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夫君,看看这块板砖

第二百三十九章 狗吃书画

夫君,看看这块板砖 命官 8110 2021-04-05 18:0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夫君,看看这块板砖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狗吃书画

  明末清初,浙江兰溪壁峰有个聪明人,叫毕矮,常与财主作对。

  一天大富翁周道胜正在茶店说毕矮的坏话,恰巧毕矮路过,就走进去,说:“今天我遇

  到一件怪事。”

  周道胜忙问:“毕老兄,什么怪事呀?”

  毕矮说:“我邻居的一只狗,近来专门偷吃书画。今天,邻居把家里收藏的书画都拿出

  来翻晒,不料全被这狗吃了,主人杀死这狗,剖开它肚子一看,你猜里面是些什么?哈,一

  肚子的坏画(话)。”

  茶客明白毕矮在嘲笑周道胜,哈哈大笑起来。

  2.“瘟狗有福”

  有一天,孙财主准备设宴请客。长工毕矮跟他上街买菜,买了整整一筐鱼肉。

  回来路上,毕矮见不远处有只黄狗,就故意把筐放低拎着。那黄狗窜过来猛一口叼走了

  肉。孙财主命毕矮去追。毕矮追了一会空手回来说:“唉,真是瘟狗有福!”

  孙财主莫名其妙地问:“你说什么?”

  毕矮说:“喏,我们当长工的,一年到头拼死干活,从没吃过一顿肉,这下正如你东家

  所说,‘命里注定’,没福气呀。”

  财主点头道:“对!吃肉有吃肉的福气。我为啥酒肉不断?

  这是‘命中注定’的!”

  毕矮笑道:“东家,那死瘟狗把肉叼去,像你一样,嗨嗨,也有吃肉的福气哩。”

  财主愣了。

  3.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

  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

  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

  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

  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

  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4.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

  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

  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

  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分尴尬。

  5.纪晓岚佛前释笑

  一天,纪晓岚(清代大学者)陪同乾隆皇帝游大佛寺。君臣二人来到天王殿,但见殿内

  正中一尊大肚弥勒佛,坦胸露腹,正在看着他们憨笑。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笑?”

  纪晓岚从容答道:“此乃佛见佛笑。”

  乾隆问:“此话怎讲?”

  纪晓岚道:“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之活佛,今朝又来佛殿礼佛,所以说是佛见佛

  笑。”

  乾隆暗暗赞许,转身欲走,忽见大肚弥勒佛正对纪晓岚笑,回身又问:“那佛也看卿

  笑,又是为何?”

  纪晓岚说:“圣上,佛看臣笑,是笑臣不能成佛。”

  乾隆称赞纪晓岚善辩。

  6.个个草包

  权臣和珅新修了一所府第,请纪晓岚题一匾额。纪晓岚提笔给他题了“竹苞”二字,说

  是“竹苞松茂”之意。和珅高兴地把它悬在正厅,乾隆皇帝见了,对和珅说:“卿被纪晓岚捉弄了!把‘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变成‘个个草包’四个字吗?”和珅哭笑不得。

  7.真老乌龟

  宰相庆祝八十大寿。为借机发财,便不管亲疏远近,到处发请帖。纪晓岚对此十分不

  满,到寿辰前一天打发人送去大红幛一个,上写四个大字:“真老乌龟”。

  宰相见了,十分恼火,届日,请纪晓岚当面解释。

  纪晓岚从容地说:“君为前朝老臣,年且八十,是为‘老’;世世代代乌纱盖顶,是为

  ‘乌’;自古以来,龟鹤齐名,都是高寿的象征。魏武帝是何等人物,尚且称颂龟为神龟,欣逢老相国寿辰,以此神物祝颂,当为不妄;‘真’者,实实在在,当之无愧之意也。”经他这一解释,众人哭笑不得。老宰相有苦难言,一时想不起合适的对策,只得改容相谢。

  8.几份重礼

  清代乾隆年间,河南邓州的庞振坤所在的村里有个财主,他老婆生第八胎时,叫家丁通

  知各佃户,12天后大请客,送的礼越重越好,不送的小心抽他。按当地规矩,不是第一胎不兴请客的。佃户们又气又愁,找庞振坤想办法。

  12天后,庞振坤领着身背石头的佃户们来到财主家。财主一见气极了。庞振坤笑道:

  “你不是说礼越重越好吗?”说完,和佃户们上酒席去了。

  9.如此新娘

  有个贪色的县官,一心想讨个称心如意的小老婆,差人东挑西选,弄得民心不安。一

  天,庞振坤自荐为县官说媒,问他要娶什么样的。县官说:“我要的是:樱桃小口杏核眼,月牙眉毛天仙脸,不讲吃喝不讲穿,四门不出少闲言。”

  庞振坤笑道:“巧啦,俺村上就有这么一个女子。”当下商订了娶亲的日子。迎亲那

  天,鞭炮、锣鼓、喇叭好不热闹。花轿一到,县官上前一把揭开新娘的花盖,大怒:原来是穿着花衣裳的泥胎女菩萨。

  庞振坤却笑道:“请看,她不是‘樱桃小口杏核眼,月牙眉毛天仙脸,不讲吃喝不讲

  穿,四门不出少闲言’吗?”

