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做事要专注
燕昭王想要收复燕都蓟城,却被匡章击败。
燕太子平见状,发兵攻打燕下都,却被赵固击败。
燕太子平打不败燕昭王身后支持的赵国,燕昭王也打不赢燕太子平身后支持的齐国和中山国。
燕太子平和燕昭王之间的争斗,陷入了僵持,你灭不了我,我也灭不了你。
赵国和齐国,很有默契,都没有加派兵力,有意维持现在的局面。
对于,这种局面,赵武灵王是愿意看到的。
齐宣王不愿意,但,他也没办法。
现在的齐宣王对付的不仅是燕地境内的赵国,还联合宋国围困魏国。
也就是说,魏国和齐国也在干架。
齐宣王要对战赵国,又要对战魏国,就会分心。
所以啊!没有雄厚的实力,就不能一心二用。
但,齐宣王相信自己的实力,别说一心二用,就是一心三用也是可以的。
齐宣王相信,凭借燕地的十万之众,欺负燕国和赵国,是没问题的。
现在,他要欺负一下魏国。让楚国吸引中原诸侯的注意力。
否则,齐国灭燕,就会成为诸侯共同的敌人。
燕昭王见国都还沦落到齐国和中山国手中,又打不赢,只好一边收缩兵力固守下都,另一边以燕周为使前往邯郸向赵国求助。
赵武灵王知道燕昭王心里想的是什么。
但,燕昭王不知道,赵武灵王心里想的是什么。
赵武灵王助他复国,总不能把自己也搭进去吧!
他出力已经够多了,也该保存点体力,应对诸侯。
倘若齐宣王不爽,开辟新的战场。赵武灵王没有体力,如何迎战齐国。
帮忙是可以的,但要清楚自己的实力。
否则,忙没有帮上,还把自己搭进去。
亏本的买卖是不能做的。
赵武灵王很照顾燕昭王的情绪,同时也希望燕昭王体谅他的难处。
赵武灵王总不能说:我已经帮你够多了,你该知足吧!
事,做了,却留下了坏名声。
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他才不干。
所以,多读书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
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大脑,还能让你灵活应变。同时,也会让人说话的艺术,变得高档起来。
赵武灵王既要体现自己的难处,同时也不要表现出自己不想尽全力。
于是,对燕国使者说:以燕、赵的实力,打不赢齐国和中山国。
燕使闻言,也赞成这个观点。
毕竟齐国很强,还有中山国帮忙,是有点为难赵君。
再说了,赵武灵王已经帮燕国很多了。一个人不仅要学会感恩,还要学会知足。
但,赵武灵王不帮忙,燕国何时才能复国。
燕使问了一句:那该怎么办。
燕使把话推了回来,还给赵武灵王说话的主导权。
有句话说得很好,拒绝一个人,又不得罪他,最好的方式:委婉拒绝的同时,也要提出建议。
赵武灵王身为一国之君,这种事遇见多了。燕使的话,难不住他。
赵武灵王建议燕昭王向诸侯求助。
想要战胜齐国,这是最好的办法。
的确,要想打赢齐国,要集合天下诸侯之力。
燕使回到了燕国,把赵武灵王说的话,告诉了燕昭王。
燕昭王也认为赵武灵王所说不错,更没有责怪他,没有帮忙帮到底。
现在的他,能够守住燕国的半壁江山,已经不容易了。想要击败齐国,还有中山国,光靠赵国的力量是不行的。
要想复国,击败强大的齐国,只能倚靠天下诸侯的力量。
燕昭王写信,向诸侯求助。
韩国忙于迎战秦国,没有时间。
魏国应对齐国,也没时间。
秦国答应救燕击秦,但,要燕昭王克服困难,坚持一下。
秦国和赵国结束了战事,也没有闲着。
又出兵攻打韩国,赶走了犀首。又以张仪入楚,忽悠楚怀王。
秦国现在打上了楚国的主意。
秦、楚发生了丹阳大战,秦国赢了。
秦国想去救燕国的时候,楚怀王出兵雪耻。
楚国悉国之兵伐秦,最终引发了第三次中原大战。
中原的局势,更加乱了。
此次大战,主要有五个战场。
一个是秦、楚蓝田之战。
一个是楚、越之战。
一个楚与韩、魏南阳之战。
一个秦、韩、魏与齐国濮水之战。
还有一个齐、中山、燕太子平与赵、燕昭王在燕国境内的交锋。
中原乱了,燕国境内也乱了。
这个时候,考验赵武灵王专注力时候到了。
当你做事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注意力就会集中。
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就容易被干扰。
你怀着三分的热情做事,受到外界干扰,就会轻言放弃。
失败来找你的时候,你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说那谁,坏了你的大事。
当你专注做一件事,不受外界干扰,持之以恒,虽不能说会成功,但你不会说自己没尽全力。
当你取得成功的时候,遭受的一切,你会认为,都是值得。
所以,我们要学习赵武灵王。专注做一件事,不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赵武灵王见中原乱了,没有分心加入韩、魏伐楚。
相反,他专注于赵国在北疆开辟的战场。
对于燕国的事,他没有放松警惕。
他不仅要维持燕国的现状,还要拖住齐国的精锐。
自己的战场,要掌握主动权。
赵武灵王不想与齐国大规模开战,但欺负中山国还是可以的。
