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简史:揭秘古代的娱乐明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陆弃说古代生活小史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网红简史:揭秘古代的娱乐明星
在“追星”的时代,一些影视歌明星,动辄有百万、千万甚至数亿粉丝。这些粉丝,有的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表达他们对“星”的崇拜;有的通过线下观看他们的作品,表达他们的支持;有的终身不娶、不嫁,表达对他们的痴迷;有过分者,甚至为他们得了抑郁症,有自杀倾向。追捧影视歌星,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抨击,因为这些娱乐明星的影响,超过了科学家、超过了军人、超过了其他行业的模范人物,使社会的道德走向出现了问题。其实,每个朝代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都有“追星”现象,魏巍写过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个时代的“星”便是军人。现在所谓“明星”,特指的是娱乐界的知名人士。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追星的呢?追的是什么“星”呢?
在古代,不叫“明星”,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种类。古代的“娱乐界”人士叫伶人,伶人的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伶人的历史也是上下五千年,早在黄帝时就出现了,据说最早的伶人叫伶伦,他发明了音乐,所以后世从事这一行的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叫作“伶人”。
古代“明星”是“下九流”,不如农民
古代的伶人社会地位相当低下,所谓三教九流,普通伶人在中国民间社会就属于“下九流”。而那些知名的伶人,则收入不凡,声望巨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就是当时的“大明星”,还有历史上的“秦淮八艳”,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大明星”,但即便如此,这些人同样是被侮辱被歧视的。
伶人的社会地位在古代是不如农民的。农民是“士农工商”之一,仅次于当官的士,社会地位在古代一点也不低,即便是普通的农民,也是庶民。有一句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指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但可不包括伶人这种“贱民”。伶人在古代被称为娼优,户籍则属于“乐户”。“乐户”制度是导致伶人地位低下的根本。也就是说,伶人有专门的户籍,而且后人世世不得为良,摆脱不了低贱的身份。另外,伶人也不准参加科考,没有上升的渠道。因为身份低贱,他们只是人们玩乐的工具,和玩物一样可以被达官贵人“赠送”。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雍正年间才宣告结束,但伶人被歧视的历史却并未停止,摆脱不了低贱的身份。
伶人是靠表演取悦人们的,而表演就难免“弄虚作假”,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于社会的真实。古代讲“三纲五常”,是个最注重秩序的社会,而伶人们显然是违反三纲五常的,更不会讲什么社会秩序。比如一般情况下女人是不可以抛头露面的,夫妇在结婚前没有见过面的比比皆是。但伶人中的女演员却不得不每天抛头露面,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又比如,伶人们或扮演父女,或扮演母子,在辈分上乱了纲常,而这在社会上是不允许的;伶人由于是伺候人的角色,不管对方什么身份,只要有钱,都要给人表演,所以他们是最末等的服务人员。因为社会地位低下,一般人宁愿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愿意当伶人,因为伶人是入不了族谱的。而伶人们也拼命靠挣的钱做慈善甚至收买高官买地位,在清朝时有一位伶人叫赫金官,为了让孩子参加科举,在一次赈灾中捐出了全部家产,朝廷经过慎重考虑研究才破例答应了他的要求。
伶人也有吃香时,如唐明皇时,这个唐玄宗李隆基,除了以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著称外,还是个“梨园皇帝”,现在的戏剧界叫梨园,就是从唐明皇那传过来的。唐明皇宠信三个梨园子弟,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这哥仨能歌善舞,作曲弹琴样样精通,把唐玄宗哄得团团转。唐玄宗更是亲自上阵,演奏《霓裳羽衣曲》,在皇宫的梨园里建起“音乐学校”,培养伶人后备人才。上行下效,吃饱喝足的大唐盛世于是兴起奢靡之风。
诗仙李白是唐朝最大的“诗星”
大唐是一个诗的国度,李白、杜甫、白居易是这个时代的顶峰。现代人追歌星、影星,唐人则追“诗星”,并以能作出好诗为荣。
