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清学札记

七〇 洪亮吉、王念孙上时政疏

清学札记 漆永祥 1396 2021-04-05 17:4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清学札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七〇

  洪亮吉、王念孙上时政疏

  嘉庆帝亲政,洪亮吉入京修《高宗实录》,教习庶吉士,因与同馆不合,将乞假南归矣,时朝廷大开言路,洪氏遂“陈时政数千言,谓故福郡王所过繁费,州县供亿,致虚藏帑;故相和珅檀权时,达官清选或贽门下,或屈膝求擢。罗列中外官罔上负国者四十余人,作书上成亲王,及朱文正、刘相国权之,进呈御览”。 案此即洪氏《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中有“日侍三天,追随匝岁”语 ,可知其与成亲王过往甚密,而朱珪乃其师朱筠之弟,且为洪氏乾隆五十五年中进士时之座师,刘权之为其乾隆三十九年中副榜时之座师,故洪氏此疏抄为三份,上呈三人,冀达御览。然史载:“编修洪亮吉上书王大臣言事戆直,成亲王径以上达,权之与朱珪未即呈奏,有旨诘问,自请严议。上以权之人品端正,平时陈奏不欺,宽其处分。” 此可知朱、刘二人因惧祸而皆未敢上达,而成亲王乃皇亲国戚,无所顾忌,故上呈帝览,遭嘉庆帝严斥后,朱、刘二氏方将疏文上达也。

  洪氏此疏在当时反响极大,其《哭任军门承恩》“不游爱咏新奇句,分道为收旧奏章”句自注曰:“予去岁大考后,以弟丧乞假归,都下盛传予疏,竞相传写,间有失真者,公恐又成伪稿之事,百计为购而焚之。” 然疏文不载其集中,盖因其子饴孙有所避讳之故。当时流传者,多非原稿之文,江藩纂《汉学师承记》时亦未亲见其文,故其所谓“罗列中外官罔上负国者四十余人”(诸家传状亦同),及上文“故福郡王所过繁费,州县供亿,致虚藏帑”,皆与疏文不符。今存疏文中所罗列诸官,如苏凌阿、戴如煌、吴省兰、吴省钦、福康安、和琳、孙士毅、宜绵、惠龄、福宁、景安、秦承恩、李奉翰、郑元璹、富纲、江兰等,不及二十人而已。

  洪氏此启有“自三四月以来,视朝稍晏,又窃恐退朝之后,俳优近习之人荧惑圣听者不少”,又称“乾隆初年,纯皇帝宵旰不遑,勤求至洽”等语。 此则直刺嘉庆帝晏于视朝,身近俳优,为宵小所惑,而乃父则勤求至洽,岂不又暗含之子不肖之讥,无怪乎嘉庆帝震怒不已也。

  而嘉庆四年(1799年),王念孙弹劾和珅,其奏折有句曰:“臣闻帝尧之世,亦有共,及至虞舜在位,咸就诛殛。由此言之,大行太上皇帝在天之灵,固有待于皇上之睿断也。” 以帝尧与共,比之乾隆帝与和珅,而以虞舜许之嘉庆帝,冀其诛殛权奸。此设喻之妙,用典之切,出言之谨慎含蓄,可谓极矣。且既不失乾隆、嘉庆二帝之颜面,又极言和珅之当诛,故为嘉庆帝嘉纳焉。和珅既除,王念孙遂为名御史,直声中外,时人称之为“凤鸣朝阳” ;而洪亮吉则以私论国政,免死遣戍伊犁,头颅得以保全,已是万幸矣。或言念孙折中此数句,乃与其子引之切磨之结果,然则王氏父子之精敏,与洪亮吉之戆直,真不可以道里计矣! 清学札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