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国文陪读《三国演义》(共3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刘备刚刚在相府花园,被曹操捧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紧接着,在官渡准备与袁绍决战前夕,曹操要腾出手来好好收拾一下这位“英雄”了。
曹操所以如此做,一是战争需要,一是感情因素。前者,先扫清外围,清除垃圾,后集中力量,聚歼主敌;后则因为衣带诏事件暴露,其中成员竟有他誉为英雄的刘备,使他大丢面子,这个英雄竟然一边和他青梅煮酒,一边盘算着怎么暗杀他。虽然《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乃罗贯中的演义,但在董承谋泄之前,曹操本来遣刘备去打袁术,他一出门转头向东,“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接下来,“曹操遗刘岱、王忠击之,不克”。这是史实,逃出曹操羁糜的刘备,竟然让刘岱、王忠捎语,挑衅曹操:“备谓岱等曰‘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献帝春秋》)
于是,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火上加火的曹操,“将自东征备”。曹操一生,还很少遭到如此羞辱。
《三国志·武帝纪》载:“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
气极了的曹操,这一回差一点敲碎刘备的脑袋。《魏书》说,天下英雄两位中的这一位,压根不相信曹操会亲征,“自勒精兵征备,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车,见麾旌,便弃众而走”。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刘备该是多么狼狈?不过,出于做过生意的人的本能,一看大事不好,连忙拔腿开溜。他没有想到,这一回识破他韬晦的曹操,真正的愤怒,真正的打击,确是雷霆万钧。
于是,老婆丢了,关羽降了,队伍散了,人心没了,他只能逃之夭夭,匹马走青州。日行三百里,投靠袁绍。
看起来,曹操是想得天下的,孙氏兄弟是想保卫家乡的,刘关张从来没想过得天下,也没有家乡可保,截至目前为止,充其量不过是不堪一击的三个混混而已。
却说曹操见了衣带诏,与众谋士商议,欲废却献帝,更择有德者立之。程昱谏曰:“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今诸侯未平,遽行废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操乃止。只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门处斩。死者共七百馀人。城中官民见者,无不下泪。后人有诗叹董承曰:
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
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
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
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又有叹王子服等四人诗曰:
书名尺素矢忠谋,慷慨思将君父酬。
赤胆可怜捐百口,丹心自是足千秋。
且说曹操既杀了董承等众人,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宫,来弑董贵妃。——贵妃乃董承之妹,帝幸之,已怀孕五月。——当日帝在后宫,正与伏皇后私论董承之事至今尚无音耗。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操曰:“董承谋反,陛下知否?”帝曰:“董卓已诛矣。”操大声曰:“不是董卓!是董承!”帝战慄曰:“朕实不知。”操曰:“忘了破指修诏耶?”帝不能答。操叱武士擒董妃至。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操曰:“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伏后告曰:“贬于冷宫,待分娩了,杀之未迟。”操曰:“欲留此逆种,为母报仇乎?”董妃泣告曰:“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操令取白练至面前。帝泣谓妃曰:“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言讫,泪下如雨。伏后亦大哭。操怒曰:“犹作儿女态耶!”叱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后人有诗叹董妃曰:
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
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
操谕监宫官曰:“今后但有外戚宗族,不奉吾旨,辄入宫门者,斩。守御不严,与同罪。”又拨心腹人三千充御林军,令曹洪统领,以为防察。
操谓程昱曰:“今董承等虽诛,尚有马腾、刘备,亦在此数,不可不除。”昱曰:“马腾屯军西凉,未可轻取;但当以书慰劳,勿使生疑,诱入京师,图之可也。刘备现在徐州,分布掎角之势,亦不可轻敌。况今袁绍屯兵官渡,常有图许都之心。若我一旦东征,刘备势必求救于绍。绍乘虚来袭,何以当之?”操曰:“非也。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既成,急难图矣。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正议间,郭嘉自外而入。操问曰:“吾欲东征刘备,奈有袁绍之忧,如何?”嘉曰:“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士各相妒忌,不足忧也。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丞相引兵东征,一战可定矣。”操大喜曰:“正合吾意。”遂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
细作探知,报入徐州。孙乾先往下邳报知关公,随至小沛报知玄德。玄德与孙乾计议曰:“此必求救于袁绍,方可解危。”于是玄德修书一封,遣孙乾至河北。乾乃先见田丰,具言其事,求其引进。丰即引孙乾入见绍,呈上书信。只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丰曰:“今日主公何故如此?”绍曰:“我将死矣!”丰曰:“主公何出此言?”绍曰:“吾生五子,惟最幼者极快吾意;今患疥疮,命已垂绝。吾有何心更论他事乎?”丰曰:“今曹操东征刘玄德,许昌空虚,若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此不易得之机会也,惟明公裁之。”绍曰:“吾亦知此最好,奈我心中恍惚,恐有不利。”丰曰:“何恍惚之有?”绍曰:“五子中惟此子生得最异,倘有疏虞,吾命休矣。”遂决意不肯发兵,乃谓孙乾曰:“汝回见玄德,可言其故。倘有不如意,可来相投,吾自有相助之处。”田丰以杖击地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长叹而出。
孙乾见绍不肯发兵,只得星夜回小沛见玄德,具说此事。玄德大惊曰:“似此如之奈何?”张飞曰:“兄长勿忧。曹兵远来,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玄德曰:“素以汝为一勇夫耳。前者捉刘岱时,颇能用计;今献此策,亦中兵法。”乃从其言,分兵劫寨。
且说曹操引军往小沛来。正行间,狂风骤至,忽听一声响亮,将一面牙旗吹折。操便令军兵且住,聚众谋士问吉凶。荀彧曰:“风从何方来?吹折甚颜色旗?”操曰:“风自东南方来,吹折角上牙旗,旗乃青红二色。”彧曰:“不主别事,今夜刘备必来劫寨。”操点头。忽毛玠入见曰:“方才东南风起,吹折青红牙旗一面。主公以为主何吉凶?”操曰:“公意若何?”毛玠曰:“愚意以为今夜必主有人来劫寨。”后人有诗叹曰:
吁嗟帝胄势孤穷,全仗分兵劫寨功。
争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纵奸雄?
