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战国风云人物

赵孝成王篇(30)

战国风云人物 傲双 7049 2021-04-05 1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邯郸反击战

  因为信陵君的出现,局势又发生了变化。魏、楚诸侯,不在按兵不动,举止观望。

  信陵君公子无忌率领八万精兵,春申君黄歇,率领十万男儿,朝着邯郸进发,合纵抗秦。

  近二十万援军,正在赶往邯郸的路上。

  秦昭襄王恫吓住了魏安釐王,却吓不住信陵君。秦昭襄王忌恨魏、楚救赵,但,他也分身乏术。秦国的军力大部分都在邯郸战场上,也没多余的兵力敲打魏、楚,更不能开辟新的战场。

  事到如今,秦昭襄王只能把希望放在王龁身上。只有赶在诸侯联军之前,攻破邯郸,结束这场战斗。

  秦军加大攻势,赵国也拼命死战。

  此时,赵国这边的战况更加危急。

  也许,等不到魏、楚诸侯联军的到来,邯郸城已经守不住了。

  当年晋阳之战的惨烈,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

  邯郸之战,过犹而不及。

  索性,百姓依旧拥护赵氏,宁死不降。赵国君臣,也是宁亡不卑。

  就在赵国君臣最苦恼的时候,又站出来一个人李谈。(据说是叫李同,因为司马迁避讳,改了名字。)

  那么,李谈是谁呢?

  他站出来,又说了什么,不仅激励赵国上下抗秦的信心,化解了邯郸危局?还为楚、魏联军的到来,争取了时间?

  李谈,就是在邯郸之战,因为英烈的壮举,被赵国称颂,杀身成仁的侠义侯。

  李谈的出生年龄没有记载,此时,有多少岁也不清楚。为什么,他能和平原君说话?平原君为什么采纳了他的建议?至于是什么原因,不太清楚。

  能够确定的李谈是赵国苦县(河南鹿邑)人,据说是舍人子(舍人说明他的祖上在赵国当高官)。至于李谈和权臣李兑,或者外交家李疵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这就说不清楚了,也许,他们都是李氏家族。

  秦军攻势太猛,诸侯联军不至,赵国守城士气低迷。赵国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斗志,同时也告诉诸侯,赵国还在战斗。

  可,用什么办法来激烈三军士气?

  答案很简单:胜利。

  怎样才能取得胜利,难住了很多人。

  毕竟,说是很容易的事情。做起来,是很难的。尤其是赵国目前的现状,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秦、赵打了一年多,双方损失惨重,士气疲惫不堪啊!

  李谈这个时候站出来,见了平原君,让他散尽家财,招募勇士,愿血撒疆场,为国而死。

  当平原君听到‘散尽家财’这四个字的时候,他内心是拒绝的。让他散尽家财,招募勇士,这太为难了。毕竟,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就是为了家财,也为了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

  李谈见平原君不舍,问:赵国社稷都亡了,再多的家财又有什么用。

  平原君想想也是,赵国亡了,再多的钱财,又有什么用。

  先前,平原君把府中能战的男丁编制入伍,妻妾缝补做饭。现在,散尽家财,为国而战,又有什么关系。

  平原君想到自己只不过是牺牲钱财身外之物,而这些人是牺牲自己的性命,守卫赵国的江山社稷。

  那么,他还有什么舍不得呢?

  平原君想通此节,忍痛割爱,散尽家财,招募勇士。这些被招募的勇士,抱着必死的决心,现代用语:冲锋敢死队。

  从这些事迹看来,李谈临危献计,并且主动请缨,他是有才识、有胆量、会说话、不怕死,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他的年龄估计至少是在三十岁以上,还有威望,与平原君还有点交情,至少见过面。

  否则,李谈是见不到平原君,也不可能说上话。

  李谈不只是献计,还是将计策付出实施的人,亲率三千死士,出战秦军。

  平原君被这些人为国的赤诚之所感,亲自为他们的壮举送行。

  秦军攻打邯郸不克,却见赵卒三千人出城,前来迎战。他们是什么反应呢?

  答案:自寻死路。

  既然赵国三千人前来送死,秦国自然要笑纳。

  如果能歼灭这三千人,不仅对城内赵军的士气是沉重的打击,对秦国来说是巨大的鼓舞。

  赵国三千死士对战数十万秦军,这场力量悬殊的战役,正式打响。

  果不其然,这三千人,如预料中的那样:有去无回,无一人生还。

  身为统帅的李谈,完成了自己的诺言:血染山河,战死沙场。

  这三千壮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打出了赵氏男儿的傲骨。他们也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秦军后退三十里。

  这个成绩只能说明,秦军在战斗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三千壮士为国战死,成为了赵国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证明了赵氏男儿的勇武不可欺,也激发了赵国顽强的斗志,为魏、楚诸侯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就在这时,魏、楚诸侯联军,抵达邯郸。

