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脱贫之变

46 郁郁青山 层层椒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46 郁郁青山 层层椒田

  邢晓蕊

  2020年5月9日下午,一场阵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汝州市夏店镇河口村北连绵起伏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花椒树绿意盎然,甚是壮观。山下的荒地上也种满花椒树,树上结着一串串绿果,空气中散发着浓郁的辛香气味。

  “这花椒树就是好,两年就挂果了!”托起沉甸甸的花椒枝,村民平书景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戴着近视镜的驻村第一书记高吉星凑近花椒树,仔细察看有没有生虫,顺手把枝条剪口处的萌芽掐掉。

  守着穷山沟,过着苦日子

  车辆沿着山间公路七绕八绕,颠簸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四面环山、绿树掩映的河口村。

  平书景家的院门高高的,上面还贴着瓷片。走进院子,却是另一番景象:瓦房低矮,门窗破旧。三间堂屋的房顶加装了一层彩钢瓦,十分显眼。

  平书景今年62岁,年轻时外出打工赚钱,还卖过水果、蔬菜……2006年左右,他拿出全部积蓄与人合伙开起煤窑,不料,钱没赚到,还背上了10多万元的外债。

  辛苦打工多年,平书景把账还得差不多了,两个儿子也该结婚了,家里又背上新债。孩子们成家后,纷纷外出谋生。平书景年纪大了,便和老伴在家种地。

  丘陵地薄,没有水利条件,十年九旱,减产绝收是常事。“有一年天旱,一亩地就打了一布袋小麦,也就百十斤,净赔钱。”平书景说。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劳作,一年到头收入微薄。

  2013年,平书景家的房屋漏水严重,变成危房,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次年,河口村被定为贫困村,村里千余口人,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8户478人。

  山村变美了,日子好过了

  2016年11月,随着驻村工作队的到来,平书景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河口村的驻村工作队是汝州市地矿局派来的,队长叫高吉星,他还是驻村第一书记。高吉星常在村里走访,平书景很快和他熟识了。得知高吉星曾在夏店镇、陵头镇工作了20多年,熟悉农村工作,平书景对他满怀期待。

  很快,驻村工作队带着汝州市地矿局的100多名帮扶干部到河口村走家串户,实施精准扶贫。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平书景家的危房得到了修缮,房顶铺上了彩钢瓦。

  村里好事连连。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先后建起,路也拓宽了,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2017年11月,村里打了两眼深水井,建起了高位水池,水管通到了家家户户,一拧水龙头,纯净的饮用水就哗哗地流出来,村民再也不用到溪口挑水吃了。村里建起了光伏电站,装上了有线电视,道路两侧栽上了绿化树和月季……小山村越变越美,村民们都高兴坏了。

  高吉星(右)和平书景在查看花椒树长势

  在高吉星等人的帮扶下,平书景2017年承包30亩地种植花生、艾草等经济作物,一年赚了好几万。他次年开荒种花生、红薯等,冬天做红薯粉条,帮扶干部争着帮他销售。2018年底,他成功脱贫,河口村也通过验收退出贫困村序列。

  荒山种花椒,致富有希望

  巍巍禹王山,层层花椒田。

  2018年7月,为稳固脱贫成效,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带着十多人赴陕西省韩城市考察花椒产业。考虑到河口村与韩城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差不多,工作队就将花椒产业作为河口村的特色主导产业,引导群众规模化种植。高吉星请来汝州市林业局的专家为村民系统讲解花椒种植技术。

  “村里成立了花椒种植合作社,实行‘村委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种植,贫困群众入股种植,承包荒山开垦种植。村委前期投入资金修路整地挖坑购苗,群众投工种植管理,后期村委会、合作社与农户按比例分红。”高吉星说。2018年10月,村干部带头种起花椒树,一些村民紧跟着行动起来。

  去冬今春,村里又平整了千亩荒地,用来打造花椒种植基地。平书景领着脱贫村民埋头苦干,在禹王山前种了400多亩花椒。“村里每人每天给60块钱,像俺这么大年纪的人还能在家门口挣工资,美哩很。”平书景62岁的老伴说。

  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可以领到花椒苗,还能承包荒山,许多村民心动了。村民王建阳在禹王山后承包了600多亩荒地种植花椒树,平书霞一家种了120多亩花椒树……平书景干劲大增,去年也种上10亩花椒树。

  “现在河口村已种植2000余亩花椒,其中村集体经济400多亩,花椒亩产干果至少150斤,按市场价每斤40元算,亩均收入6000元,全村2000亩年产值可达1200多万元,效益可观,贫困群众能稳定增收。一些村民还可以在花椒地里务工,也能增加收入。”高吉星算了一笔账。

  “照这样算,俺这10亩花椒少说一年收入6万元,俺可得可劲儿干!”平书景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读者网评

  在偏僻的小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吉星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山民们致富的梦想。“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他为村民谋福利、办实事,既帮山民脱贫,还要带领他们致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这样的驻村第一书记,才是真的“住”到了群众心里。

  ——网友“天天向上” 脱贫之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