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长期意识,皇位更迭“短平快”的五代十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陆弃说古代生活人物小史(套装二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缺乏长期意识,皇位更迭“短平快”的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代,是唐朝之后的大乱时代。正像汉朝之后的大乱时代魏晋南北朝一样。东汉的峰值人口大约有五千余万,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口大幅减少,曹操曾在诗中形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口最少时只有一千万左右,三国后期和西晋初期,人口有了短暂的繁荣,发展为三千万人左右,但西晋政权很快灭亡,进入了东晋和南北朝时代,天下再次大乱。五代十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南北朝的大乱时代,短短五十多年时间里,你方唱罢我登场,野心家们竞相称帝,政权更替迅速。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前面这个“后”字,是史学者编纂历史时命名的,来自于宋朝的史学大家、著有《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当时的朝代,叫梁、唐、晋、汉、周。因为在之前的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同名的朝代,所以欧阳修在修史时给这些朝代前加了一个“后”字。这五个朝代并没有统一全国,基本是在中国北方。“十国”并不只有十个国家,此处的“十”旨在表达国家之多,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多个国家,并且这些国家大都在中国的南方。
北部天下乱糟糟
仅仅五十多年就出现了这么多朝代和国家,可见当时之乱!其实还不止是如此,当时在中国北方,还有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
形成五代十国这样的局面,始作俑者是唐朝的农民义军领袖黄巢,说起他不得不提他那首特别出名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起义给了唐朝巨大的打击,虽然黄巢没有最终推翻唐朝政权,但唐朝的灭亡,至少有一半的功劳要记在他的身上。
唐朝的终结者是黄巢部下朱温,这是个义军的叛徒,他后来投降了朝廷,反过头来镇压义军,和水泊梁山的宋江被招安差不多。朱温镇压义军很卖力,正如宋江镇压田虎、王庆、方腊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一样,不过,朱温比宋江幸运多了,他受到朝廷的赏识,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先后加封为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成为唐朝最大的割据势力。令唐朝皇帝吃惊的是,这个朱温可不像宋江一样讲什么“忠义”,他背叛了黄巢,同样也背叛了唐朝,他像曹操、司马懿一样控制了朝廷大权,随后杀死了傀儡皇帝唐昭宗,又逼唐昭宗的儿子昭宣帝“禅让”给他,改朝换代,成为后梁的开国皇帝。
不过,朱温这个开国皇帝在晚年荒淫无道,竟然强奸儿媳,最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朱友珪弑父也没得好报,被他的亲兄弟朱友贞杀死。朱友贞也是个无能的皇帝,与晋王李存勖争霸时失败,命令部下皇甫麟将自己杀死殉了国。后梁就这样灭亡了。接替后梁政权的是后唐。后唐的开国皇帝叫李存勖,李存勖是沙陀族人,原姓朱邪,沙陀族是突厥族的一支,之所以姓李,是因为他的先祖平叛有功,被皇帝赐姓皇族李姓的。
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和朱温是唐朝的“战友”,官封晋王。朱温建立后梁后,李克用不服朱温管理,仍然奉唐朝皇帝为君,称后梁为“闰朝”,闰朝就是伪朝的意思。唐朝灭亡后,李克用、李存勖为唐朝报仇,打击后梁,最后成功地摧毁了后梁政权,因为自己也姓李,所以他建立的朝代仍然叫“唐”,史称后唐。
后唐政权也没有存在多久,李存勖是李克用的亲儿子,李克用还有一个义子叫李嗣源,李嗣源有一位部下叫石敬瑭,也是沙陀族人。这个石敬瑭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渐渐地头生反骨,掌握河东节度使的大权后起兵造反,借契丹人的兵将后唐灭了,和吴三桂借清兵消灭李自成义军如出一辙。石敬瑭借兵灭唐,建立后晋,他付出了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国的巨大代价,还自称“儿皇帝”。宋朝的燕云十六州之痛,就始自于石敬瑭。石敬瑭当儿皇帝的日子也没有多长,后晋的江山亡在了石敬瑭的妹婿杜重威手里。本来石敬瑭死后,继位的侄子石重贵逐渐摆脱契丹人的统治,并最终与契丹人成为仇国,石重贵御驾亲征,多次击败契丹人,但备受重用的晋军主帅、石重贵的姑父却率十万大军投降了契丹人,直接导致后晋亡了国。石重贵的境遇却像后来遭遇“靖康之耻”的徽、钦二帝一样被契丹人俘虏,成为亡国之君。
