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嫡女三嫁

第四十七章春晖学院

嫡女三嫁 蒂莞霓 3849 2021-04-05 17:4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嫡女三嫁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往年没这样的安排,虽说会安排先生给公子小姐上课,不过却没有像大妃那样集中起来。这事苏总管跟将军说了,将军也首肯了。”蔓秋姑姑回答道。

  “哦!”上官纤云点了点头,想了一会又道:“这春晖阁离这里远么?”

  真不能怪自己这般问,这苍龙宫确实是大。对于路痴的上官纤云来说,想要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想要去地方的具体位置,当真是困难。

  即便是有上官纤云自己动手画的地图,还是弄不准。

  “大妃是想去看看么?”蔓秋姑姑开口问道。

  “闲着也是闲着,去看看无妨。”顺便也去看看教书的先生如何。

  “奴婢明早就去准备。”蔓秋姑姑应着。

  上官纤云半倚靠在床榻上,状似无意的问道:“这各位夫人怎么没一个人来找我……”

  话音刚落,便听见小葵“噗呲”一声笑开来。

  “嗯!”上官纤云稍稍抬头看了一眼。

  “是愈发放肆了。”蔓秋姑姑嗔了小葵一眼。

  “大妃恕罪!”小葵忙放下放下手中清理灰尘用的鸡毛弹,俯首跪在地上。

  “我说了什么让你觉得好笑的么?”对于小葵的笑,上官纤云有些莫名其妙。

  一旁的小兰觉察到了上官纤云的不悦,忙开口道:“大妃,将军怕你受累,给了各位夫人警告了,让她们别来这边烦你。好让大妃好生休养。”

  “大妃是没看到各位夫人听了那话的表情,所以奴婢才发笑的,还请大妃恕罪。”小葵恭敬的回答。

  “起来,我倒不是怪你笑,在我面前也就算了,要是在旁的面前,到底是有些失礼的。你自己还是多注意一下。”自己确实没有怪小葵意思,只不过,刚才听小葵说,是龙宸修禁止那些夫人来找自己。还真是有些……怪怪的。

  “他真这么说的?”上官纤云狐疑的看着小葵:“你上哪儿打听的?!”

  “小葵这倒是没瞎说,那是苏总管拿着将军首领的手谕跟那些夫人说的。说是只要他们安分守己,定许她们衣食无忧,有子女的奔个好前程。”蔓秋姑姑伸手,细细的按压着上官纤云有些浮肿的脚踝和腿。

  兴许是自己教给蔓秋姑姑的法子管用了,昨天晚上,睡的还真不错。没再出现腿抽筋的现象了。

  所以天刚蒙蒙亮,上官纤云就醒了。原本是想自己起来活动一下,并不想吵醒守在旁边的床榻上的三人。

  可上官纤云才翻身,便看见小兰揉着双眼坐了起来,蔓秋姑姑则已经穿戴整齐站到了一旁。

  上官纤云有些无奈的撇了一下嘴角:“我只是睡的有些腰酸了起来站会,离天亮还有些时间,你们可以再睡会。”

  “我们睡好了,大妃上午不是要去春晖院么?奴婢让东厨那边备点点心什么的。”蔓秋姑姑解释道。

  上官纤云想了会,点了点头:“行,你去吧!稍微多备点。”

  “是大妃。”

  蔓秋姑的性子,倒真是一层不变,总是那么一丝不苟的。

  “行了,既然你两也不想多睡会,那就起来陪我去院子里走走。”这地方空气质量是没得说,用以前的话说,醉氧了。

  这思绪稍稍放飞,就不觉的愣神了。忙收回心思,任由小兰小葵给自己梳妆打扮。

  待梳洗完毕,天色已渐明。小兰搀扶着自己走到院子里。

  已是深秋的早晨,露水颇重。为了避免被垂落的露珠沾湿,小葵还特意给自己弄了一个斗篷。

  远远的看着枝头开着的,粉色拒霜花。抬手轻抚着在肚子又不安分的小东西,唇角不觉微微扬起。

  呆愣了一会的时间,蔓秋姑姑已领着几个侍女,各样的盘子,盘子里放着各种精致的小点心。

  有缠花玛瑙盏里放着的七巧点心;紫檀木托盘里放着的奶白枣宝 ;鎏金托盘里装着的玫瑰酥;鎏金云龙托盘里装着的桂花糖蒸栗粉糕;还有朱漆五福捧寿盘里装着的如意糕。

  相映成趣的搭配,看着就觉得可口。

  “大妃,不知道这些够不够。”蔓秋姑姑开口问道。

  那香甜的气味,惹得上官纤云连连点头:“嗯嗯,够了够了。都准备一下,我们一起去春晖院。”

  朱红色的大柱子,红蓝相间的飞檐画壁,。褐色的琉璃瓦下,金字耀眼的匾额上篆体写着春晖院,三个大字。

  从外向里望去,大厅中还有一个小亭子。小亭子里分别是钟和鼓。

  这让上官纤云不禁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沉思了半晌,上官纤云才将目光拉回。看着春晖院外的那一棵大榕树,听说已经有百岁的书龄了。

  春晖院对面是一个八角的两层阁楼,既然现在是上学的时间,上官纤云觉得还是不要走的太近。

  而这八角阁楼,正是观望的好地方。坐在二楼,蔓秋姑姑特意拿过来的羊毛绒毯上,手上抱着一个铜雕四锦龙纹八宝手炉。还真感觉不到冷,只不过,这还没入冬,就烤火了。这要是隆冬了,自己那不还出不了门了!

  因为隔得还是有那么一段距离,至于所学的具体内容,上官纤云听的也不是很清楚。她只记得,曾的自己在杂志上看到过。说是古代孩童的学习从是从六岁开始。

  六岁所学的是《三字经》、《小学集解》、《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到了八岁,开始学习的范围便又广了些,四书、《孔子家语》、《孝经》之类的;十岁开始学习《诗义折中》、《书经图说》。并开始学会对对子,和写简单的诗句;十二岁就可以《周易折中》、《礼记》、《春秋》、《尔雅》、《说文》。再往后,学的就更加广了。

  至于写字,那是从毛红、四孔格,再到小楷行书。倒是真不知道,这地方是如何。

  毕竟自己来这里时虽然时间不短,可还真不了解这些状况。

  “教书的是个女先生?”待一女子复手而立,教着十来个公子小姐时,不禁稍稍疑惑了。 嫡女三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