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写科技格局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虽然这个年代游戏还上不了桌面,但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孟谦肯定得借势好好宣传一波,尤其是在相关的论坛和游戏里。
可以说从9月1日起,《神传》在游戏界站稳了脚跟。
后面几天游戏玩家数量也一直保持着每天小几十万的注册量在增加。
2000年9月5日,孟谦再次来到了瀛海威沪上分公司,短短十天的时间,公司经过装饰后出现了大变样,同时公司里也有了人气,算上四人带来的团队以及从其他渠道招来的人,瀛海威沪上分公司现在有65名技术人员,再加上人事行政等岗位,总共已经达到了77人的规模。
“还是大公司好招人啊。”孟谦感叹了一句。
孟谦9点半到的公司,10点公司开大会。张树新先上台给大家讲了一下沪上分公司的定位,目标,计划等内容,之后于干作为沪上分公司负责人上台演讲,说了一下自己会怎么带领大家成就梦想之类的。
再之后就是孟谦上台,他的身份是股东加搜索引擎项目负责人,这里孟谦跟张树新对接过,故意只说搜索引擎项目负责人而不是技术部负责人,因为孟谦只能确定搜索引擎项目他会跟到底,后续这边其他的项目他不一定会管。
同时也是为了给其他人一个心里暗示,告诉他们公司现在并么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部负责人,在搜索引擎项目进展过程中,谁都有机会被提拔。
孟谦之后,就是张树新挖来的四个团队经理,他们分别是从英特尔出来的居洪文,从甲骨文出来的钟正文,IBM的杰尔夫以及谷歌的保罗。
会议进行到12点,张树新安排所有人一起吃饭。
下午两点,孟谦开始给技术部讲解他的设计并进行分模块的工作安排,会议一直持续到了四点,会议后,居洪文有意无意的问了孟谦的年纪,毕竟孟谦再怎么刻意捯饬,还是看着很年轻,这跟他在台上表现出来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经验反差太大。
然而孟谦只是笑笑没说话,因为张树新特地关照过让他不要告诉大家自己的年纪,张树新的顾忌孟谦可以理解,终究是人家的公司,孟谦照做就是了,现在这些人不仅不知道孟谦的年纪,也不知道他就是大风科创的老板。
会议结束后,孟谦拿到了股份协议书,后面的手续张树新直接找了个第三方给帮忙办理了,也就不用麻烦孟谦再多跑一趟。
这一天,孟谦正式获得了瀛海威5%的股份。
之后因为孟谦公司还有事,三人一起前往火车站。
就在三人走后不久,杰尔夫跟保罗看似自然的约着一起去上厕所,却在一个拐弯处猫进了楼梯间。
“这个年轻人,很精啊。”杰尔夫露出了明显的不悦。
保罗的脸色也不好看,“所有的核心算法他都抓在自己的手里,哪些东西可以放出来,哪些东西不能放出来他都非常清楚,不仅保护了核心算法,又能让下面的人物尽其用,一个外行的华夏企业居然能把这些细节把握的这么好,不应该啊。”
“我们必须得想想办法才行,这次带着这么多人来华夏,可不能一无所获,这个孟谦的理论确实没问题,现在除了我们应该没有其他人意识到在华夏又出了一个比李彦宏更天才的家伙,只要能套出核心算法,我们就可以有自己的成就了!
大家都有不想给人卖命的野心才决定来华夏赌一把,好不容易让我们抓到了这种机会,不能真在这给人家打工了。”
“别急,华夏在技术领域终究是落后的,而且我了解过,华夏人对于知识保护这个概念是很薄弱的,我们可以慢慢用一些先进的理念去影响他们,一个华夏女人,一个华夏年轻人,还怕搞不定么?”
另一边,上车后不久张树新就注意到孟谦有点奇怪,“孟总有什么心事?”
孟谦点头表示了肯定,“杰尔夫跟保罗,你有给他们股份么?”
“没有啊。”
“所以他们为什么会来瀛海威?”
张树新盯着孟谦看了几秒,“因为,我开出的薪水?”
孟谦摇了摇头,“据我了解,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老外开始往华夏跑,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但稍微包装一下,到了华夏就直接当总监了。”
“你觉得他们也是这样的人?”
孟谦又摇了摇头,“正好相反,我今天摸了一下他们的底,他们的技术水平没有问题,就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他们完全有能力在IBM和谷歌很好的生存下去。
所以,他们来瀛海威的理由是什么?就是为了高薪?你能给多高,一年一千万?不可能吧,而且如果他们没有留在华夏定居的打算,这些年赚的钱等以后一回米国被汇率一除又有多少呢,真的值得从IBM和谷歌离开?
如果我的了解没有太大问题的话,从西方来华夏的外国人基本上就三种,第一是在本国混不下去的,来华夏至少当个外教都能拿个高薪吃香喝辣。
第二种是看上了华夏的潜力,是想来华夏创业的。
第三种是确实喜欢华夏的,被华夏深深吸引让他们想来华夏生活甚至定居。
所以杰尔夫跟保罗是因为什么?