接替后晋政权的是后汉刘知远政权,刘知远虽然姓刘,却不是汉人,和李存勖、石敬瑭一样都是沙陀族人,刘知远曾经是石敬瑭的部下,同归李嗣源统领,还曾两次救过石敬瑭的命,功高莫过于救驾,因为后晋建立政权后刘知远大受重用,官封河东节度使、太师、北平郡王等职,契丹人灭了后晋后,改晋国为大辽国,刘知远也投降了,并被辽太宗耶律德光称为儿子,不过,刘知远这个“儿子”并不忠于老子,而是在众将的拥戴下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政权,并将契丹人赶出了中原。
刘知远还算是个明主,但他的儿子刘承佑是个昏君,猜忌辅政大臣,竟然杀死了辅政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及郭威一家人,直接逼反了郭威。郭威起兵南下,后汉隐帝被杀,遭遇灭家之恨的郭威本来想立刘赟为帝的,但其部下不服,直接拥立他为帝,是为后周太祖。就这样后汉亡了国。郭威无子,死后养子柴荣继位为帝,柴荣既是他的养子,又是他的内侄,柴荣乃五代第一明君,本来很有希望统一全国的,但可惜寿命不长,英年早逝。死后幼子年少,被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灭亡,北宋建立。
南方天下进入“战国”时代
就在北部天下乱糟糟的时候,南边的天下也进入“战国”大混乱时代。“十国第一人”名叫杨行密,他手举百斤,日行三百里,是个长跑健将。他在江淮一带建立了吴国,占据了相当于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南部、湖北东部一带,但并未称帝,称吴王,成功阻止了后梁朱温南进的步伐。杨行密是个战略高手,为了保存自己,他曾与朱温、钱镠共同对付孙儒,灭了孙儒后又与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拥唐讨逆”对抗朱温,他与钱镠长期交战争夺今苏南地区,觉得打不过了就主动讲和。杨行密的子孙就没有其祖的智慧了,南吴仅存在35年,杨行密的儿子杨溥就禅位给权臣徐知诰。徐知诰是个曹丕似的角色,他的义父徐温把持了南吴的大权,他逼杨溥退位建立了大齐政权。不过,这个齐政权仅存在了一年,徐知诰便恢复原姓为李,徐知诰便是李昪,大齐政权改成了南唐政权。所以五代十国没有“后齐”,一是时间短,二是齐国与南唐的开国君主是一个人,历史上称这一段时期为“徐齐”。
南唐是南方非常强大的国家,李昪与李璟父子灭闽灭楚,联辽抗周,但第三代国君李煜就没那么幸运了,他是个出色的词人,却是个昏庸暗弱的君主,正如他自己的词中所说:“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终被赵匡胤所灭;被南唐灭掉的闽国,是被后梁封为闽王的王审知所建,占据福州一带称王,王审知是个明主,至今闽人都纪念他,但他的儿孙个个不肖,太子王延翰继位不久被其弟王延钧杀掉,王延钧称王后又被其子王继鹏弑掉,王继鹏称帝后又被部下所杀,其叔王延曦继位,直至最后终被南唐所灭;另一个被南唐灭掉的南楚政权和闽国命运一样,开国楚王马殷可算明君,割据湖南一带称王,但马殷的儿子们互相争夺帝位,和王审知的儿孙如出一辙,史称“众驹争槽”,最后被南唐所灭。
在四川,西川节度使王建建立前蜀政权,王建是个明君,但他的儿子王衍是个昏庸无道的蜀王,被后唐所灭;后唐灭了前蜀后,因灭前蜀有功的孟知祥继任为西川节度使,不过这位孟知祥也并没有忠心于后唐,而是自己在蜀地称帝,史称后蜀。孟知祥也是个明君,但他的儿子孟昶却是个昏庸无道之君,被宋朝所灭;在岭南,刘岩建立了南汉政权,刘岩是个明君,但其子却个个不肖,继位的刘玢贪图享乐,被其弟刘晟所杀,刘晟也不是什么好皇帝,和儿子刘鋹两代就亡了国,被宋所灭;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东北部一带,镇东节度使钱镠建立了吴越政权,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中的“钱”,就是指的是钱镠。吴楚国享国七十二年才被宋所灭,是五代十国中享国最长的国家;在荆州、宜昌、秭归一带,朱温部下南平王高季兴建立了南平国,南平地小国弱,实行摇摆政策,向所有附近称帝的政权称臣,以保全自己,最后被宋所灭。
南方九国乱纷纷,北方除了五代以外还有个北汉政权。北汉就是杨家将中杨业最初保的政权,实则北汉和后汉刘知远政权是一支,开国皇帝刘崇是刘知远的弟弟,郭威灭后汉后,刘崇不服,割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因国力弱小与南方九国并称十国,而没有与五代并称六代,北汉和石敬瑭的后晋一样,称辽为父皇帝,最终被宋所灭。
纵览整个五代十国,子弑父,弟杀兄,急缺雄才大略之主,开国的君主都还算明智,但到了二代、三代昏君居多,所以都享国不长,便被强敌所灭。直到天下出了赵匡胤,才统一了江山,但燕云十六州成为其心中的痛,强大的辽国也成为宋国的威胁,宋朝与辽国争夺燕云的历史因此又拉开了序幕…… 陆弃说古代生活人物小史(套装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