  10.知县的馆幅镜

  一天,知县老爷想试试沈拱山的学问,于是就请他喝酒。酒过三巡,知县指着他自己心

  口上的馆幅镜问沈拱山是什么。

  沈拱山笑笑说:“是个大枕头顶儿呗。”

  知县送走沈拱山以后,告诉小老婆:“人家说沈拱山有学问,其实他连馆幅镜都不认

  得,还说是枕头顶儿!”小老婆想了想,反问道:“老爷,你知道枕头里装的什么?”

  “稻草呗!”

  小老婆说:“就是嘛!他把你比成个绣花枕头,一肚子草,是个大草包啊!”

  嘲吃黄瓜

  这天,韩老大赶完集,买了碗熬豆腐吃。饭桌对面有个老财主,一边吃着肉丝拌黄瓜,

  喝着酒,一边得意洋洋地自语道:“穷人穷,富人富,有钱的吃黄瓜,没钱的吃豆腐。”

  韩老大一听,知道老财主在取笑自己,也不急,也不气,对跑堂的说:“我要150盘肉

  丝拌黄瓜!”

  跑堂的说:“没有那么多黄瓜,再说您要这么多干啥用呢?”

  韩老大说:“我在集上买了一头公猪。原主人说,这头大公猪专爱吃拌黄瓜。这就叫:

  穷人穷,富人富,大公猪专爱吃黄瓜。赶猪的只能吃豆腐。”

  饭馆里吃饭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老财主气红了脸,端起酒壶一口气喝个净光,灰溜溜

  地跑出饭馆去了。

  罗竹林到谷大肚家打长活,上工的头一天,天还不亮,谷大肚就早早起来叫他下地,可

  等了半天也不见罗竹林出来,就又不耐烦地嚷起来。

  罗竹林说:“我早就起来了,正在忙着捉虱子呢。”

  谷大肚说:“胡说,这会儿天还没亮,黑灯瞎火的看得见捉吗?”

  罗竹林反问道:“既然看不见捉虱子,那叫我这么早下地,就能看得见干活吗?”

  谷大肚被问哑了。

  12.光叙不行

  罗竹林在吝啬鬼谷大肚家当长工。谷大肚为了使长工少吃饭菜,每顿吃饭时总要同长工

  们叙叙闲话。这一天吃饭时,谷大肚“叙”起了光绪与道光两个皇帝。

  罗竹林忙说:“光绪的老爷爷是道光,依我看,光叙(绪)不行,还是倒(道)光

  好!”说完,把桌上的几碟菜全倒进了几个长工的饭碗里。

  13.栽蒜

  一天,罗竹林跟几个长工在牲口棚前就着老白菜帮子吃高粱面饼,却听见谷大肚的厨屋

  里在“哧啦哧啦”地炸麻糖,又传出谷大肚训斥他小子的声音:“蹲在屋里吃,别出去,当心露头挨狗咬!”

  上午下地栽蒜。罗竹林悄悄地吩咐长工们把蒜瓣都头朝下点种。

  几天后,蒜苗却还没冒芽,谷大肚急了,趴在地里抠起来。抠一个,见是头朝下,再抠

  一个,还是头朝下,就找罗竹林算账。

  罗竹林把眼一眨说:“你不是说,‘露头挨狗咬’吗?它不敢露头,该是怕狗咬吧?”

  14.半文铜钱

  清朝,枝江县县老爷听说杜老幺聪明滑稽,就找到他说:

  “本县倒想试试你的功夫,你敢跟本县打官司么?”

  杜老幺说:“打官司得到荆州府,我半文钱都没有,怎敢上路呢?”

  县老爷说:“你有半文钱就敢上路?那好,来人哪,跟他斩半文钱来!”

  手下就把一文铜钱斩成了两半。杜老幺接过半文钱就走。到了荆州府,杜老幺状告枝江

  县老爷:“身为百姓父母官,目无王法好大胆,乾隆通宝劈两半,不断也得先撤官!”

  那县老爷的乌纱帽当时就被摘啦!

  15.晚饭巧对

  张少爷中了秀才,家里张灯挂彩忙着敬祖宗。张少爷对帮工杜老幺说:“都说你聪明,

  我出个联你对对–四书五经有趣有味。”

  正蹲在地上吃饭的杜老幺接口就答:“一日三餐无油无盐。”

  张少爷朝中堂看了看:“十根金龙柱,十颗小圆珠,十对宫灯十红十绿。”

  杜老幺把碗筷晃了晃:“一只青花碗,一个大缺巴,一双筷子一白一乌。”

  张少爷火了:“哼!吃老子的,喝老子的,还不知足么?”杜老幺笑道:“嗬,敬祖宗

  的,拜祖宗的,当然嫌少呀!” 夫君,看看这块板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