操曰:“天报应我,当即防之。”遂分兵九队,只留一队向前虚扎营寨,馀众八面埋伏。是夜月色微明。玄德在左,张飞在右,分兵两队进发;只留孙乾守小沛。
且说张飞自以为得计,领轻骑在前,突入操寨,但见零零落落,无多人马,四边火光大起,喊声齐举。飞知中计,急出寨外。正东张辽、正西许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东南徐晃、西南乐进、东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渊,八处军马杀来。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当;所领军兵原是曹操手下旧军,见事势已急,尽皆投降去了。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后面乐进赶到。飞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只有数十骑跟定。欲还小沛,去路已断;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军截住;寻思无路,只得望芒砀山而去。
却说玄德引军劫寨,将近寨门,忽然喊声大震,后面冲出一军,先截去了一半人马。夏侯惇又到。玄德突围而走,夏侯渊又从后赶来。玄德回顾,止有三十馀骑跟随;急欲奔还小沛,早望见小沛城中火起,只得弃了小沛;欲投徐州、下邳,又见曹军漫山塞野,截住去路。玄德自思无路可归,想:“袁绍有言,‘倘不如意,可来相投’,今不若暂往依栖,别作良图。”遂望青州路而走,正逢李典拦住。玄德匹马落荒望北而逃,李典掳将从骑去了。
且说玄德匹马投青州,日行三百里,奔至青州城下叫门。门吏问了姓名,来报刺史。刺史乃袁绍长子袁谭。谭素敬玄德,闻知匹马到来,即便开门相迎,接入公廨,细问其故。玄德备言兵败相投之意。谭乃留玄德于馆驿中住下,发书报父袁绍;一面差本州人马,护送玄德。至平原界口,袁绍亲自引众出邺郡三十里双接玄德。玄德拜谢,绍忙答礼曰:“昨为小儿抱病,有失救援,于心怏怏不安。今幸得相见,大慰平生渴想之思。”玄德曰:“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奈机缘未遇。今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望乞收录,誓当图报。”绍大喜,相待甚厚,同居冀州。
且说曹操当夜取了小沛,随即进兵攻徐州。糜竺、简雍守把不住,只得弃城而走。陈登献了徐州。曹操大军入城,安民已毕,随唤众谋士议取下邳。荀彧曰:“云长保护玄德妻小,死守此城。若不速取,恐为袁绍所窃。”操曰:“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材,欲得之以为己用,不若令人说之使降。”郭嘉曰:“云长义气深重,必不肯降。若使人说之,恐被其害。”帐下一人出曰:“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愿往说之。”众视之,乃张辽也。程昱曰:“文远虽与云长有旧,吾观此人,非可以言词说也。某有一计,使此人进退无路,然后用文远说之,彼必归丞相矣。”正是:
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未知其计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在《三国演义》中,袁绍是一个负面人物,其实不然。他曾经很正面,领过一代风骚。
据《三国志》:“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如此豪门贵族,如此高官门第,可见他的声势威望,他的背景根基,是多么了不起了。《三国志》还说他“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当是时,豪侠多附绍,皆思为之报,州群蜂起,莫不假其名”,“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从此可见,早年的他,是一个具有领袖气度,而且出类拔萃的人物。
你不能不认可,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公然挑战董卓者,也是第一个主盟,自号车骑将军,起兵勃海,将以诛卓的诸侯。曹操矫诏十七镇组反董联军,是稍后的事情。
按谋士沮授所说的这个盛时的袁绍:“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振河朔,名重天下。”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判若两人。
自从曹操刺卓开始,到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失败以后,这位出身高门、四世三公的贵族子弟,便一步步走向负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他“短于从善”,说他“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三国志》则说他“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以至后嗣颠蹙,社稷倾覆”。这些官方评价,大抵是准确的。
历史就是这样开玩笑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些大人物的退化程度,实在是骇人的。 李国文陪读《三国演义》(共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