马?无它,那工程关乎自己官职之“与时俱进”而已。既然是为政绩而工程的,工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倒在其次了,主要之目的反而是作为政绩证明体现得及时不及时了。百姓对那样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现象一度怨声多多。近年,情况有所好转。
其实,官员们的政绩由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工程来体现、证明,本也无可厚非。但若以为只能由此点来体现、证明,即使不能一言以蔽之曰大错特错,起码也是急功近利的、片面的。
武汉市政府,不仅关注着开发区未来转变发展形态的方向,也为武汉市未来的发展制定了相当超前的、较长期稳定的发展方向——武汉市未来四十年发展纲要。
我认为这是一种“大政绩”思想和情怀的产物,摆脱了为证明一己政绩而工程的狭隘心理。
“大政绩”思想的基础是大情怀。大情怀是超一己目标的情怀;是真的对一座城市的未来负责任的情怀;是充分考虑下几代城市人对自己的母亲城满意不满意的情怀;是对为什么当官这一根本问题的自我叩问与回答升华之后的一种情怀。
我祝开发区的新蓝图在它的明天得以顺利实现。
祝武汉四十年发展纲要每隔几年都带给武汉人新的惊喜。
四、为百姓花费舍得吗?
在武汉市一处地价较高的地段,有一座可作为标识的大楼——武汉市民服务中心。据我所知,中国许多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都开始出现旨在方便市民的服务中心了。市民服务中心的出现,是为了在诸多方面方便于普通市民,因而也是大受市民欢迎的新事物。
但服务中心与服务中心是很不相同的。
有的城市,仅仅是为了有而有。所以,名为“服务中心”,实际上位置偏,而且服务功能既不齐全,也不能形成流水服务。故名义上虽有,市民们办事之难还是个难。
我问武汉市民服务中心的同志,它所在的地段地价如何?
答曰:“在武汉不是最高的,那也是较高的啊。”
再问:“建服务中心得投入一大笔建设资金,政府不觉得亏吗?”
复答:“怎么会呢!城市是市民的城市,绝大多数市民都是纳税者,花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建服务中心,天经地义嘛!市委市政府在选地段时就是这么想的啊!”
要得!
有些人一当上了主管城市发展建设的官员,地皮就成了他那本经济账上的摇钱树了。医院很旧,市民看病像农民工春运时期探家的情形,他们是视而不见的;缺少绿地,城市“肺”日渐萎缩,他们也是不忧虑的。好地段只要有人出得起大价钱,即使是卖给私人盖什么会所,他们也是乐不可支的。
他们似乎不明白——城市是所有市民的城市,那么城市地皮该卖给谁,谁买了建什么,起码也应听听市民们的声音。
我认为,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他们是明白城市是所有市民的城市这一常识的——武汉市民服务中心建在交通便利的街区,而且舍得花钱建得好一些,使市民们去到那里,感觉是在一个较好环境中接受服务,此点便是“明白”的证明。
对于政府,每一笔直接为人民花的钱,都是最值得的。
正因为市委市政府明白,开发区的领导们也便明白——所以开发区的群众服务中心,是开发区最醒目的建筑。
武汉市民服务中心也罢,开发区群众服务中心也罢,不但使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接受服务时少了许多烦恼,而且心理上也获得了被重视的欣慰,有尊严感。
基于同样的指导思想,开发区最好的地方,不是为富人盖了别墅区,而是正在筹建开发区职工活动中心……
五、武汉的市民文化是健康的文化
不论去过武汉或还没去过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武汉有一条汉正街。
我与武汉的作家朋友们在汉正街聚过一次餐。有四五位民间歌手在我们聚餐时前来献唱,当然不是无偿的。但听他们唱一首歌或湖北花鼓只不过十元二十元的事。依我听来,他们大抵唱得并不算好——唱得好也就不在汉正街上唱给食客们听了。
但他们皆唱得很投入,情绪饱满。或曰,唱得敬业。
毫无疑问,有些人是为贴补家用;但也有些人,似乎更是由于喜欢唱、喜欢有听众欣赏那种良好感觉。所谓独乐乐,莫如众乐乐。
我们离开时,见摆在外边的餐桌间,还有人在为食客吹萨克斯、奏小提琴。
我要强调的是——起码我在汉正街听到、看到的情形表明,武汉之民间的市民文化,是健康的。与某些城市逐俗捧淫的民间文化现象形成对比。
这是我没想到的。
健康的民间文化现象,正因为是民间的,更可使一座城市在气质方面加分。反之,必定减分。减分而不以为耻,则往往会败坏一座城市的声名。
我相信,两三年后,当武汉那万余处工地先后竣工了,武汉将会更美。
我相信,随着武汉城市建设四十年规划的逐步实现,十年二十年后的武汉,将不但令中国人刮目相看,而且肯定会成为令全世界瞩目的大武汉……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北京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