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韩恒惠王割上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这八个字,韩恒惠王理解很深刻。
他的理想:韩国在他的统治下很强大,足以迎战秦国。
但,现实告诉他,韩国和秦国相比有很长的差距。
秦强韩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韩恒惠王没想到,对战秦国,他会输是可以预见的。却怎么也没想到,会输得如此惨。
一战,韩国丢了韩泾、城汾,失去了太行以西的疆域。
再战,韩国丢了太行以东的关隘。
当然呢?
韩恒惠王表现也不是十分差劲。
他虽连输了两仗,丢了太行以西的疆域,太行以东的关隘也被攻破。但,他凭借韩国的一己之力,阻挡了秦军两年,这还是值得表扬的。
这也说明,韩国的实力,也不弱。
也可以从侧面说明,秦国伐韩,并不是碾压之势。韩国和秦国打,也打出了韩氏男儿的傲骨。
尽管韩国表现并不差劲,但,结果是差强人意的。
只能说过程很精彩,结果差强人意。
但,两国交战,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输了两仗,韩恒惠王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秦国很强大,韩国很弱小。
此时,韩恒惠王的心镜也发生了变化。
继续打,打不赢。
请和,太丢脸。
就在韩恒惠王不知道下一步的时候,秦国帮他做了决定:请和。
那么,秦国做了什么事,让韩恒惠王做了决定呢?
秦国出奇兵,攻破了韩国的野王。
现在就来讲解一下野王的相关知识,以及这个地方对韩国来说,有多重要。
西周时,周天子和诸侯国,皆有‘国’和‘野’两部分。
周天子和诸侯所居的都城和近郊区域,称之为国。郊区以外以及邻近他国之地,被称之为野。诸侯为了加强对本国的管辖,总会把野的一部分让卿大夫直接统治。
野王邑,西周时,是卫国的都城。
春秋时,属于晋国。
及至战国,韩、赵、魏分晋,野王邑属于韩国。
野王邑,虽不及韩都新郑,但因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城池规模不弱于新郑。
野王邑是韩国连接上党和新郑之间枢纽之地,也是韩国北疆、南疆连为一个整体,最关键的一座城。历代韩王,为了保持南、北通畅,不被诸侯所破,也在野王驻扎了大量的军力。
秦国占领了野王,韩国南疆、北疆失去联系。韩国掌控的疆域不及三百里,沦为如卫、鲁等诸侯的小国。
野王被秦国攻破,韩都新郑,也无险可守,暴露在秦国的铁蹄之下。
野王失守之后,韩恒惠王犹如变了一个人。那个主张抗秦,绝不言和,拥有铮铮傲骨的韩恒惠王,再也看不见了。
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韩恒惠王没有再战的信心,只能向秦国议和。
于是,韩恒惠王派阳城君入秦请和。
当然呢?
请和需要诚意,不仅要赔钱,还要割地。
韩国打不赢,被迫赔钱、隔地请和。秦国会有什么反应呢?
秦国和韩国打了三年,取得了丰厚的战果。
如今,韩国的野王也被秦国占领。
秦昭襄王面临一个问题:亡韩VS守住战果。
秦国很多大臣的意见:再接再厉,灭了韩国,再添不世灭国之功。
秦昭襄王见韩国如此不经打,也有灭韩之意。
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灭韩的主张。
这个人就是秦相范雎。
理由:
1、 韩国还有可战之力。(韩国有实力)
2、 诸侯国的态度。
3、 灭韩不是最佳时机。
范雎为了进一步应证自己的理由有说服性,还举了两个案例。
1、 魏国亡韩,被诸侯群殴,霸业衰落。
2、 齐闵王亡宋,导致五国伐齐,成为天下诸侯共同讨伐的对象。齐国险些亡国。
范雎还善意地提醒秦昭襄王:秦国能否与天下诸侯为敌。
秦国能够欺压任何一国的诸侯,但,秦国的实力是不能与天下诸侯为敌。对于这点,秦昭襄王还是有清醒的意识。
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放弃了灭韩,守住战果。
韩国来请和,说了条件,也拿出了诚意。
但,秦昭襄王不接受。
反而狮子大开口,开出了更大的条件:打下的疆域归秦国,还要韩国割上党。
为了表明不允许讨价的立场,秦昭襄王恫吓:若不答应,两国继续开战。
阳成君带着秦国开出的条件,回到韩国新郑,并告诉了韩恒惠王。
韩恒惠王会有什么表现呢?
1、 怒。
2、 无奈。
韩恒惠王怒,是因为秦国太过分了。不仅要韩国太行以西百里疆土,还要上党十七邑。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韩恒惠王给了,韩国彻底沦落为三线诸侯,任人欺凌。
韩恒惠王无奈,是因为韩国的力量,不能光复国土,驱逐强敌。
此时,韩恒惠王面临新的问题?
答应VS拒绝。
拒绝的后果:
秦国占据了野王,切断了上党和新郑之间的联系。秦国会用武力,攻伐上党。秦昭襄王一怒,就会攻伐新郑,亡了韩国。
答应的后果:
韩国生存空间被碾压,国力进一步被削弱,随时都有可能被诸侯所灭。
此时的秦昭襄王还有选择吗?
答案:没有。
不管他答应,还是拒绝。
上党,秦国都势在必得。
韩恒惠王最终做了取舍:为了韩国残破的江山社稷,他只能牺牲上党。
这也是被逼无奈,用了一招:弃车保帅。
上党丢了,但,他至少保住了新郑,守住了韩国。
这个时候,有两个人提出了新的方案:联合诸侯伐秦。
一个人就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拥有五世相韩的荣耀,张良的祖父:张开地。
另一个就是冯亭。
他们的意见,不把上党割给秦国,而是把上党割给魏、赵,让魏、赵助韩,击退秦国,收复失地。
联合诸侯抗秦,这个计策,是最好的。
但,韩恒惠王被秦国打怕了,没有勇气再战。
对他而言,上党无论是割给秦国,还是交给赵、魏。上党,都不属于他。
反正都要给诸侯,何必去折腾,直接割给秦国,止息兵戈。
韩恒惠王还有更深层的考虑:韩国曾经跟着秦国混,打过魏、赵。
他割了上党,魏、赵得了好处,不但不出力,反而联合秦国瓜分韩国?
毕竟,宋国灭亡的案例,也摆在那里。
五国伐齐,宋国没有复国,反而被诸侯瓜分。
罢了!少点折腾,割上党给秦国,请和。
既然打不赢,只能认怂。
于是,韩恒惠王让安阳君去上党,做上党军民的思想工作,并做好上党交接仪式。
可,安阳君带回来一个不好的消息:上党军民拒绝。
得到这个消息,韩恒惠王彻底的怒了。
秦国欺负他,也就算了。上党军民拒不奉诏。传了出去,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搁啊!
韩恒惠王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不能抵挡秦国,压制本国军民还是有信心。
于是,韩恒惠王决定用武力,解决上党之事,并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个人:冯亭。
那么,冯亭去了上党会怎么做?
割地贿赂秦国,这是要留下千古骂名的。
但,他身为臣子,不为君王分忧,这是反叛,会牵连家族,也会留下骂名。
面对这个难题,冯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是为君王分忧,割裂上党;还是拿出韩氏男儿的傲骨,为山河而死。
冯亭的出现,又会让秦国和韩国的战事如何发展? 战国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