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寺 “钟王”之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100名寺古刹畅游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大钟寺
“钟王”之寺
钟是佛教最明显的标志,在我国的寺庙中,几乎都能看到,常常是未见古寺,先闻钟声。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的联想桥北,有一座寺庙,寺庙现为古钟博物馆,400多件古代钟铃精品举世罕见,堪称佛教钟文化的一方沃土。
寺中的古钟。
大钟寺原名为觉生寺,始建于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当时作为皇家佛教寺庙,地位显赫。据《敕建觉生寺碑文》记载,雍正皇帝于十一年(1733年)颁布谕旨,在今日北京北三环的联想桥这里建立寺庙,用作清修之地,等到寺院建成之后,他便取“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中的“觉生”二字为寺命名,并御笔题书,现在大钟寺山门前横匾上的“敕建觉生寺”,就是雍正皇帝的书法真迹。
为什么觉生寺又叫大钟寺呢?原因在于寺中的永乐大钟。相传到了乾隆时期,皇帝经常来此设坛祈雨,祈求风调雨顺,这一仪式一直沿袭到了清朝末年。话说乾隆皇帝还将原本万寿寺中的永乐大钟搬到了觉生寺,使得这座寺庙的名声更加响亮,因此便有了“大钟寺”一名。之后的岁月里,大钟寺几度荒废,直到后来辟为古钟博物馆才得以荣光重现。
亭内大钟悬空高挂,亭前一位长须老者的塑像正身端坐,正义凛然。
来到山门前,在广场上仰望,远处的高楼大厦在蓝天的背景下渐渐落为了陪衬,山门红墙与雕花低檐的围墙连成一片,石阶与地板条石的青黛色调一致,显露出幽幽的古朴味道,单层屋顶上灰瓦铺开,檐梢平展,两只风铃声音清亮。
漫步在院落之中,最令人流连的就数长廊了。庭中幽静,沿着游走的回廊穿堂过殿,手扶在朱红的廊柱上慢慢前进,眼前的廊中,隔几米就是一口古钟,有大有小,造型各异,工艺精美。欣赏着这些古物,时间仿佛倒回了100年之前,震耳欲聋的钟鸣与香火缭绕的幻象又浮动在脑海中。接着回廊转入另一个院子,一座钟亭高耸眼前,重檐上顶呈圆形,下层八角形外张,亭内大钟悬空高挂,气势逼人,亭前一位长须老者的塑像正身端坐,神情凛然。
铜钵须弥座纹饰精美,好似展开的莲花,周身“阿弥陀佛”4个大字十分明亮,熠熠生辉。
来到院中,青草碧绿,松木苍翠,刚才的一瞥足以使人激动不已,现在继续启程。不远处大殿前的石台上是一只巨大的铜钵,下盘的须弥座纹饰精美,好似展开的莲花,上举着这只钵。铜钵上略显锈迹,“阿弥陀佛”4个大字十分明亮,熠熠生辉。从南向北走中轴,一路不停看完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接着绕过大钟楼来到东西翼楼,站在这里,周围的风光便可一览无余。
作为大钟寺最核心的建筑,大钟楼别有特色。踏着楼前的石阶攀上青石台基,喜庆的红色立刻会将你包围,可见上、下两层的钟楼,上圆下方,充分体现了“天圆地方”之意,墙身内嵌圆柱,门窗的雕花纹饰让人眼花缭乱。进入楼内,楼梯盘旋直上,永乐大钟巍然矗立,木梁横在8根内斜的大柱上,承受大钟体重,从钟纽和钟身,直到钟口下的八角形散音池,令人叹为观止。这口“钟王”高近7米,直径3.3米,有42000千克重,世间罕有,钟身22.7万字楷书佛经更是冠绝宇内。等到巨钟洪鸣,那种震撼人心的声音响起,仿佛穿越古今,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中。
钟楼上圆下方,充分体现了“天圆地方”之意。
旅游小贴士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09:00~16:30
旅游景点:铜钵、永乐大钟 100名寺古刹畅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