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少林功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致我们成长的岁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各方面都能干的刘美兰,不管干什么都麻利,做饭自然不用说,不仅厨艺了得,刀工也是一流,切起菜来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听到叶麦的问题刘美兰手里动作稍微停顿,她对叶麦说:
“熟能生巧,生活中很多经验都是练出来的,不过也有技巧,比如这一个辣椒,如果是新手第一次切,就可以先从中间划开,这样是不是就是一整块……土豆也一样,新手第一次切也可以先把它这样剖开,然后这样放着切,这样土豆就不会滚来滚去的,还有肉,要看清纹理,纹理怎么看,看这里,鸡翅做之前先用盐腌一会儿……”
刘美兰一边教一边示范,叶乔和叶麦都在一边听着,叶乔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叶麦却一直听的很认真,将妈妈说的话都牢牢记在了心里。
炒菜的时候叶乔又跃跃欲试,要掌勺,她只对炒菜感兴趣。
刘美兰笑着把锅铲递给她,然后叶乔如同上一次,在妈妈手把手的指导下,炒完了晚上的菜。
试试口感,都很不错,叶乔顿时感觉自己已经学会了做菜。
母女三个在厨房忙活的时候,叶一伟在客厅阳台上抽了一支烟,然后来到厨房,他打开厨房门往里看,看着看着脸上就有了笑容,家里有个女人就是不一样。
这个晚上一家人在一起温馨的吃了一顿晚餐,叶一伟也不去加班了,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了一会儿电视,九点时各自洗漱,回房,休息。
叶麦洗漱完毕后就拿出了画纸,自从有了自己的独立房间,她只要有空了就会画画,她是喜欢画画的,只要一画就沉迷其中。
她学的是国画,此时她对着窗台上的那盆兰花进行描摹,不知不觉就画到了深夜十一点。
而这一夜刘美兰和叶一伟小别胜新婚,自然是恩爱甜蜜。
第二天一早叶一伟上班去了,刘美兰则打算什么都不干,好好陪孩子,她决定包饺子给俩孩子吃,想到娇娇便让叶乔打电话给她,“让娇娇来吃饺子,孙甜儿也叫上,让她们一起来。”
叶乔很高兴,对刘美兰说:“妈妈,雨晨也回来了,可以叫她来吗?”
“雨晨回来了吗?当然可以。”刘美兰说,转头看叶麦:“麦麦,你也可以叫你的好朋友来家里玩儿,罗佳有一阵子没来我们家了,季明辉,你也可以邀请,若有其他朋友也可以叫来。”
“好的,妈妈。”
叶麦回到房间就很高兴的给罗佳打电话,可惜罗佳一家人去了香港。
“阿姨包饺子肯定很好吃,麦麦,帮我谢谢阿姨,下次我一定来吃。”罗佳在电话里说,“对了,你猜我刚刚遇到谁了,季明辉哦,他今天也在香港。”
原来佳佳和季明辉都去了香港,叶麦放下电话,她很想让哥哥也来家里吃饺子,但是不知道哥哥在不在家?
刘美兰和叶麦想到了一处,当叶麦回到厨房告诉刘美兰她的朋友来不了时,刘美兰说:“不知道小衍那孩子在不在家呢?麦麦,你给哥哥打个电话吧?电话号码你还不知道吧,去拿妈妈手机,妈妈手机上有。”
上次给季博衍送汤,王芸告知了刘美兰自己儿子的联系方式。
叶麦本想告诉妈妈,她有哥哥的电话号码,但想到妈妈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每天是跟哥哥写作业,就什么也没说。
叶麦回到房间给季博衍打电话。
而此时的季博衍,正在武馆,和他一起的是祁晨。
原来祁晨昨晚没走,在季博衍家里住了一个晚上,早上两个少年一起出门,前往武馆。
他们学的是少林功夫,在C城一家很大的武馆,这家武馆在C城有一定的名气,从开馆到现在已经二十余载,里面的师傅都是正儿八经的从少林寺出来,个个都有真功夫,而不是花架子。
两个少年从小时候学习功夫,这些年基本没有缺过课,富家子弟,一开始两家家长送他们学武功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没想到两人居然略有所成。
哪个男孩子不爱武功呢,季博衍和祁晨同样,只是很多男孩子吃不了练功的苦,而祁晨和季博衍,从未叫过苦,这些年一路坚持下来。
高中后祁晨和季博衍的课安排在每周日,一天的课程。
带祁晨和季博衍的师傅三十多岁,个子不是特别高,但很结实,出自少林寺,习得一身好功夫,这些年季博衍和祁晨一直跟着他习武。
此时两个少年在练功房里,穿着武馆统一的服装,黄色的练功服,腰间系一条黑色的缎带。
与他们一起的还有七八个年纪相仿的少年,他们是一个班的学生,少年们清一色黄色练功夫,此时他们在打着拳法,嘴里喊着“嘿哈!”一招一式,很有气派。
祁晨和季博衍站在后排,两人在一众少年里个子是最高的,外形也是最出色的,功夫服穿在两人身上,更显挺拔,黄色的衣服衬托着季博衍皮肤更加白皙,眸子如墨,而祁晨五官俊朗,一双眼睛十分明亮。
一段拳法打完,便是一对一的PK。
祁晨和季博衍分别对阵其他少年,热血少年们出着招式,拳法耍的虎虎生风,又是踢又是摔,配合着呐喊声,一时十分热闹。
和季博衍对阵的少年个子没有他高,但是特别灵活,一腿扫过来,季博衍躲开,两人拳脚齐上阵,过了几十招,最后堪堪打了个平手,两人抱拳,少年对着季博衍一笑:“承让。”
而祁晨这边,他将少年踢倒在地,少年一个“鲤鱼打挺”起身,同样说:“承让。”
接下来是休息时间,教室门打开,师傅走出了教室,大部分学员也暂时离开练功房,喝水的喝水,上厕所的上厕所,很快教室里只剩下祁晨和季博衍。 致我们成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