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纵饮狂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王忠嗣,李林浦,高仙芝三人在陇西三州刺史和勋贵陪同拥簇下,站在凉州城的城墙上,遥望着远方的风景。
四月前旬的北国,春天即将来临,风开始变得凛冽起来,但是在日渐寒冷的日子里,为了生计,陇西之地的民众们依然需要顶着冷风,劳作在寒冰刺骨的土地上。
山间呼啸的冷风,刮过高耸的城墙上,刮过了王忠嗣的身体。
在寒风中王忠嗣感受到了稍许的冷意,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开口道:“大王之风,起于青萍之末,林相,高将军,到凉州也有数天了,不知二位休整的如何?”
“二位是否还有气力,可以用来熄灭这股陇西之邪风?让我大唐彻底平定吐浑斜之地!”
听到接替李大将军的王忠嗣的话,高仙芝仍然默不作声装作未听到的样子,跟身边的凉州刺史房垣小声的攀谈着。
李林浦见高仙芝的做派笑了笑并未理会,而是看着前方王忠嗣说道:“我等已经到凉州几日了,也将旅途中的乏累也缓了过来。”
“当以国事为重,陛下与姚相在我等临来之前嘱咐,在陇西之地一切以骁卫大将军王将军马首是瞻,所以还请将军示下该如何行事??”
听到李林浦的回答,王忠嗣心中暗骂了一句老狐狸,但面上不显接着说道:“我等深受圣人圣恩,圣人派遣我等就是要平定着陇西之乱,但也来到凉州城几日了。”
“除了陇西三州刺史部,陇西各地这三十余位知州,加上郡中两千石都未到达述职,是我等德行不够,不能感化其背叛圣人之心。”
“既然如此,林相认为该如何清理陇西这乱臣贼子之余毒那?”
听到王忠嗣的提问,李林浦笑了笑接着王忠嗣的话头说道:“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既然陇西臣公无上效君王,下养黎民之心。”
“又何必存于世间,韩非子云: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既然文教不听,只能借圣人武德感化了,还请赵将军,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使国乃无虎!”
房垣等陇西三州刺史府官员听到,王忠嗣与李林浦的对话立刻毛骨悚然。
当年制定刺史之职位时,西汉孝武皇帝刘彻和当时朝堂诸公就给九州刺史们定下了六条问事,抓住了监督地方的重点。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给刺史规定了明确的监察职责,叫“六条问事”,具体内容是:
第一条,豪强恶霸侵占田地,以强凌弱;
第二条,正五品的州刺史对抗中央,欺压百姓;
第三条,正五品的州刺史贪赃违法,乱杀无辜;
第四条,正五品的州刺史任人唯亲,不举贤能;
第五条,正五品的州刺史依仗权势,乱拉关系;
第六条,正五品的州刺史勾结豪强,不奉政令。
六条中除第一条外,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二千石知州的。
六条外还有不成文的一条,就是考察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不把监察国王的内容载入明文中。
是因为汉家已孝治天下,明晃晃的对同族诸侯王们喊打喊杀成何体统,况且这个问题已不显得十分迫切了。
但都是因为大汉国策,因为当时汉室初期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双轨制,汉孝景皇帝平息七国之乱后,诸侯国的实力已被削弱。
孝武皇帝刘彻登基后,还是先拿诸侯国开刀,主父偃献策推恩令,规定国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在国中分侯,这样一来从诸侯国中分出几个小侯国,使诸侯国的直属领地不断地缩小。
后来孝武皇帝又借故礼金之事儿,夺了一百零六个王侯的爵位,并且禁止诸侯国的官吏在朝中任职,防止他们插手中央事务。
经过一系列的整顿,使诸侯国大伤元气,已构不成对中央政府的严重威胁,于是,孝武皇帝又腾出手来整治州郡,正五品的州刺史是一郡之首,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安邦先安首,督吏先督王,六条问事主要就是冲着天下郡国两千石的地方官吏来的。
解决这个层面的问题,也是抓重点,比如他们是否能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是不是滥用刑法、欺凌百姓等等。
但到了大唐却不同,大唐的封王多数哦都居住在长安,有不封地的特权,况且这些年下来,诸位王爷对封地根本就任何的指挥权。
早在这三位到达凉州之日,房垣等人就下令三州知州及郡中正六品以上的官员,来凉州述职,可是已经三日,并不见任何一个知州到达凉州。
而今日林相与高将军纷纷表态,说这陇西尽是乱臣贼子,换句话说,也就三州刺史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既然给圣人已经弄的面上无光,自己等人又何必留于世间,房垣默然的想着。
王忠嗣看着羞愧难当的刺史们,王忠嗣心里知道这帮人,多数是无妄之灾,但大唐官员一直刚烈,受到羞辱时,也一定会有所回馈。
如果是因为公事,无法换回之时,也会效仿前汉,一定会自杀以谢天下。
所以临来之时,圣人特意下诏书给自己,让他以太后千秋大寿的名义,特赦陇西恪尽职守的官吏们。
来到凉州这几日,王忠嗣发现三州刺史衙门上下大多都兢兢业业,只因为陇西之地,贵族,异族,地主与官吏勾结过深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了。
所以王忠嗣准备放三州刺史部一马,让他们待罪立功,报答圣人的仁慈之心。
王忠嗣缓缓地转过身来,看着眼前面色羞愧的刺史们厉声说道:“干什么,天还没有塌下来,哭丧着脸干什么?”
圣人将陇西重任交付尔等,你们将陇西之地治理成什么样子,还有脸哭?”
听到王忠嗣的训斥,房垣等人立刻涨红了脸,立马将头垂下,不敢看着前方的王忠嗣。
看到他们的反映,王忠嗣在心中笑了笑,但脸上装出了严厉愤怒的神色继续训斥道:“大唐从太宗孝文皇帝开始,历代圣人就害怕天下郡国知州县令。”
“乱政害民,所以西汉孝武皇帝才划天下郡国为九州,设立九州刺史部,就是监督各地知州是否有不轨之举。”
“可万万没有想到,陇西这个我大唐龙兴之地,竟无一人忠君爱国,这帮硕鼠着实可恨!”。
听到王忠嗣的话语,房垣等人立刻长揖拜到在地说道:“臣下有罪,让圣人蒙羞,臣下死罪,死罪!!”
王忠嗣叹了口气,走到他们身边,将其一一扶起,从怀中拿出一诏书朗声说道:“陇西惯例接诏!”
在场的所有人立刻拜倒在地。
王忠嗣看了一眼,发现没有人僭越接着说道:“圣人诏:朕承先帝之圣绪,获奉宗宙,战战兢兢,无有懈怠,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朕听闻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劝民劝功;严刑,劝民亲法,今太后千秋在即,大唐已孝道治国。
“朕感念太后仁德,特赦陇西知错之臣民,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
房桓群臣立马拜道:“臣下接诏!”。
听到天子赦免的诏书,陇西大大小小的官员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如果按照罪责,大家都难逃一死。
但是今天大家都是涉险过关,而且三州知州违抗王命,没有听持节使者林相赵充国的传唤来到凉州,这让他们又开始担心自己的命运,刺史最大的一个责任就是让当地知州听从王命。
现在已经过三日了,各地知州还是没有如约而至,按照大唐律令这就是要诛灭三族的大罪,可身为监督地方的刺史也难辞其咎。
房桓等人立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立马达成共识,既然三州知州如此不识趣,正好将所有的罪责统统推到他们身上,好借此脱身。
Ps:鲁迅先生说了: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所以明天五五断更节我必然会参加,还望各位有血性的作者们一起参与进来~! 纵饮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