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为何多外戚、宦官干政?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陆弃说古代生活人物小史(套装二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东汉为何多外戚、宦官干政?
两汉四百年,外戚干政频发,且有太监干政,最后导致皇帝大权旁落,州牧变成诸侯。如果说唐朝亡于藩镇割据的话,那么说汉朝亡于外戚干政也不为过。西汉先是有吕氏专权,差点几十年就亡了刘氏江山,最后王政君掌握朝政大权,重用外戚,王氏五个兄弟先后称侯,号称“王氏五侯”,侄子王莽更是厉害,阴谋篡汉成功,改国号为新。虽然有光武帝刘秀奋力一搏,推翻新朝,但东汉并未改变外戚干政的局面,反而越演越烈,最后还是被外戚与太监把大好江山丧送了。
幼帝继位,太后登上历史舞台
西汉王朝,出现了吕后、窦太后、王太后三位太后,导致外戚干政。东汉王朝,因为幼帝即位,太后不得不登上历史舞台。东汉开国,出现了三位有作为的皇帝,光武帝刘秀开创了“光武中兴”时代,继任者汉明帝和汉章帝也很有本事,开创了“明章之治”,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但汉章帝之后,继位的汉和帝刘肇年仅十岁,于是汉和帝的母亲窦太后临朝称制。这个窦太后乃是西汉窦太后的后世子孙,有前朝窦太后之风,重用窦氏宗族,重启外戚干政之风。
还好汉和帝不甘受外戚干政之害,联合太监党扫灭窦氏宗族,开创“永元之隆”。但汉和帝驾崩后,继位的汉殇帝刘隆岁数更小,不满百天,其母邓太后代子称制,邓太后的兄长邓骘等邓氏宗族因为邓太后的关系专权于朝。刘隆未出满月就死了,虽为皇帝却没有机会尝到当皇帝的滋味,邓太后与哥哥车骑将军邓骘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汉安帝也是个小皇帝,继位时年仅十三岁,所以还是邓太后与邓骘等邓氏宗族说了算。这个邓太后是个很厉害的皇太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汉安帝二十六时都不能亲政,谏议邓太后退隐后宫的大臣杜根被邓太后下令当廷打死,还是执法的人于心不忍,让其装死才侥幸得活,就连另一位邓氏宗族邓康因为“吃里扒外”劝邓太后退隐而遭罢黜。直到邓太后去世后汉安帝才得以亲政。
汉安帝亲政后,诛杀了外戚邓氏集团。但他去世后,皇后阎氏起了异心,为了把持朝政,不立其子刘保为帝,反与哥哥阎显勾结,拥立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刘懿为帝。为什么不立太子刘保呢?因为刘保不是阎皇后亲生的,而是另一位嫔妃李氏所生,李氏也被阎氏所杀。
阎皇后拥立的刘懿也是位小皇帝,当了二百多天皇帝就死了,宦官们不满阎氏外戚专权,合谋诛杀了阎显兄弟,赶走了阎太后,拥立汉安帝的太子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汉顺帝也是位小皇帝,继位时年仅十一岁,亲生母亲李氏被阎氏杀了,所以他只能依靠拥立他的太监们和皇后的族人梁氏宗族。汉顺帝的皇后名叫梁妠,乃大将军梁商之女。所以汉顺帝当皇帝,实际上是皇后的哥哥梁冀说了算。
汉顺帝只活了三十岁就死了,他的儿子汉冲帝继位,年仅一岁。所以由梁妠临朝摄政,她的哥哥大将军梁冀继续把持朝政。可没想到汉冲帝只活了两岁就死了,梁冀等拥立了渤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是为汉质帝,汉质帝当皇帝时年仅八岁,所以仍是皇太后梁妠摄政,大将军梁冀说了算。
汉质帝虽然才八岁,但很聪明,他不满梁冀独断朝纲,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梁冀怕汉质帝长大后自己遭清算,竟然在汉质帝九岁时毒死了他,改立蠡吾侯刘翼之子刘志为帝,是为汉恒帝。
汉恒帝继位时年仅十五岁,因为岁数小仍然受梁冀把控。但汉恒帝不甘心像前面的几个皇帝一样当梁冀的傀儡,他毕竟大了点,为了保命,隐忍十三年,二十八岁时联合宦官一举诛灭梁氏一族,得以亲政。汉恒帝是个昏君,诸葛亮把他和汉灵帝当作昏君的典型。汉恒帝虽然后宫一万,但却是个无后的皇帝,他死后,皇后窦妙与其父窦武拥立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