离间中山国和齐国的关系,也能减轻盟友的压力。
于是,赵武灵王要搞出大动静,起兵三十万,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包围中山国。
这是假象,迷惑对手。
但,对手不当回事,就会成真。
赵武灵王没有攻伐中山国的意思,吓唬中山衅王是必要的。顺便,试探一下中山国的反应,为以后灭中山收集第一手资料。
中山国最精锐之师,被司马稠调去伐燕。
赵国气势汹汹而来,分三个方向,有三十万之众,大有灭中山国的迹象。
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中山国君臣,被吓得乱做一团。
中山衅王顶不住压力,不顾与齐国出兵伐燕之盟,下令司马稠撤军。
司马稠没有办法,只能下令撤军。
赵武灵王围困中山,中山衅王很给面子。不仅抛弃并肩作战的齐国,还撒腿就跑,留下齐国在燕国境内孤军奋战。
似乎说:我先走了,哥们,你顶住。
中山国走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
太过分了。
简直是太不给齐宣王面子,也没考虑到盟友的心情。
齐宣王:…(很生气。)
中山衅王答: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能怎么办。
赵武灵王: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司马稠归国,想要和赵国开战。
结果:赵武灵王撤军。
这是什么情况?
赵国是打,还是不打,说句话啊!
赵武灵王兴师动众,出动了三十万,好歹也要干一架啊!
咋来中山国边境,转悠一圈就走了呢?
这太欺负人了。
还是说玩人呢。
难道,赵武灵王就是为了好玩?
还是说赵武灵王不敢与中山国开战?
中山衅王见大军归国,赵国撤军,心想:赵国不敢惹我。
赵武灵王:赵国和中山国早晚要打,但,不是现在。
赵武灵王出兵的目的,是为了离间齐国和中山国之盟,顺便试探一下中山国的可战之力。目的,已经达到,果断就撤军了。
中山国实力没有赵国强盛,赵国转悠一圈就走了,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挑起战事,更不会选择进攻赵国,炫耀肌肉。
于是,赵国和中山国什么事都没发生,恢复了平静。
那种紧张、充满死亡的气息,就没了。
来得突然,走时,也悄无声息啊!
这就是赵国,来时,带来一片尘土。
走时,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中山国从燕国撤军,减轻了燕昭王的军事压力。同时,也让齐国‘匡扶正义’的口号,站不住脚。
但,齐国在燕国境内还有十几万将士,匡章又是齐国最能打的人。燕昭王还是压力山大。
齐宣王见中山国撤军,一边大骂,另一边朝着嚷着要增派军力去燕国。
齐国增兵,赵国也会增兵。那么,齐、赵两国就会扩大升级。
可,齐宣王的脾气,没人敢惹。
眼见齐、赵局势,将会进一步扩大。
上天没有给齐宣王与赵武灵王一决胜负的机会。
此时,楚国和中原诸侯已经议和。
楚国还坑了齐国一把。
几年前,秦国借道韩、魏,远征齐国失败。
三晋和秦国水火不容。
短短地几年间,三晋和秦国走在了一起,还打出了一个口号:救燕击齐。
齐宣王见秦、韩、魏、赵都来了,也省了力,不但不惧,反而有大干一场的气势,派出声子前去迎战诸侯。
宋康王见齐国成为诸侯攻击的对象,很识相的选择倒戈。
齐国和中原诸侯在濮水之战开战。
结果:齐国惨败,主将战死。
齐宣王不认输,还想再打,却没人能出战。
中原诸侯加大攻势,没有收手的意思,朝着临淄而去。
齐宣王为了应对中原诸侯,只好舍弃得到的胜利果实,让匡章从燕国撤军,迎战诸侯。
匡章一走,赵国和燕昭王联军,直取蓟城。
燕太子平战败,燕国复国。
此次,中原第三次大战。
齐国输得很惨,濮水之战,主将战死,燕国得而复失。
楚国和秦国打得两败俱伤。
韩、魏,败楚、败齐,也有战果。
赵国击退齐国和中山国联军,败燕太子,助燕昭王复国。
赵武灵王是大赢家,不仅交好了燕国,离间了齐国、燕国和中山国之间的关系,还试探出了中山国的实力。
赵国和秦国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此时的赵国,彻底改变了四战之地的困境。北边与燕国交好,南边与韩、魏交好,西边与秦国交好,东边与齐国不好不坏。
正当赵武灵王在事业上取得进步的时候,爱情和家庭上,却遭遇到了挫折。
远嫁的韩王姬,得病而终了。
韩王姬的突然离开和她的突然到来,让赵武灵王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你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人,把握住现在做的事。
这也告诉我们,专注做事的时候,不要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那么,韩王姬的死,对赵武灵王会有什么影响呢? 战国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