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清学札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四四
东吴惠氏四世家学
惠栋为乾嘉考据学之首庸,其力主汉学,尤精汉《易》,重师承,守家法,使一代学风为之丕变。其屡称“四世家学”,则上溯至其曾祖有声、祖周惕与父士奇。张舜徽先生论:“栋则昌言四世。自述生平治《易》与《左传》,皆必上溯渊源于其曾祖朴庵公,所谓朴庵公者,名有声,以教授乡里终其身,乃明末一塾师耳。栋标榜家学,必高远其所从来,不能无溢美之辞,斯亦通人一病。” 案有声为明岁贡生,与同里徐枋友善。明亡,以《九经》教授乡里,尤精于《诗》。有《左传补注》一卷、《百岁堂书目》四卷等,皆不传。其子周惕少传家学,又从徐枋、王士祯、汪琬游,工诗古文词。康熙三十年(1691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因不习国书,外调密云知县,卒于官。精于经学,邃于《易》、《诗》。今传有《诗说》三卷。周惕次子士奇,少即力学,晨夕不辍,博通九经、诸子及《史》、《汉》、《三国志》,皆能闇诵。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成进士。官至广东学政。有《易说》六卷、《礼说》十四卷、《春秋说》十五卷、《大学说》一卷等。考有声《左传补注》书虽不传,然其说传至惠栋,终补成《左传补注》六卷。周惕《易传》、《三礼问》、《春秋问》虽不传,然士奇遵其说成《易说》、《礼说》、《春秋说》。至《百岁堂书目》,乃其家世传,后为黄丕烈所藏。然则所谓四世家学者,非虚语也。且当时学者亦如此说,如顾栋高论惠栋之学曰:“盖先生经学,得之半农先生士奇,半农得之砚溪先生周惕,研溪得之朴斋先生有声,历世讲求,始得家法,亦云艰矣。” 惠栋当时,其学大显,南北同尊,初不必借四世家学以壮大声闻,故张先生之说,恐不然矣。 清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