李白作为“诗仙”,粉丝最多,最有名的“粉丝”就是杜甫,杜甫贵为“诗圣”,把“诗仙”作为偶像,李白长杜甫很多岁,因此成名比杜甫早得多。
李杜相遇又别,让杜甫犯了“思李症”,白天想,夜里想,《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怀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据考证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多达十五首,而李白写给杜甫的仅仅一首,算是礼节性的;李白的另一位“粉丝”名叫魏万,他为了见李白一面,四处寻访李白踪迹,竟从河南王屋山追到了扬州,长途跋涉三千里,终于实现了见李白的愿望,还意外地收获了偶像送给他的一首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勉励他“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
我们知道,古人的通信工具没有现代这么方便,没有手机,没有网络,靠打听消息“追星”,该对偶像有多么忠诚。魏万没有像李白所赞的“著大名于天下”,他是因崇拜李白,并亲自编写《李翰林集》并为之作序而名留青史的。
李白的第三位忠实“粉丝”名叫汪伦,我们熟知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便是李白为汪伦所作的。汪伦为了见李白一面,亲自编导了一个故事,他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个酒中仙人,平生又最好旅游,因此听到有这样的好地方,欣然前往,没想到到了汪伦处,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汪伦赶紧向偶像解释:“十里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完这个解释,捧腹大笑,性格豪爽的他原谅了汪伦的“欺骗”,认为汪伦对他的感情是真实,所以才有那首《赠汪伦》名诗问世。
作为唐朝最有名望的诗人,李白的粉丝不计其数,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白粉”,就连三岁小儿都能吟诵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达到了唐朝的顶峰,他有没有偶像呢,也有。不过,李白的偶像是更古的“古人”,李白最崇拜汉朝的司马相如和晋朝的谢灵运,司马相如的才情吸引着李白,而谢灵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精神吸引着李白,“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的鞋子以谢灵运的名字命名,每天穿着它游山逛水,可见一斑。
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贾岛等名家各领风骚
除了李白有众多“粉丝”以外,其他著名的诗人也都有他们的拥趸。杜甫作为诗圣,自然不乏“粉丝”追捧。杜甫最有名的“粉丝”是诗人张藉,要说张藉也算是个挺有名的诗人了,但他却没有文人相轻的臭毛病,对杜甫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自己远远达不到杜甫的境界。张藉为了达到“诗圣”的境界,将杜甫的诗歌抄到纸上,然后烧化后“泡茶”喝,以杜甫的诗为“茶”,算是张藉的一大发明。当然,杜甫的诗歌要拌上蜂蜜的,不然天天喝纸灰,该是什么味道。
李杜之外,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顶峰,白居易自然也少不了粉丝。白居易为了写诗通俗易懂,写完了先念给老婆婆听,老婆婆听懂了才算成功,避免了诗人曲高和寡的毛病,那位先听诗的老婆婆,可算是白居易的第一位粉丝。如果她不感兴趣的话,白居易对她岂不是对牛弹琴了。白居易最有名的“粉丝”,名叫葛清,这位“粉丝”崇拜的方式很特别,他全身文身,文的都是白居易的诗,多达三十多处。而且每首诗的来历他都耳熟能详,能够一一道来,所以人称葛清所文白居易诗为“白舍人行诗图”,葛清也以这种方式为白居易“代言”而名留青史。
白居易受到时人的热捧,他自己有没有崇拜的对象呢?有的。白居易的崇拜对象是李商隐。李商隐是唐朝上千诗人中特立独行的一位,他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有“凌云诗才”之称。
白居易虽是“诗魔”,却对李商隐情有独钟,他对李商隐崇拜到什么程度呢,竟然想“转世”做他的儿子。其实白居易比李商隐大很多岁,是李商隐的前辈。李商隐对白居易的崇拜也毫不客气,生了个儿子起名叫“白老”。只不过这个“白老”才情一般,因为冒着“诗魔”转世的虚名常常遭到人们的取笑。倒是李商隐的另一个儿子衮师才情了得,或许是白居易“转世”时,跟李商隐开了个玩笑,阴差阳错了。
有着“诗奴”之称的贾岛,至今流传着“推敲”的故事,这位苦吟诗人,也有着他的粉丝团队,最有名的“粉丝”名叫李洞。李洞也是一名诗人,对贾岛的才情非常佩服,每读贾岛的诗歌前,要焚香沐浴,像对待佛祖一样虔诚。他不但自己这样,还常劝别人效仿他,给贾岛“拉粉丝”。李洞在头巾上放着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手中拿着佛珠念念有词,他不是保佑自己,是时时刻刻为贾岛保平安。贾岛在他的心目中,已经不是一个诗人的存在,而是超越人类,成为神灵佛祖级别了。