汉灵帝也是位小皇帝,继位时十二岁,朝政仍把持在外戚窦氏手里,恒、灵之时是东汉时期的乱世,引发了黄巾起义。汉灵帝去世后,汉少帝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何进把持朝政。
综上所述,东汉自汉章帝以后,几乎所立的皇帝都是小皇帝,导致太后乃至太皇太后临朝称制,重用外戚,皇帝或被杀,或联合宦官诛灭外戚,但马上又进入下一个恶性循环。东汉一百多年,也没有解决外戚专权问题,最后也亡于外戚专权和太监干政。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三国时代的时候,东汉的皇帝已经名存实亡,不可救药了,汉朝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防外戚干政,后世王朝各出奇招
其实早在汉武帝时代,就已经因为吕后和窦太后专权的事,狠心立下了“立子杀母”的辣手毒招。这一招虽然狠毒,但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历史上只有汉武大帝那样办,其他皇帝可没有他这么果断。
汉朝以孝立国,尊奉儒学,立子杀母的事实在干不来。但不杀皇后和皇太后,遇到小皇帝继位,往往历史的洪流会将皇后或太后推上前台,导演一幕幕外戚干政的大剧。东汉王朝将近二百多年,有一百多年是在外戚干政的岁月里度过的。
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后世的皇帝也屡出奇招。其中北魏时期继承了汉武帝立子杀母的规矩。但被史家评价很低,毕竟这样与伦理有碍。拿唐朝与汉朝相比,武则天不但干政,而且亲政,改朝换代建立大周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相比汉唐,宋、明、清三个朝代解决外戚干政效果比较好。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各出奇招,较好地阻止了外戚干政现象。
宋太祖赵匡胤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后又“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开国功勋们的兵权,开了两宋三百年重文轻武的新时代。宋朝武人的地位低下,宋太祖又施行改革,三司、宰执、枢密使三官各司其职,如同“三权分立”。外戚们想依靠武人专权,武人地位低;想依靠文人专权,文人脾气耿直、原则性强。这样一来,外戚很难通过控制少数官员达到专权的目的。三百年来,两宋较好地维持了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即使面临亡国之危,也没有极端的外戚干政、专权的事情发生。
明太祖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想出来的办法更为残忍。一是恢复商朝时的殉葬制度,先帝驾崩后,让嫔妃们陪帝王殉葬,不管是生过孩子的还是没有生过孩子的。史载朱元璋驾崩后,四十名嫔妃殉葬;明成祖驾崩后,十六名嫔妃殉葬。这种制度传了七世,由明英宗废止。二是明朝公主不许与文武大臣的子弟联姻,只许挑选民间没有根基的优秀子弟,堵死“强强联姻”的路子。朱元璋的办法很残酷,但整个明朝直到灭亡没有外戚干政、专制,却出现了宦官干政乃至专权,这大概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
清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不给嫔妃们与皇帝相处过多、过于亲密的机会。皇帝需要嫔妃侍寑,采用翻牌制,翻到谁的牌子,喜欢不喜欢都得按规矩来;而且,嫔妃侍寑,是有时间限制的,到了时间太监会提醒皇帝,提醒三次后强行将陪侍的嫔妃抬走。皇帝后半夜自己睡觉,不给嫔妃吹枕头风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是,嫔妃们想谈情说爱难上加难,成了皇帝发泄和生育的工具,吹枕头风更是会带来杀身之祸。但这种方法对于皇帝来说,是很不舒服的。到了同治皇帝,他就讨厌这样的生活,甚至偷偷溜出皇宫去妓院讨乐子,年纪轻轻就死了。由于咸丰帝的突然驾崩,慈安、慈禧登上历史舞台,终于还是没有防住慈禧干政,亡了大清江山。 陆弃说古代生活人物小史(套装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