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奇琴伊察古城——双重文化的结晶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英文名:Pre-HispanicCityofChichen-Itza
所属地:墨西哥
年代:公元5—13世纪
发掘时间:1839年起
1839年,美国旅行作家本杰明·诺曼,到奇琴伊察进行考察并发表了记录。之后的几十年里这里进行了又多次业余考古挖掘。1924年起,墨西哥政府对遗迹进行了长达20年的发掘和修复。1980年后,政府对更多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由此,奇琴伊察以更贴近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世人眼前。
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东北部的尤卡坦州首府梅里达以东120公里,方圆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布着数百座古建筑遗迹,这就是美洲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的玛雅文化遗址:奇琴伊察古城遗址。奇琴伊察古城建于公元435年,在11—13世纪城市发展达到顶峰。
“奇琴”,玛雅语意为“水中之口”,因地表水多沿石灰岩孔隙渗漏到地下,只有在溶洞顶部岩层塌落的地方才能见到水,成为有水的天然井,故此得名。古建筑群集中在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2000米的地带,共有676座建筑物。城市建筑以天象确立方位,布局严密,结构合理,分新、老两部分,南部老奇琴伊察具有玛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观象台等。
奇琴伊察在公元600年左右即玛雅古典时期中期是当地的重要城市,但其发展最快的时期则出现在中部低地和南部玛雅城市衰落之后。公元约987年,托尔特克国王带领军队从中部墨西哥来到这里,将奇琴伊察作为自己的首都。这一时期的艺术和建筑因此呈现有趣的玛雅和托尔特克混合风格。现在所见到的奇琴伊察的大片遗迹,既不完全属于玛雅风格,也不纯粹是托尔特克风格,而是糅合了两种文化思维模式的错综复杂的混合体。
“库库尔坎”是玛雅语,意为“羽蛇风神”。羽蛇神是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崇拜的神,掌管雨水和丰收。奇琴伊察的各处建筑都体现了对羽蛇神的尊崇。库库尔坎金字塔是奇琴伊察古城中最高大的建筑,占地约3000平方米。它9层叠建,塔顶高达30米,四周各有91层台阶,建在一座老的金字塔上面,并将其完全覆盖。金字塔的设计和尺寸都颇为奇特:阶梯平台的数目分别代表了一年的月数;台阶总数加上一个顶层正好是365,代表一年的天数;52块有雕刻图案的石板象征着玛雅日历中52年为一轮回年。台阶两侧有宽一米多的边墙,北面边墙下端刻有一个高1.43米、长约1.8米、宽1.07米的羽蛇头。
这座建筑物的方向定位显然经过精心考虑。它的阶梯朝着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在春秋两季伊始,日落时分,边墙受阳光照射,光照部分在边墙上形成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与生长于该地的响尾蛇身上的图案极为相似。阳光照在上面,逐渐由笔直变为波浪形,弯弯曲曲形成七段等腰三角形,边如蛇头,宛如巨蟒从塔顶向大地游动。斜阳和底部的羽蛇神的头部,象征着苏醒的羽蛇神正爬出庙宇,也许正是因这个原因奇琴伊察古城也被称为“羽蛇之城”吧。
在金字塔的东面有一座宏伟的四层金字塔,被称为勇士庙,庙的前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方形或圆形的石柱,名为“千柱群”,这些石柱过去曾支撑着巨大的宫殿。它的入口处是一个用巨大石头雕成的仰卧人形像,古玛雅人称它为“恰克莫尔”神像,它的后面是两个张着大嘴的羽蛇神。勇士庙装饰着许多壁刻和壁画,还有许多人们熟悉的以美洲虎和雄鹰为主题的托尔特克艺术作品。
广场一侧有一座高矗的石头建筑为球戏场。在古玛雅社会,球场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球赛由玛雅祭司主持,举行祭祀仪式时,两队各由7人组成的武士上场,争抢一个橡胶球,球队双方分别代表雨或旱、吉或凶等不同含义,输的一方作为祭品祭天。奇琴伊察球场长100米、宽30多米,有着两堵长83米、高8.2米的并行墙。中间相隔27米,球场的两端分别建有庙宇。东墙底部描绘球赛意义的石雕,清晰地传达了玛雅人的宗教观。墙上有突出的球门,球必须穿过圆孔才算赢。奇琴伊察的球戏场是迄今发现的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遗址中最大的一个。
奇琴伊察最引人注目的古典建筑之一是一组精美的普克风格建筑群。虽然被西班牙人起了“修女院”的绰号,但这组建筑实际上是城市在古典时期的政府宫殿。东边不远是一座不大的庙宇,绰号“教堂”,装饰有精美的雨神面具。
在“修女院”北面是一个高12.5米的圆形建筑——椭圆形天文台,由于圆形建筑内部有螺旋状的石头阶梯,因而又被戏称为“蜗牛”。天文台是为羽蛇神而设的,门设在可以观察春季昼夜平分点、月亮最大南北倾斜及其他天文现象的位置。玛雅人用太阳照射在门上在屋内形成的阴影来判断夏至与冬至的到来。在建筑的边缘放着很大的石头杯子,玛雅人在里面装上水并通过反射来观察星宿,以确定他们相当复杂且极为精确的日历系统。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