他们并不是在华夏混不下去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也没有看到对华夏的热爱。而且他们还带着团队过来,团队的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华夏人才挤破头都想去的谷歌和IBM,来华夏一家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做过技术的瀛海威?就是为了那点暂时多了的薪水?
而且他们有能力拉着团队过来,由此可见他们是有领导能力的,这样的人才,我希望张总不要介意,我觉得他们来瀛海威完全是在委屈自己。
我现在找不到任何的逻辑去支撑我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来瀛海威。
别人骗我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不知道别人在骗我。”
“孟总觉得他们是为了什么?”张树新严肃了许多。
“我不知道,我现在还看不清楚,但按照我自己的逻辑去理解,不管他们为了什么,我觉得他们都不会真心的,长久的为瀛海威工作,这是我现在比较在意的点。”
张树新沉默了下来,开车的于干下意识的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张树新,将近数十秒后张树新才开口,“现在最无奈的事情,或许是我们华夏的企业有时候只能去找这帮骗子。”
车里的气氛突然变得压抑了许多。
“你让我去找会PHP又有项目经验的团队,我在华夏兜转了一圈,哪怕拿出了跟老外一样的高薪,我都没有找到。”
张树新几秒后补充的这句话,让气氛愈发压抑了几分。
对于行业的这个现实,孟谦心里自然也很清楚,华夏开始计算机领域的人才培养其实并不晚,这个东西很多人都有误解,华夏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早在1956年就于哈工大设立了。
当时还是国家点名培养的,只不过那个年代培养计算机人才就有点像后世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状态,就是因为知道这个东西重要,就是因为国家重视,资源都是向高端人才靠拢的,就像后世清华专门设立了“智班”,招揽的全国各地的学霸,目的就是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
但后世好在还有一大堆培训班和各种院校也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人才,可在五六十年代可没有什么培训班这种东西,二三流大学也没有计算机专业,所以那个年代的华夏计算机人才要么白送给米国了,要么上交国家了。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华夏程序员,很多人都认为是从1988到1989年开始的,毕竟当时出了程序员届的四大天王嘛,尤其是一人敲出12万2千行代码的WPS创造者求伯君,1989年也被称为华夏软件元年。
但是华夏第一代程序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基本上都是在国企上班的。
之后的另一个历史节点就是94年华夏正式接入互联网,然后95年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也就是正坐在孟谦身边的张树新创立的瀛海威出现。
在瀛海威的影响下,96年开始华夏大批量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井喷。
所以仅看互联网的发展,到现在不过四五年,程序员的发展也不过十来年,再看看米国,75年就有了微软,76年就有了苹果,77年就有了甲骨文。
所以2000年的华夏,你说缺程序员吧,也不缺,程序员还是很多的,但缺人才嘛,确实缺。
特别是在互联网思维,前沿技术更新,项目经验等方面,华夏技术发展真的缺人才。
坐在车里的三人陷入了沉默,孟谦习惯性的摸着下巴,几分钟后突然打破了沉默,“张总,我打算在大风科创考虑人才储备计划,瀛海威这边,你有没有兴趣?甚至,我们可以搞个合作计划。”
“人才储备?”张树新看着孟谦示意他解释。
“人才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我们可以为自己的企业发展做一点事情。
我考虑的是我们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自己要明确未来我们要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去高校挖掘人才并提前至少半年开始培养自己公司未来需要的相关人才。
等到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按照公司的规划快速填补公司的人才缺口。
这样做,学生可以提前接受实战化训练,公司可以保障自身的人才输入,学校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情况,更重要的是,学校受限于教材安排,很多前沿的东西无法实时更新,我们做企业的则不一样,我们可以在人才储备的过程中让他们接触到最新的技术。
这对企业来说,短期是一个不小的投入,但只要把前期的苦熬过去,长期的回报一定是可观的。”
张树新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人才储备的教育者,该由谁来承担?”
“从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有经验的实战工作者之间去挖吧,这个东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慢慢揉,最终揉出一个优秀的教育团队,甚至在将来,我们可以成立自己的企业学校。
我一直坚信一个道理,求人不如求己,如果环境给不了我们想要的,那就我们自己去创造,更何况,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就算自己不能用,也算是为社会做贡献了,除了前期困难一点,往后看一看,我认为这是一件至少三赢的事情。”
张树新很好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错的建议,我会好好考虑一下。”
孟谦此刻倒也不确定张树新什么意思,既然对方不愿深论,自己也就不说了。
之后闲扯了一会儿到了火车站,张树新跟于干下车把孟谦送到了进站口。
两人站在进站口外,看着孟谦渐渐消失在人群中,于干开口道,“这个孟谦,野心很大啊。”
张树新见孟谦的身影彻底消失,转过身道,“可怕的不是他有野心,可怕的是他对自己的野心,坚信不疑...” 重写科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