  战国历史上,难得一幕出现了:战国四公子之三的平原君公子胜、信陵君公子无忌、春申君黄歇,同聚邯郸,共同伐秦。

  城外的魏、楚诸侯联军,城内的赵国将士,内外夹击,大败秦军。从公元前259年十月秦军围困邯郸,到公元前257年,诸侯联军出现在邯郸城下。

  这一刻,赵国军民,总算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魏、楚、赵合兵一处,展开了反击战。

  赵国从被动防守,变成了主动进攻。

  赵国有了魏、赵的帮助,实力大增,打得秦军溃不成军。韩国见了,也参加合纵,出兵伐秦。

  秦赵之间的邯郸之战,最终演变成了秦国VS赵、魏、楚、韩四国诸侯联军。

  那么,等待秦国的结局:惨败。

  秦国败的有多惨呢?

  答案:无法想象。

  秦将王龁面对战局不利,迅速调整作战方针,不得不率领秦军撤回河东汾城。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屡次突围不成后,只好降赵。这是秦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件大事。

  这里有个问题?

  长平之战,秦国坑杀了赵卒四十五万。两万秦军投降,就不怕遭到联军的报复?

  按理说,赵国对秦国的憎恨是到了极点。秦国坑杀赵国降卒,赵国也坑杀降卒,泄恨才对。结果:赵国善待降卒,封郑安平为阳城侯。

  这前后的差距,说明了什么呢?

  这个有深度的问题,就让你们去想了。

  秦军溃不成军,四国联军乘胜追击。

  结果:秦国吃进去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

  联军乘胜进至河东,秦军复败,导致河东郡数座城池失守。

  四国联军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汾城;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秦国从长平之战,傲气逼人,打得诸侯没有脾气。邯郸之战,秦国折戟沉沙,被诸侯打得没有脾气。

  那么,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打完了,诸侯格局,又是怎样的呢?

  无疑赵国和秦国是最大的输家:

  长平之战,赵国前后被坑杀四十五万,精锐尽丧。秦国也阵亡过半,国内空虚,据估计,秦国阵亡的人数,也超过了二十万。邯郸之战,是赵国举国的保卫战,阵亡的人数不下于十万。秦国阵亡的人数,超过了二十多万。

  也就是说长平、邯郸两战,秦、赵两国投入的兵力,前后加起来至少有一百好几十万。而秦、赵两国,阵亡的人数加起来,接近百万。还有楚国、魏国、韩国,阵亡的人数,差不多百万之众。

  秦、赵两国打得两败俱伤。

  索性的是赵国在长平之战后,精锐尽丧,不仅守住了残破的江山社稷,还联合诸侯,打赢了一场邯郸保卫战。

  赵国也算打了一场艰苦的翻身仗,证明了赵氏男儿的勇武。

  秦、赵输得很惨,谁是大赢家呢?

  答案:魏、楚。

  魏国再次亮相舞台,提高了国际声望,并且吞并了秦国在中原一块飞地:陶郡(魏冉的封地)。

  楚国也报了三代人的耻辱,北上灭了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时795年的姬姓诸侯鲁国。

  魏、楚两国大有中兴之势,有很强的发言权。

  韩国也报了仇,还收回了失去的疆域。

  齐国、燕国坐山观虎,保存了实力。

  总之,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史无前列的大战,改变诸侯格局。也加快了诸侯,兼并天下的步伐。更让和平二字,深入人心。

  赵国在长平之战,输的很彻底,却在邯郸之战,逆袭翻盘。至于是什么原因,有很多人分析,他们的结论也很中肯。这里,我就不说了。

  邯郸之战,值得提的四件事:

  1、秦始皇出生。

  这个出生在邯郸的婴儿,二十九年后,筹谋兼并诸侯,一统天下,并用十年的时间,横扫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乱世,开启了新的篇章:建立了大秦王朝。

  2、汉高祖刘邦出生。

  谁也没想到,结束春秋战国乱世之后,大秦王朝很短命,幸运之神光顾了这位草莽出生的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殊不知,秦始皇和汉高祖是同时代的人物,但,给人留下的印象,他们来自两个世纪。

  3、战国中后期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的结局:长剑自刎。

  谁能想到,这位秦国将星,征战三十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率领秦军所向披靡,拔城七十多座,具有战神、人屠、最能打,称谓的男人,没有战死沙场,却落得长剑自刎的悲剧。

  4、信陵君流亡赵国。

  信陵君窃符救赵,西进伐秦,收回了魏国失去的疆域。但,魏国他注定回不去了。这一呆 就是十年。后来,信陵君还合纵诸侯抗秦,打得秦国不敢东出。可惜啊!晚年却也是郁郁而终。

  这些风云人物,最终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吴起、信陵君的离开,战国的风,更加猛烈。

  那么,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战国之风,又将如何演绎呢?

  赵孝成王在历经长平、邯郸之战后,急于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可,他的一生,注定没有时间休养生息。

  那么,接下来,赵孝成王又会遇到怎样的对手? 战国风云人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