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 西部客家第一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100古镇畅游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五章
浪漫巴蜀
洛带
西部客家第一镇
洛带地处“天府之国”成都的龙泉驿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当地的居民多是客家人,所以有着“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天下客家”“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等称号。
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民居建筑。
洛带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已成形,三国蜀汉时期更是鼎盛,是时商贸繁盛、八方商客众多。据说洛带名称的来历都和当时的后主刘禅有关。传说有次刘禅在镇中游玩,不慎将自己的玉带落入井中,后逐改名为“洛带”。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整个蜀地几无人烟,为填充天府之国,实行了“湖广填四川”的措施,于是粤赣闽的客家人在朝廷的“楚民实川之诏”的要求下迁居于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数万人的客家聚落就在洛带成形了。
洛带古镇的客家土楼。
如今,当我们走进洛带古镇,斑驳的石板路引领着我们探寻古镇的“古”与“幽”。纵横交错的古老街巷里,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静静伫立,诉说着洛带色彩鲜明的客家文化,是名副其实的“客家名镇、会馆之乡”。
由于“湖广填四川”造成众多两广地区的人群迁居于此,因此诞生了众多的广东会馆。洛带的广东会馆就处在距镇口不远的地方,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会馆之一。广东会馆修建于清朝乾隆前期,由山门、庭院和厢房构成,规模宏大,气势巍峨,是会馆建筑的代表之作。建筑风格上有着皇家的恢宏大气,每一间建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建成的,相互之间有曲折的回廊连接,高低错落的檐角围墙极具传统建筑的美感。通过这些规模庞大、雕琢细腻的会馆可以看出当时洛带经济的繁荣以及客家人的富庶。中堂还有一幅极有韵味的楹联,“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从中可以看出迁居于此的客家人虽然过着蜀地的生活方式,却有着对故乡的怀念。如今在这里常会举办一些民俗活动,迁居百年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貌,可谓不小的奇迹。
位于洛带镇中街的江西会馆又叫万寿宫,也是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整个会馆是一个前后三殿的建筑,各个建筑功能齐全,戏台、厢房、大院坝等应有尽有。古朴巍峨的牌坊就位于大门后,走进就能看见,会馆虽没有广东会馆的规模宏大,却有着小巧玲珑的别致,曲径通幽的构造让每一部分都能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此外,建筑的梁枋、门窗上都有着精美的雕刻,赏心悦目。
湖广会馆是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也是“湖广填四川”的佐证。
江西会馆是乾隆年间江西赣南移民集资修建而成。
除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古镇还有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会馆建筑,由此可见当时洛带商业的繁盛。洛带的其他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长约千米的老街上,和会馆建筑相比,民居建筑稍微质朴一些,并不豪奢。
洛带的夜晚,灯火点缀,一派静美。
金龙长城又名洛带长城,绵延在洛带古镇,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仿真长城。长城全长约1700米,在九泉山上绵延起伏,从金龙湖的大门一直延伸至巍峨的金龙寺,五座砖石堆砌的四方的烽火台均匀地分布在长城上。在长城的起始端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雕刻有栩栩如生的飞龙,正中有“金龙长城”四个大字,字迹浑厚,宛若游龙,气势凌人。
300年来,迁居而来的客家人一直保存着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对于一个长期动荡的“外来者”来说,语言是保存自己身份的唯一证明。像这种带不走的“祖宗田”在失去后可以再次得到,当证明自己身份的语言丢失了,就会在川蜀大地上迷失方向,祖先的传承就会丧失。正是这种对语言的执着守护,“客家方言岛”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
在洛带,龙舞是最悠久的风俗之一,尤以“刘家龙”最负盛名。之所以叫“刘家龙”,是因为舞龙者是在洛带居住长达14代共300多年的刘家后人。每当有隆重的节日,刘家龙就会翩翩起舞,成为古镇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传承300年之久的刘家龙也是发源于我国最原始的舞龙技术,在保留着传统的程序和动作基础上创新而成,极具艺术价值。在舞龙时,舞龙者赤裸上身,手举木杖引导九节的龙身上下翻腾,围观的群众可用水枪、木盆向巨龙泼洒清水,寓意祈雨,旺财旺运。如今这项活动成为当地最吸引人的民俗活动。
积淀千年的古镇就像一本记录历史的书籍,那泛黄的书页在轻风中一页页地翻开,等待着游人的阅览,去探寻其中的故事和沧桑。
龙舞是洛带民俗中最悠久的风习俗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旅行小贴士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最佳时节:3~6月、9~11月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旅游线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客家博物馆—玉带湖—洛带长城
特色风味:伤心凉粉、芜蒿饼、石磨豆花 100古镇畅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