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纵饮狂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不知道是不是讽刺,陈顼的几个儿子都不是当皇帝的料,陈叔宝可能是其中最好的,而陈叔宝如果当一个世家子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等陈叔宝陈叔陵伏诛之后,陈叔宝即皇帝位,是史书上的陈后主了。
之后陈叔宝立刻奖赏功臣,以长沙王陈叔坚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萧摩诃为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封绥远公。
并把始兴王陈叔陵家中财资数万悉数赏赐给陈叔坚与萧摩诃,整个东宫属官也全部得到晋升,以司马申为中书通事舍人。
当初陈叔陵刺杀后主时,后主脖颈被砍受伤,在承香殿中养病,朝政之事,全都委托给太后处理。
这可能是陈叔宝最开心的时间,将整个朝政交给母亲和弟弟,自己放心的玩耍和沉浸在文学创作当中去了。
陈叔宝同时并且摒去诸姬,独留贵妃张丽华随侍,后主病愈,对张贵妃更加爱幸,立妃沈氏为皇后,大封诸弟为王。
封皇弟陈叔俨为寻阳王,陈叔慎为岳阳王,陈叔达为义阳王,陈叔能为巴山王,陈叔虞为武昌王,不久正式册立皇子陈胤为太子。
陈自陈霸先开国以来,内廷陈设很简朴。陈叔宝嫌其居处简陋,不能作为藏娇之金屋,于是在临光殿的前面,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
阁高数十丈,袤延数十间,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窗牖墙壁栏槛,都是以沉檀木做的,以金玉珠翠装饰。
门口垂着珍珠帘,里面设有宝床宝帐。服玩珍奇,器物瑰丽,皆近古未有。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名花。每当微风吹过,香闻数十里。
陈叔宝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其中有复道连接。
又有王、季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都以才色见幸,轮流召幸,得游其上。
张丽华曾于阁上梳妆,有时临轩独坐,有时倚栏遥望,看见的人都以为仙子临凡,在缥缈的天上,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这时的从陈叔宝将自己的浪漫主义彻底的贯穿其中,南朝的工匠也是日夜打造陈叔宝和后宫嫔妃喜欢的器皿,南洋的航道也为他们进贡各样的珍宝。
不管是陈霸先还是文帝和宣帝,都是官场上摸爬滚打,尸山血海中获得的权利,基本的判断从不缺少,也能很好的掌握朝政。
但陈叔宝这个文艺青年,更喜欢的事是游玩,美色,还有诗词歌赋,朝政几乎都是让太后掌管。
那几年的北周一直在跟突厥作战,还要调停八柱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把目光投在南陈身上。
可好日子没有过几天,北周彻底完成了权利更迭,杨坚在陈叔宝同年也登上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皇位。
相对于杨坚的励精图治,陈叔宝相对平庸一些,至德元年(隋开皇三年,583年)正月,外任长沙王陈叔坚。
当初后主被刺伤,不能亲自处决政事,所以政无大小,全由长沙王陈叔坚决定。长沙王权倾朝廷,故而日渐骄纵,于是陈后主日益忌惮陈叔坚。
因此,都官尚书山阴孔范,中书舍人施文庆,都因为陈叔坚被后主崇信而感到不安,天天搜罗长沙王身边的错处,向陈后主进谗构陷。
陈叔宝也有接手朝政的
于是陈后主陈叔宝借此为由,仍保留长沙王陈叔坚骠骑将军的本号,继续使用三司之仪,但是外任为江州刺史。
以祠部尚书江总为吏部尚书,同月,立张丽华之子、皇子陈深为始安王。
九月,陈后主大封兄弟为藩王,立皇弟陈叔平为湘东王,陈叔敖为临贺王,陈叔宣为阳山王,陈叔穆为西阳王。
不久,又立皇弟陈叔俭为安南王,陈叔澄为南郡王,陈叔兴为沅陵王,陈叔韶为岳山王,陈叔纯为新兴王。
陈叔宝并非无能,南朝也并非没有精英人士,他们明白,现在是南朝最为艰难的时刻了,陈叔宝也明白,因为自己的姓氏自己也必须站出来。
而无能的掌权者必须被清理干净,但是南朝的朝堂上现在不能有一点波动,否则这个饭桌就彻底掀翻了。
