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100古镇畅游通

皇城相府 文化巨府

100古镇畅游通 贾开吉 2855 2021-04-05 18:2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100古镇畅游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皇城相府

  文化巨府

  在巍巍绵延的太行山脉深处,水静无波的沁河之畔,静立着一座享誉全国的历史名城巨府、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犹如一颗熠熠明珠闪耀着光芒。

  皇城相府,光听名字就有一种富贵气息,既是皇城又是相府,可见其辉煌的历史。府邸本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康熙皇帝的老师陈廷敬的故居。整个故居是一座由众多高大巍然、建造精美的建筑组合而成的建筑群落。依山傍水、鳞次栉比的皇城相府是典型的官式宅院,风格肃穆庄严,有着威严的气派。宅院的布局也很巧妙,是一个头朝北方的“龟”形建筑,巧妙的布局使之轮廓鲜明,正因如此,皇城相府也被称为“龟城”。

  御书楼位于“中道庄”西门外,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所建。

  之所以叫皇城,不仅因为它是帝师之故居,更和康熙皇帝的两次驾临有关。直接证据就是位于外城中道庄西门外的御书楼,俗称皇阁楼,是陈廷敬的三子感激皇帝对其家族的宠爱而特意建造的。“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遒劲有力的“午亭山村”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亲临此地时赐给陈廷敬的御宝,更代表了皇帝的天威和相府巨大的荣耀,它留给了人们无穷的回味和对历史无尽的思索。

  “冢宰总宪”“五世承恩”“一门衍泽”,石牌坊上刻尽了陈氏一门的光荣与辉煌,成为陈氏家族光宗耀祖、无限恩荣的标志。“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在200多年里,陈氏尊崇科举,产生了众多的进士举人。著名的“点翰堂”是清康熙帝到皇城相府时,亲笔点定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为新科翰林而题名的。陈家的一片赤胆忠心照射出北方第一文化巨族的无限荣光。

  冢宰第。

  后院的正房是皇帝下榻之处,挂有康熙皇帝的画像,恍惚间,昔日的盛况就出现在眼前;步入“冢宰第”,仿佛隐约可见宰相坐在这里读书写字,他那为国操劳、为民忧心的身影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小姐院是相府里最为雅致的一处所在。无论是幽雅的布局,还是精致的陈设,都令人感受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女儿家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那清如泉水的古琴音,如绕梁三日久未绝,那黑白分明的棋子,仿佛看到了闺房中的陈家小姐在执棋不语,苦苦思索。

  漫步西花园,眼前豁然一亮,如同置身于清幽静雅的山水画中。凭栏而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尽收眼底,好一派盎然春意!在走廊的拐角处蓦然回首,望见的是处处美景,望不见的是款款深情。

  芷园是相府里最大的一个花园,山石、林木、花草、池塘、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堪与南方园林相媲美,也是过去文人墨客饮酒作诗、怡养性情之地。当脚步轻轻缓缓地走到这里时,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手指轻触花叶,蝴蝶翩翩飞舞,心情刹那间变得舒畅,烦恼顿时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止步不前,只为让自己陶醉其中,怡然自乐。芷园应是如此得名吧。

  别开生面的“八音会”上,唢呐声震八方,热闹非凡。人们随着这阵阵民乐的吹奏,或模仿吹奏者摇头晃脑,或随之摆动身躯,晃动手臂,参与到这种喜庆的互动中,心灵也得到了升华。

  麒麟院的门楼。

  麒麟院的编钟舞曲把人们带入一个轻歌曼舞的天堂,这里是音乐的海洋和舞蹈的世界,这里充满了浪漫的怀旧气息。这里承载的是文人雅士的逍遥,这里传递的是盛世王朝的大气。沉浸在这古老的旋律中,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严相府中的片刻放松。

  站在外城墙上,极目远眺,群山环绕,城墙雄伟。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的“河山楼”,虽历经400年风雨而雄姿依旧,岿然屹立,向后人展示着它不屈的英姿。

  河山楼是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和最高建筑,名取“河山为囿”之意。

  因当时正是明朝末年,战乱频繁,故“河山楼”的防御措施十分先进,设计极为科学实用且富有艺术性,堪称建筑学与美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山河楼也叫作风月楼,在平静时期此处是登高观景的好去处,举目四望,各处风景尽收眼底。

  陈廷敬,这位《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带领着一群优秀的翰林学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置身于皇城相府,置身于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华字典博物馆”,你不禁会惊叹,我们的先人是如此的智慧而勤奋,我们的汉字是如此的浩瀚而精妙。

  漫步在皇城相府,满眼都是厚重的历史底蕴,那一砖一瓦都带着岁月的气息。当人们穿梭于相府之中,就像穿越时光来到了清朝,既能感受到当时陈氏家族的大富大贵,又不禁为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群落拍手叫绝,这里真是一座让人心驰神往的“东方古堡”啊!

  旅行小贴士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最佳时节:5~10月

  开放时间:08∶00~18∶00

  旅游线路:御书楼—小姐院—芷园—河山楼

  特色风味:烧大葱、卷白馍、蒸槐花 100古镇畅游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