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建了姜窖 农户乐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42 建了姜窖 农户乐了
李科学
2020年5月11日一早,鲁山县磙子营乡朴实头村小伙子刘深圳心里记挂着刚种下的几十亩姜,琢磨着打点灭草剂,地里风太大没打成。不过,再有四五天,姜叶就能冒出来了。
地里一垄一垄的都是张良姜,还没露头,中间田埂上成排的玉米萌生出些微绿意。“姜怕晒,间种玉米能给它遮阳。”中国电信平顶山分公司驻朴实头村第一书记张平说。
朴实头村贫困户不少,靠着在网上销售张良姜等农产品闯出了一番新天地。如今,村里生姜规模种植初现,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网上售姜 小村火了
朴实头村共有村民388户,靠种粮“土里刨食”,农业生产附加值较低,原有贫困户130户548人。通过帮扶,现仅剩3户孤寡老人未脱贫,已纳入兜底保障。
2019年4月,张平来到朴实头村任第一书记,他敏锐地看到了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村里有老中青三代致富带头人,引导得好,能带动村里经济发展。”
朴实头村素有种张良小黄姜的传统,但都是村民散种供应自家,多的卖点闲钱,不成规模。去年,有电商从业经验的小伙子刘深圳从苏州回村,想把张良姜推介出去。当年4月初,刘深圳在淘宝和拼多多开设店铺“伏牛山农人馆”,主推张良姜,亲戚刘洪恩给他帮忙。刘洪恩的大哥刘安良身体残疾,被识别为贫困户。刘洪恩从外地回来,享受了养猪的优惠政策,靠养猪帮哥哥脱了贫。“鲁山县电商扶贫产业基地”的牌子就挂在刘安良的家门口。
张良姜个头小,多丝味足,久煮不烂,上线后销售火爆。刘深圳雇了村里的贫困户装箱、打包。最后,不光是本村,周边村的张良姜都售空了,甚至要到马楼乡收姜。
今年春节前,基地换了一个大仓库,码放着上万只专门订制的发货纸箱及礼盒,每箱能装五六斤姜。“去年最火爆的时候,每天大卡车满满地往外载,一车装几千件。”销售人员聂小平自豪地打开手机展示照片。电脑后台管理程序显示,订单从省内直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远的销到黑龙江、新疆等地。
今年,刘深圳流转了90亩地专门种张良姜。村民也坐不住了,跟风种姜累计60多亩。“张书记,种姜的人增多了,有的种了两三亩。”刘深圳高兴地说。
建好姜窖 农户乐了
90亩地,亩产2000公斤姜,收获后往哪儿存?其实,刘深圳敢把摊子铺这么大是有底气的——朴实头村一座储量达16万公斤的姜窖已建成投入使用。
张良姜10月份刚上市时一斤卖2.5元,两个月后身价翻倍,春节时涨到一斤9元,储存至关重要。张平一趟趟搞调研、跑项目。鲁山县张良镇闫洼村种姜面积很大,他们考察了多次,论证可行,利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2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往县里报了姜窖项目。县里一看很支持,不过一个姜窖建下来得40多万元,干脆财政专门拨款,建吧。
去年6月,朴实头村姜窖立项,当年8月动工,上个月建成。姜窖在地下挖了7米深,内部靠土地自然调节维持恒温,有通气孔,还不耽误地上种植。姜窖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共两排16间房,装有电梯运姜。今年10月份新姜收获就能入窖了。建好姜窖后,储存不是问题,种植户都乐了。第二个同等规模的姜窖也已列入今年规划。
种姜利润高,不过成本也高,种植费力,怕晒、怕涝还怕冻,种3年后得换地。“张良姜的大面积种植如果不找个带头人,没人敢种,零散的带不起来。”张平说。
扶贫先扶志 自强不息
“扶贫先扶志。”张平说,为防止返贫,得鼓励能干、肯干的贫困户。
外边人谁也想不到,村里养牛大户王保几年前还是贫困户。今年春节后,他新建了牛棚,只启用了半边,养着14头黄牛,准备以后继续扩大规模。
“王保能吃苦,只要有政策、有机会就能干好。”张平说。王保家有3个幼小的孩子,一度生活拮据,靠着政策支持和自己吃苦肯干,牛群渐渐壮大,“根据育肥情况,一头牛能卖近两万元,每年能出三四头。”
脱贫户张道力种了20亩秋月梨,去年头次挂果,朋友圈发消息、大路口摆卖,不出一周就卖完了。村民王月纳肢体残疾,家有3个孩子,有残保金和低保金,还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从事箱包加工,公婆和丈夫都被村里安排了公益岗位,顺利脱贫。
今年,村里利用荒地种了500棵柿树,明年就能挂果;扶贫车间、姜窖也能获得租金收入。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今年预计有七八万元,60%都将用于贫困户。
“村里要发展,村集体要挣钱,还得靠产业。”张平说,他希望更多有闯劲、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作为致富带头人发挥作用,造福一方。
读者网评
朴实头村原来是个贫困村,能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太给力了。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选项目很重要,姜虽然成本高,但收益也高,第一书记张平为了生姜项目一趟趟调研、跑项目,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有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赞!
——网友“山河水” 脱贫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