所幸陈叔宝的弟弟也是一个花花公子,除了往自己家里捞钱,并没有其他的心思,陈叔宝只是用几封奏折就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陈叔宝在这个时候显示了他的政治手腕。
可这时北朝已经完成了全部汉化,杨坚为首的混血汉人彻底掌握了实权。
而且北方一直都是一宫廷政变为主,权利交接相对于平缓,除了当权贵族部分被清算以外,其他的并没有损伤。
从北魏拓跋家重用崔浩开始,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已经开始,就拿李家为例,从李虎开始就和北魏权贵联姻。
靠这些北地门阀们的能力,维持自己的力量,正式进入古典门阀的最后的高峰期。
杨坚笼络了独孤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河东薛家,笼络李家,让杨坚可以借助北地骑士这支左右天下的力量。
而陈叔宝的南陈,自从萧绎丢了襄阳和益州,整个西部防线就是岌岌可危的,不是北朝不想统一天下,而是北面的北齐,还有内部的权利斗争拖延了这个进程。
现在北齐已经被已经被宇文泰给收拾了,其实北齐在高欢死之后就江河日下,在乱世不是正常传递的。
高欢在临时之前,并没有发挥自己的疯狂,将自己母亲和弟弟击杀,来保证自己儿子顺利继位。
但是高扬没有辜负自己的父亲,他有着比自己父亲更加狂野的疯狂,他的叔叔和他的奶奶都不敢忤逆他的意愿。
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高橙给自己的弟弟高洋,拜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等职,之后历任左仆射、尚书令等一系列要职,受到其兄高澄的重用。
武定七年(549年),长兄高澄遇刺身亡,高洋遂趁机继续执掌朝政,被魏帝封为丞相、齐王。
武定八年(550年),高洋迫东魏孝静帝禅位,遂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齐律。
其时,重用杨愔等相才,重新笼络北齐境内,删削无用的律令,并省州郡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注意肃清吏治;前后筑北齐长城四千里,置边镇二十五所。
对边疆用兵,并屡次击败柔然、突厥、契丹,出击萧梁,拓地至淮南。征伐四克,威振戎夏。
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怀有圣主气范,被称为"英雄天子",为北齐一代英主。
甚至高洋在自己的天保三年(552年)正月,文宣帝高洋乘北国封冻、不宜施战之机,亲率北齐军队用兵库莫奚。
代郡之战中,高洋亲赴前线,鼓励大军,见到自己的皇帝到来前线,所有将士为之一振北齐军大获全胜,仅牲畜即俘获十余万头。
高洋并不吝啬,直接将牛羊全部赏赐给将士,自己分文不取,
天保四年十月的时候,太子监国,文宣帝高洋再伐契丹,身为皇帝的高洋,直接带领自己的亲军远征。
这一支亲军,是高洋在世家子中挑选的精英,每一日就是进行军事训练,军饷也是充足的,每一个骑士都是拥有免税权的,而且这是一支纯骑兵的部队。
高洋身为一国之君,却没有搞特权,高洋"亲逾山岭,为士卒先","露头袒膊,昼夜不息,行千余里,唯食肉饮水,壮气弥厉。"
在君主身先士卒的鼓舞下,此次与契丹之战,一直打到渤海之边,方鸣金收兵,俘虏士卒十万之众,得牲畜十万余头,高洋仍然将牛羊分给将士。
颇有军事指挥才能的文宣帝高洋,在取得大胜契丹之战后,不是休整犒赏三军,而是挟士气之高涨、兵勇之激动,连续作战,以突袭方式向北用兵突厥。
乘对手无备顾盼之机,大溃其军,直追至朔州之北,逼其送上降书顺表,方才罢息。
高洋在位的时候,北周和北齐一直是胶着的,宇文泰在高洋在位的时候不敢妄动。
可天意如此,高洋击败了自己无能的叔叔,却也输了自己的弟弟。
高洋晚年过于好酒导致身体虚亏,但是因为需要压制精神,必须日常饮酒,于是在天保十年暴亡,时年34岁。文宣帝遗诏:"凡诸凶事一依俭约。
三年之丧,虽曰达礼,汉文革创,通行自昔,义有存焉,同之可也,丧月之断限以三十六日。
嗣主、百僚、内外遐迩奉制割情,悉从公除。"同年十一月,文宣帝梓宫回到还京师邺城。十二月,殡于太极前殿。
乾明元年二月,葬于武宁陵,谥曰文宣皇帝,庙号威宗。武平初年,又改谥号为文宣,庙号显祖。
其子在位被弟弟高演篡位,高洋在死前就有除去母亲和弟弟的想法,可是高演直接回到自己的封地,逃过了一劫。
杨坚在这些雄主死后,彻底的统一了北朝。 纵饮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