诗歌是唐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唐朝人为何崇拜“诗星”到如此程度,这与当时的时尚有关,正如同当代人崇拜影视歌明星一样。当代人崇尚影视歌明星,是因为舆论宣传导向出了问题,这些影视歌明星收入高得离谱,动辄百万、千万甚至几十亿,而且他们披着光鲜的外衣,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生活,因此成为名利双收的榜样。
现在有的小孩子写作文,作文题目《我的理想》,直白地表达就想当明星。唐朝人为什么会崇拜“诗星”,因为诗歌是唐朝人表达情感最重要的方式。举国都在吟诗,考试也要作对,如果不能写出几首诗来,枉生在那个时代。因此追诗星便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必然,谁写得好自然要受称赞、受追捧,理所当然。
唐朝之所以成为诗的国度,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唐朝立国之初,经历了两个最有名的盛世“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当时可说是文治武功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皇帝圣明,臣子贤明,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对外战争也取得了辉煌胜利,大唐皇帝被称为“天可汗”,四方来朝。之后,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力走向衰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以诗这种方式讴歌吟诵,便有了历史的环境因素。从初唐四杰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隐等,唐朝出现了成百上千的著名诗人。唐朝兴旺时就歌颂,唐朝衰落时就哀叹,民众有疾苦时就同情……,唐朝的兴衰历史,基本上伴随着各个时代的诗人吟诵。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隋唐刚兴科举考试,诗歌作得好,可以被帝王发现是个人才。古人数理化是不考的,唐朝时也没有到“八股文”那个僵化时代,因此能作好诗,是可以被伯乐发现后做官的。所以在古代,作诗是考证才华的重要手段,唐朝人尤甚。
大唐灭亡后,还有一次余光闪耀,那就是五代时李存勖建立的“后唐”。这个李存勖可不是正宗的唐朝皇室后代,更不是汉族,而是突厥沙陀人,因为先祖立功被赐姓李的。虽然是个赐姓,但李存勖以皇室后人自居,忠于唐朝王室,坚决反对朱温取代唐朝建立的后梁政权。李存勖打仗很厉害,最后还真让他把后梁给灭了,统一了中国的北部,建立了“大唐政权”,史称“后唐”。
这个打仗很牛的后唐开国皇帝,刚刚建立后唐时还可以,励精图治。但到了晚期他猜忌大臣、宠信伶人,宠信到什么程度呢,他亲自粉墨登场唱戏,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李天下”,甚至封他信任的伶人当州刺史。许多阿谀奉承的官员为了上位,甚至通过巴结伶人取得皇帝喜欢。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李存勖失去了人心,最后他被一个与他有仇的伶人暗害丧了命。
伶人成为明星是当代的事,民国时还不行
现在的许多明星,要名有名、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古代的伶人们或许有钱,但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的社会地位。比如在宋朝,一位屈姓歌妓每天的演艺收入达到相当于现在的两千多元,而明朝名妓王美娘的初夜费高达相当于现在的十二万元,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那位红颜美女陈圆圆,饭局出场费竟高达相当于现在的七万五千元,买断价格高达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五百万元。这些伶人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并没有随着金钱的增多而提高,就像那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最后有钱也只能怒沉百宝箱而已。
在民国时期,伶人们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大师级的人物,比如伶界大王谭鑫培,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艺术成就可称大师。但他最后的结果,被逼带病上台给大军阀们唱戏,竟然连病带气死于家中。连“伶界大王”都活得这么累,就别提那些一般的伶人了。
新中国给了伶人们人民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改革开放后的演艺界明星更是锦上添花,名利双收,社会地位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 陆弃说古代生活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