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感受远古生命的温度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英文名:JadeofHongshanCultureandLiangzhuCulture
所属地:中国
年代:距今6000—4000年
发掘时间:红山文化1935年首次发掘,良渚文化1936年首次发掘
埋藏在地底下的玉器不仅仅是一种尘封的温润,它身上雕琢的每一个纹路是对历史的一种自我牺牲式的负责。当拭去表面的沧桑,工匠们的血汗依然盈溢而出,那一刻最贴近已然流逝的文明,也最能感觉到远古生命的温度。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而得名,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它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遗存以彩陶、之字形纹陶器和玉器著称。
从出土器物来看,红山文化的陶器装饰艺术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彩陶多为泥质,常见红陶黑彩,花纹多样,造型朴实又不单调。玉器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色泽明亮。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众多玉器的典型代表,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内多有出土,采集品和传世品也较多,其形制基本相同,身体蜷曲,头部像猪,竖耳圆眼,嘴部突出,口微张,两个圆鼻孔并排。
红山文化玉器属东北玉系统,质地为阳起石——透闪石类软玉,有一小部分是蛇纹石类的彩石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加工琢磨难度很大。但红山匠人已能依据器物的造型特点,熟练地运用切割、钻孔、抛光、圆雕、透雕镂空、两面雕等多种技法来加工玉石,使玉器造型更加丰富。红山玉器有通体光素无纹饰和有半光素半施纹两种布局。前者如玉箍形器、玉璧、双联璧、三联璧、玉环、玉镯、菱形饰及玉斧、玉纺瓜、玉珠等;后者在关键部位施纹,此类器物以玉龙为主,在头部施纹刻画,龙体则通体磨光。
当时的工匠熟练运用钻孔和镂空技术来表现器物造型。用对钻的圆孔来表现动物的眼睛,主要有玉鱼、兽面形牌饰、带齿类兽形器等,眼睛的圆孔依据器形,有大有小。透雕镂空技术主要运用于勾云形器,镂空的部位呈圆弧钩形。在带齿类兽形器眼睛上部及器体两侧也运用了镂空技术。各类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更加凸显了红山文化中玉器文化的发达和精美。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文化属于铜石并用时期,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1936年首次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浙江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良渚文化除了出土精美的陶器和绢片、丝线及稻谷等重要文物外,玉器是良渚文化手工艺水平的集大成者。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形式多样,材料多为浅色江南软玉和深色蛇纹石玉。按照器形来分有球、璧、冠状器、三叉形器、柱形器、锥形器、锄、半圆形饰、琐、牌饰、串饰、新月形饰、动物形饰、带钩、钺、端饰和柄形器等。玉器在当时作为礼器使用,起着与天神沟通的功用。人们也把一些小玉器佩戴在身上,以此来表示祈祷。
在大量的良渚玉器的纹饰上,都有一个用极细阴纹清晰刻出来的神人面纹的特征纹饰,神人的眼睛、鼻子、嘴巴由禾苗和谷物等组成复式图案。玉器中出土最多的为玉琮,作为古时的礼器,玉琮内圆外方,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其中被誉为“玉琮王”的玉琮高达18—23厘米,上雕刻圆目兽面纹,技艺高超。
在治玉技术上,良渚先民普遍采用砂解法,即用砂和水加解玉工具通过摩擦来切割玉料。从玉器留下的痕迹观察,当时以片状硬性物件作直线运动为特征的领切割和以弦状硬性物件作弧形运动为特征的线切割两种方法结合,运用于玉器的镂孔。玉器上细密的阴线花纹往往由若干条划痕拼组而成。玉器雕成后,表面还要打磨得十分光滑。可以说,良渚文化的琢玉技术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用玉工艺的最高水平。良渚玉器讲究对称均衡,设计者匠心独运地采用两个侧面表现立体图形的方式,将原本单调、呆板的背面形象表现得生动多变,独具韵味。
良渚玉器对周围地区文化的玉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达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南到珠江流域的石块文化发现的琮、璧等玉器与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有着很深的联系,而它对北方黄河流域的影响更深。商玉器的种类很多都可以在良渚文化玉器中找到相同的类型,特别是兽面纹和玉石镶嵌技术不但完全被商代所吸收,还直接影响到了商周青铜器。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