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纵饮狂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当初,玄宗兄弟在圣历初年(698年)搬出宫廷居住,五人分院同居,号五王宅。
大足元年(701年),随武则天到长安,赐给在兴庆坊的宅第,也称五王宅。
到先天年以后,兴庆坊是当今圣人住过的宅第,因此这宅第就成了宫。
李宪在胜业东南角赐宅,申王李捴、岐王李范在安兴坊东南赐宅,薛王李业在胜业的西北角赐宅,府邸相望,环绕于宫的四周。
李隆基在兴庆坊的西南置楼,西面题的是: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的是:勤政务本之楼。
李隆基经常登楼,听到诸王府的乐声,便召他们登楼同榻宴饮,有时就亲自到他们宅第,赐金分帛,给他们最大快乐和赏赐。
诸王每天在侧门朝见,归宅之后,吃酒作乐、击毽斗鸡,或者到近郊追逐鸟兽,或者在别墅作乐,天天不断。
游玩所到之处,中使相望,都认为天子兄弟之间友爱,近古无比,彼此之间无隔阂。
圣人既笃于昆季,虽有谗言交构其间,而友爱如初。宪尤恭谨畏慎,未曾干议时政及与人交结,圣人尤加信重之。
尝与宪及岐王范等书曰:“昔魏文帝诗云:‘西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
“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
“朕每思服药而求羽翼,何如骨肉兄弟天生之羽翼乎!陈思有超代之才,堪佐经纶之务,绝其朝谒,卒令忧死。”
“魏祚未终,遭司马宣王之夺,岂神丸之效也!虞舜至圣,舍象傲之愆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此为帝王之轨则,于今数千岁,天下归善焉。”
“朕未尝不废寝忘食钦叹者也,顷因余暇,妙选仙经,得此神方,古老云‘服之必验’。今分此药,愿与兄弟等同保长龄,永无限极。”
此话的意识是,李隆基对兄弟的友情特深,即使有谗言挑拨离间,但仍友爱如初。
李宪尤其恭谦小心,从不干议时政,也不与人交结,李隆基也特别信任看重。
李隆基曾给他和岐王李范等写信,说:“过去魏文帝有诗云:‘西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
朕每想到服药而求羽翼,哪里赶得上骨肉兄弟间的羽翼呢?陈思王有超人之才,能辅佐国家大事,但不让他朝见谒拜,终使忧死。”
“曹魏的国运未襄,却遭司马氏夺权,哪里是神丸之效;舜是大圣人,不记弟弟象的恶行而亲九族,九族和睦,百姓守纪安宁。”
“这是帝王的行为准则,到今天已数千年,天下的人都走上了善道,朕一想到这些,就废寝忘食,感叹不已。”
“前一段时间因稍有余暇,妙选仙经,发现这一神方,古老云‘服之必验’。今分此药,愿我们兄弟同保长寿,永无极限。”
此话一出,天下人就都知道当今圣人对李宪的看重。
李拾遗递交了官帖,对门房护卫说明了来意,门房赶紧将李拾遗和吴季二人迎了进去休息,能到宗正寺报备的不是驸马就是宗室子弟。
不管哪一个都不是自己一个小小的门房可以得罪的。
李拾遗带着吴季走进门房内喝茶,门房的小吏赶紧拿着李拾遗的官帖走进正殿,不凑巧的事是,圣人在宫中安排酒宴,让宁王赴宴。
整个宗正寺中,只有户部尚书薛崇简在衙门中,本来薛崇简就管着户部这一摊,但是今年是宗室子弟的考核之年,圣人怕宁王料理不过来,就派薛崇简过来帮忙。
小吏快步走到薛崇简的值房内,小声的向薛崇简禀报了一声,薛崇简一听是李拾遗来了,顿时来了兴趣,他和李客也算是自小玩到大,对自己的晚辈理应照顾。
这个薛崇简不是别人,正是太平公主的长子。
太平一名,并非是封号,而是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
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
后来,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
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过了很多年,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高宗和武后面前跳舞。
高宗和武后大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高宗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于是她挑选驸马。
永隆二年,开耀元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
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
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
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薛绍,但薛绍本人并没有参与这次谋反,是武则天觉得太平公主嫁错郎了。
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
当时太平公主最小的儿子才刚满月。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
公元690年(载初元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
武则天为了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而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
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婚后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
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
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
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公元701年(大足元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
公元702年(长安二年)八月,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
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
但不久后的公元703年(长安三年)九月,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
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李显的尊重,李显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
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公元707年(景龙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谋反。
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
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李显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残害吗!”
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 纵饮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