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脱贫之变

69 创业就业 赢得未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69 创业就业 赢得未来

  孙书贤

  2020年5月21日上午,郏县渣园乡渣园村西的新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一派繁忙景象,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一个个滚圆的西瓜和甜瓜吊在瓜蔓上,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在此务工的贫困户正忙着摘瓜、搬运、装箱。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在家门口干活每月也能拿到2400元工资。这一切还得感谢我们有个致富带头人!”脱贫户李大趁说。

  退役军人创业寻富路

  李大趁所说的致富带头人名叫张洋,今年32岁,是郏县新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2年,张洋从部队退役回到老家渣园村自主创业。他筹措资金400万元,流转土地190亩,建设日光温室大棚82座,成立了郏县新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甜瓜、西瓜和辣椒、茄子、茄瓜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张洋本想着合作社会吸引大批村民前来干活,没承想村民都作壁上观:有无能耐,挣到钱再说事。

  张洋没有抱怨。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他选择了甜宝、绿宝两个甜瓜品种和玲珑、麒麟两个西瓜品种,采用牛粪、鸡粪等有机农家肥和芝麻饼做肥料。甜瓜和西瓜一上市便引起了轰动,一季下来居然实现收入150多万元。

  瓜儿生金日子甜

  张洋创业成功,刺激了众乡亲,先后有38名贫困户进入合作社就业,合作社每个月带动贫困户增收9万多元。张洋还与村里的王和娃、冯明义、王发宽等3个贫困户结对进行帮扶,给他们安排了3个公益性岗位,让他们每人轻松实现年增收3600元。

  今年51岁的李大趁是渣园乡黄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患病失去劳动能力,一家4口生活困难。到合作社务工后,张洋对她格外照顾,从未耽误过她照顾家庭。李大趁一年干活不足10个月,就增收2万元以上。2018年,李大趁家光荣脱贫,家里还盖起了4间新房。“这些年在合作社上班真是好!”李大趁由衷地感叹道。

  今年53岁的陈会娟是渣园村人,在张洋的推荐下,她参加了郏县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农技培训班,之后进入合作社做技术质量监督员,每天上班几个小时,每月有2400元的工资。这份稳定的收入让陈会娟家的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新房装修时尚,空调、冰箱、电脑、彩电等家电一应俱全。她也像变了一个人,容光焕发,曲儿不离口。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张洋把建设好的大棚以每个1000元的价格租给村民,他向承包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销售产品。

  村民张军晓承包了7座大棚,在张洋的技术支持下种植优质品种的甜瓜和西瓜,除去各项开支,一季下来就有3.5万元的纯收入。赚到钱的张军晓买了新房,家具家电应有尽有,还买了小轿车。

  瓜瓜照亮“钱程”

  前些日子疫情缓解后,张洋就带领乡亲们忙活起来。

  “今年我们种了50棚甜宝、绿宝甜瓜和玲珑、麒麟西瓜,从5月9日就成熟上市了,目前已经实现收入60多万元。”张洋喜不自禁。

  “我们这里的甜瓜和西瓜足不出户就卖上了好价钱,比普通瓜的价格高出3倍!”陈会娟自豪地说。

  “您这儿甜瓜和西瓜都咋卖啊?”

  “这两种瓜都是100元一箱,甜瓜每箱重17斤,西瓜一箱20斤。”

  5月21日上午,在新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听了张洋的介绍,又尝了尝甜瓜,几位顾客眼睛笑成了一条线:“给我们每人装10箱吧,回家让亲戚们都尝尝鲜!”

  一拨又一拨的顾客让销售员应接不暇,张洋不得不中断采访上前帮忙,他说:“2019年,我们实现收入300多万元。今年的甜瓜和西瓜还有一个月的采摘期,收入不会比去年差!”

  贫困户黄国强忙完了手上的活儿,跑上前来帮助顾客装车,他笑着说:“我在这儿干一年就增收近3万元!”

  近年来,渣园乡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合作社 + 市场 + 农户”模式,共发展特色果蔬种植1200余亩,实现全乡464户贫困户产业带贫全覆盖。

  读者网评

  小西瓜带动扶贫大产业,发展温室大棚经济,是农村致富的一个好途径!张洋退伍后自主创业,创建了郏县新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勤劳致富,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退伍军人的魅力,诠释了为民造福的真谛。在创业中,他面对困难不低头,不畏缩,一心为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正是因为他心中有爱,一心为民,才披荆斩棘,一路走来。

  ——网友“阳光明媚” 脱贫之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