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脱贫之变

56 梨盛叶茂 笑在脸上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56 梨盛叶茂 笑在脸上

  胡耀华

  “这么旱的天,成活率还不错哩。”

  “这也多亏咱打的灌溉井,全派上了用场。”

  2020年5月15日下午,鲁山县仓头乡赵竹园村一片花生地内,望着一棵棵长势旺盛的梨树,杨向科和郜友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努力打造村内产业

  杨向科不仅是仓头乡乡长,还是赵竹园村包村干部。郜友军在鲁山县供销社工作,于2017年5月任赵竹园村第一书记。

  虽然两人来自不同的岗位,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帮助村民富起来。也正因如此,赵竹园村“百亩果园”诞生了。

  “说是百亩,实际不止,有400多亩呢。”赵竹园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王熠光说,400多亩地种的有梨树、花椒树,多数都是贫困户种的。此外,村里还成立了生猪养殖“千头线”,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另外,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赵竹园村位于仓头乡西部,与观音寺乡相邻,全村374户1385人,贫困户163户575人。

  “这些梨树都是年前栽种的,明年就能挂果,预计5年后这里便是花果山。”杨向科说,该村丘陵多,土质更适宜种植果树。

  极力改善人居环境

  杨向科是2018年来到赵竹园村的,那时候村里虽然已有所改变,但基础设施薄弱,村里村外仍然脏乱不堪。

  “当时村内流传着两个‘不可能’,一是村内垃圾多,不可能彻底整治;二是村里9年没修路,不可能再修通。”杨向科说。从去年开始,仓头乡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对全乡展开修路行动,赵竹园村自然少不了,先后修路两处,打通了该村大块地到海关路的难点路段。此外,他们又争取资金打了6眼饮用水井和两眼灌溉用水井,解决了村民用水问题;还筹资建设了文化大舞台,一到农闲时,村民们欢聚一起载歌载舞,热闹极了。

  为整治环境卫生,杨向科给村干部定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原有3名保洁员的基础上,每周一次由村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打扫村内卫生。久而久之,村里的垃圾越来越少,村民卫生意识逐渐提高。

  “原来俺村不像样子,村部门前荒芜一片,现在一改往昔,变成了美丽一片。”赵竹园村党支部书记赵国昌说。村里的贫困户也由当初的163户575人降到了现在的5户11人。

  多项政策助力扶贫

  “真得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提起扶贫,村民马耀利说。

  马耀利因妻子常年有病,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去年春,杨向科得知马耀利有养蜂技术,便和郜友军一起建议其养蜂,并协助其办理了5万元小额贷款购买了25箱蜜蜂和养蜂设施,当年便产生了效益。

  “现在我家蜜蜂已发展到了40箱,从年前到现在收入两万多元。”马耀利说,扶贫政策好,干部们更是一个比一个热心,不仅为他家申请了低保,还给他安排了公益岗位,给他妻子办理了残疾申请补助,这样养殖、种植有补助,外出务工也有补助。去年他流转了10亩地种植香梨,预计三年后挂果。

  69岁的赵老根是五保户,房屋年久失修成了危房。2018年,在郜友军和杨向科等人的帮助下,老人推翻旧房,盖了新房,还重建了厨房和卫生间,生活彻底改善。

  “不是乡村干部和政策好,我家现在也翻不过来身。”村民赵合说。他家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2018年在杨向科等人帮助下,用3万元小额贷款养猪,当年便有了收益。2019年,赵合将猪处理后买了20只羊,不到一年收入两万多元。“卖了的不说,现在还有40多只呢。”赵合笑着说,他的生活现在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读者网评

  因地制宜,利用山中薄弱土地发展果树种植,不仅美了村庄,更为贫困村民铺设了一条致富之道,特别是驻村干部亲自“督战”,不仅帮助建果园,还筹款修建村上道路、打造村上环境、解决村民饮用水、搭建文化大舞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政干部的责任,让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网友“开心就好” 脱贫之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