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脱贫之变

33 一人小康 姐妹获帮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3 一人小康 姐妹获帮

  燕亚男

  裁剪、喷胶、包棉、压平……2020年5月7日上午,叶县洪庄杨镇洪西村鼎盛鞋面加工厂约300平方米的车间里,40多名女工紧张有序地工作着。加工厂负责人典爱军穿梭在流水线中,不时指点一下工人们手中的活计,看到哪里做得不对,就手把手地教。

  开办工厂 帮助乡邻

  “华华,来给她数数做了几件。”看到贫困户曹川勤提着穿好鞋带的鞋面走进车间,典爱军忙喊车间的小组长杨华华。

  记完数,杨华华手脚麻利地又给曹川勤数了50多件鞋面,让她带回家干活。曹川勤的丈夫患脑梗留下了偏瘫后遗症,需要常年吃药,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和老母亲需要照顾。典爱军知道后主动找到曹川勤,让她来厂里干活,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就让她把活带回家去干。

  曹川勤说:“我在这个厂里已经一年多了,她(典爱军)对我很关照,忙时忙农活,闲时进厂把手工活带回家干,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基本解决了生活开支。”

  典爱军在车间记录原料使用情况

  今年45岁的王贵云是河北高村的贫困户,丈夫患有脑梗,长期卧床,家里还有个年近九旬的公公,生活的压力一度让王贵云喘不过气来。典爱军知道她家里的情况后,也是主动找上门,鼓励她到厂里干活。“现在能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照顾家人,每个月能赚1000多元,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而且老板人很好,家里有事可以随时去忙。”王贵云的话中充满了感激。

  可谁也不曾想到,如今每年赚净利润近20万元的典爱军,几年前也是一个贫困户。

  因病致贫 努力摘帽

  今年45岁的典爱军是洪庄杨镇河北高村人,2000年,她和丈夫高万强一起到南方鞋厂务工,生活条件还不错。但是这种日子没持续几年,高万强因为腰疼,被确诊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再干重活。无奈之下,夫妻俩返回家乡。但家中仅有3亩薄田,加上老母亲常年服药,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严重时他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为了给高万强看病,典爱军四处求医,慢慢地,高万强能下地走路,干一些轻活。2016年,典爱军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从被评为贫困户那天开始,典爱军夫妻俩就总感觉抬不起头,一心想着如何摘掉贫困帽子。在县政府和帮扶人员的扶持下,2016年,他们承包了35亩土地种植花生和小麦,经过艰辛的劳作,一年后摘掉了贫困帽子。

  脱贫后,考虑到高万强的身体,典爱军不想再包地,她想利用自己在鞋厂打工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在家乡创办鞋面加工厂。叶县副县长王红敏是典爱军家的帮扶责任人,了解到典爱军的这一想法后,便鼓励他们夫妻把想法付诸行动,“既然你们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就开始干吧,你们致富了,还能带动更多贫困人员脱贫。”

  在县领导的鼓励下,典爱军东拼西凑筹资近50万元,采购设备、招聘工人,2018年6月注册成立了鼎盛鞋面加工厂,开始了创业之路。

  扩大规模 一起致富

  工厂投产后,为了寻求订单,典爱军夫妻把生产场景拍成视频,带着去郑州、洛阳、青岛等地寻找合作伙伴。刚开始,对方都是给2双或者5双鞋让他们回来加工,做好成品之后再带回去让人验货。就这样,凭着过硬的技术和质量,厂里订单不断,年创净利润近20万元。

  “我们现在加工的是足力健的订单,虽然今年遇到了疫情,但我们厂里的订单一直不缺,目前缺的就是人手。学生都没开学,很多工人还在家没有复工。”典爱军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从昔日的贫困户到现在的致富带头人,典爱军在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一起致富,邀请贫困户到她的鞋面加工厂上班,按件计工资。

  “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规模,设立加工点,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足不出村脱贫致富,让家家户户过上小康生活。”面对未来,典爱军充满信心,她告诉记者,日子渐渐好了,相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脱贫致富不再是梦。

  如今,典爱军的厂子里有60多岁的大娘,50多岁的婶子,还有三四十岁的姐妹,大家在一起依靠自己的一双巧手,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鞋面加工厂现在年产值已达200万元,被叶县妇联命名为“巧媳妇创业就业基地”。今年,典爱军还荣获了“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荣誉称号。

  读者网评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典爱军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告诉大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奋斗才能不负生活和梦想。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脱贫致富后又不忘初心,积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带动乡邻共同致富,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网友“天高云淡” 脱贫之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