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第44章 高句丽王城和古墓群——繁华后的安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英文名:CapitalCitiesandTombsoftheAncientKoguryoKingdom

  所属地:中国朝鲜

  年代:公元1—5世纪

  发现时间:1877年

  白山黑水间,曾经流淌过一段盛世繁华。然而,再美的城池,再让人流连的王朝终将淹没在时间的匆匆背影里,安眠在喧嚣后的一抹清净中。

  作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最具特色与影响的民族和地方政权之一,高句丽曾有过璀璨的风华,其历史遗迹大量地存续于中国的吉林省和辽宁省,部分遗存于朝鲜境内。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成为该段历史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新罗联军所灭。

  五女山山城是高句丽创建的第一个都城,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也较为完整,城内分布多处高句丽早期的重要建筑遗址及生活、军事遗迹。它承袭了中国北方民族构筑山城的传统,但在选址布局、城墙筑法、石料加工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国内城、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为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国内城是为数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墙的平原城类型都城址,如今残存的城墙仍不失当年的宏伟瑰丽。丸都山城的布局因地制宜、规划合理,宫殿址遗迹仍然显现出原有建筑的恢弘气势。

  据统计,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城外的平原上有古墓11300座,今存7160座。按照构筑用材和形式的不同,这些墓大体可分为石墓和土墓两类。石墓年代较早,土墓较晚,出现于4世纪,5世纪以后成为高句丽墓葬的主流。墓室以石材砌筑,外封黄土。两者在规模上相差悬殊,太王陵、千秋墓、临江墓、西大墓等石墓周长均在200米以上,土墓一般稍小。不同形制规模的墓葬浸染了不同时期、阶层的特色,尤其带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制度色彩。

  其中,冉牟墓保存有一篇墨书题记,正文79行,每行10字,纵横间以界格,另有题首2行,全文约800多字,可辨识的约350余字。题记从左至右竖行隶书,有魏晋南北朝写经书法遗风,讲求工整流畅。题记记述了高句丽建国神话牟头娄受派遣去北夫余供职等事,涉及高句丽职官制度、人身隶属关系、社会阶层等级等情形。

  20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朝鲜境内先后清理和发掘出一批高句丽壁画墓。出土的早期壁画墓大约在公元4世纪上半叶,画师一般是在石壁上抹白灰,在白灰上作画。壁画内容再现了高句丽王公贵族家居、宴饮、歌舞、百戏、出行等场景,较好地展现出民族的独特传统,比如酷似今天日本相扑的角抵运动、骑马狩猎等。当然长白山森林中常见的虎、鹿、野猪、熊、狍子、白兔、雉鸡等动物也是画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另外,对军队与战争的场面的刻画也极其逼真。

  公元4世纪,中原王朝已进入魏晋时期,佛教已进入中原大地,高句丽民族政权受佛教影响,在早期以社会风俗为主的壁画墓的藻井上,还发现了形象非常小巧的莲花。公元6—7世纪,匠人们开始以修凿平整的花岗岩石为四壁,直接在石壁上作画,色彩鲜丽,属于工笔重彩;朱雀、玄武、青龙和白虎“四神”是壁画的主要内容。此外,伏羲女娲、黄帝神农、仙人、僧侣、道士等流露了中原文化的痕迹。在从社会生活为主到以“四神”为主的转化过程中,还有一类过渡性内容,壁画内容以装饰图案为主,如莲花、云纹王字、彩色环纹、龟甲纹等。

  由于高句丽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且散见于中国古籍,因此,内容丰富的高句丽古墓壁画成为专家学者研究高句丽历史、文化、风俗等的重要考古资料。壁画是墙上的作品,而石碑则称得上是土地里开出来的艺术之花,在高句丽遗存中不可不提一块静静伫立的石碑。

  古城集安东边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好太王碑在风雨中走过了2500多年。它就是“好太王”陵墓东北200米处的那座高大、端庄、通体黝黑的“东方第一碑”。

  据史料记载,好太王碑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它用一块完整的巨大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凿而成,碑高6.39米,四面幅宽不等,在1.34米至2米之间。碑体重约37吨,碑身略呈方柱形,无碑额。整座石碑未借助任何外力,直接矗立在一块不规则的花岗岩石板上。

  “好太王”名谈德,公元391年即位,当时18岁,39岁死亡,其在位的22年间高句丽经济繁荣发展,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他东征西讨,占辽东、驱倭寇,侵汉江、降扶余,使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其子长寿王立此碑以纪念其父的功业。碑的四面刻有隶书碑文,方严厚重。四面碑文竖行共44行,行间以界格,每行41个字,原有文字1775字,经过上千年的岁月磨蚀,可识之字目前仅为1600字左右。

  碑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6行,记叙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及好太王统治时期国富民强、五谷丰登的景象;第二部分22行,较详尽地记录了好太王率军攻城略地的情况;第三部分16行,记载了为好太王守墓之烟户数量、来历以及守墓制度。

  由于历史上,高句丽已知的文字、文物仅存三件,文献资料对这一民族也很少提及,因此,这块刻有1775个汉字的石碑对研究高句丽的政治、军事、文化、制度、传统和它与新罗、百济及日本列岛的关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这块价值连城的石碑却在荒烟蔓草中酣睡了10个世纪。直到1877年,一个名叫关月山的人发现了它。传入北京后,人们才开始知道,这一脉山水间竟有过锦衣玉食的美丽回忆。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