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昌平君叛秦
秦国吞并了三晋,打残燕国。接下来,秦始皇将亡诸侯之剑,指向了楚国。尤其是楚王负刍,面对秦国的进攻,不用武力还击,却割地求和,更让秦始皇轻蔑。
但,楚国疆域辽阔,战甲多,秦始皇还是不敢大意。秦国自从破郢都之后,与楚国没有大规模的军事交锋。
楚国在楚顷襄王最后十五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楚幽王十年,三代君主,近五十年的积累,且无大的战祸,还有伐秦灭鲁之功。因此,楚国很强,疆域还很辽阔。
但,秦始皇只要打败楚国,才能兼并天下。
为了灭楚,秦始皇不敢大意,召回能打的将领,并询问他们伐楚的意见。所以,秦始皇问了破邯郸,再破燕都蓟城攻,战法稳妥,且最为倚重的将领:王翦。
秦始皇问了王翦一个问题:能否伐楚。
王剪回答,可以伐楚。但,他提了一个条件:非六十万,楚可灭。
六十万?秦始皇听到这个数字明显不高兴。无论是长平之战,还是邯郸之战,甚至亡三晋,北伐燕国,出动的军力都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王翦要六十万平定楚地,显然是委婉地拒绝他征伐楚国的建议。秦始皇不高兴,也没问王剪为什么要六十万,遣退了他。
王翦预感到不妙,以身体不好为由,回老家休养。秦始皇没有挽留,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这里有个问题,王翦为什么要六十万伐楚?
有两种观点:
1、这是王翦根据秦国和楚国综合国力,得出的结论。
2、王翦认为伐楚的时机不对,又不知道楚国的真实战力。所以,王翦不想打楚国,故意提了一个很苛刻的条件,就是为了让秦始皇知难而退。
果不其然,秦始皇听了这个条件,很不高兴。
没有王翦的支持,秦始皇又想到了一个人:李信。
李信在伐燕之战,表现很优秀。秦始皇在军功薄看见了李信的名字,找他来问了一句同样的话:能否伐楚。
李信答:可以。
秦始皇很高兴,又问了一句:要多少将士,方能亡楚。
李信说了一个数字:二十万,楚可尽。
对于,这个数字,秦始皇相当满意。但,想起老将军王翦要六十万才能平定楚地,又问了一句:你打算如何灭楚。
李信把自己伐楚的方案,说了出来。
秦始皇听了李信的方案,十分高兴,说了一句话:王翦老了。
随后,又说了一句话:李信,我给你二十万,替我灭了楚国。
伐楚的人选有了,二十万将士也准备好了。但,还差一道东风以及伐楚的名义。
然,秦始皇没等多久,就等到了东风。
就在秦始皇准备好伐楚的时候,迎来一个好消息:楚国陷入内讧。
随后,秦始皇又找到了伐楚的借口:楚国拒绝割青阳以西的土地给秦国。
秦始皇,立马抓住一个机会,出兵二十万南下伐楚。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经以李信为主将,蒙武为副将,分两路攻打楚国。
李信的作战方案:将二十万秦军,分两路出战。一路,李信率领十万,攻伐平舆 、鄢、郢。另一路,蒙武率领十万,攻伐寝。
两路大军,汇合与城父,向东进军,攻伐楚国国都寿春,一战而定楚。
剧情也按照李信设计那样顺利进行。李信破平舆、鄢、郢,三战皆胜。若按几何图形,李信先打南边的平舆,再打西边的鄢,后打东边的郢,以免被楚军前后夹击。
接着,引兵向东,与蒙武会师城父。
李信打得很出色,接连告捷。蒙武表现也不错,攻破寝。
李信和蒙武按照约定,两军汇合与城父。
楚王负刍见秦军攻势太猛,也派出了一员能打的名将项燕前去抵抗。
按照李信的方案,下一步将东进攻打楚国国都寿春,亡楚指日可待。可,一个人的出现,让剧情发生了改变。
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秦始皇时期的重臣昌平君。这也是战国历史上,有名的事件:昌平君叛秦。
因为昌平君的出现,导致秦国伐楚,落得折戟沉沙。那么,这个昌平君是谁,他有什么能耐,导致秦国第一次伐楚落败?
为什么历史对这个人物,只是蜻蜓点水。从残存的史料,还是能够得出一个大概。现在,就来说说,昌平君这个人物的出现,是如何导致秦国伐楚惨败。
先来,看一下昌平君的个人信息。
生卒: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
职业:秦始皇时期的重臣,楚王负刍被俘后,举起反秦的旗帜,被称为末代楚王。
父母:父亲是楚考烈王,母亲是秦昭襄王的女儿。
公元前272年,19岁的楚考烈王被送去秦国为质。不知道,是什么巧合下,结识了秦昭襄王的女儿。次年,公元前271年,昌平君出生在秦国咸阳。
有可能楚考烈王和秦昭襄王女儿的感情不好,或许,还有其他原因。所以,楚考烈王在秦国有个儿子都不知道。
昌平君因为母亲是秦昭襄王的女儿,还有楚系芈八子、芈戎、华阳夫人的关系,昌平君在秦国慢慢长大,发展也不错。据说,昌平君,长得帅,还有才华,身份高贵,就是不知道父亲是谁。
昌平君第一次亮相登场,是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剪除嫪毐之乱。
随后,昌平君平步青云,在秦始皇身边,深得秦始皇信任,被封为国相。
然,一件事打破了平静,改变了这对君臣的关系。公元前236年,秦国伐燕打楚的时候,韩国贵族发动叛乱。
秦始皇凭借强大的武力,平定了叛乱,杀死了韩王安。
但,谁去管理,暴乱之地,这是秦始皇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去这种地方,要镇住这里的人,要有能力、有威信,更要忠心,还要得秦始皇的信任。
于是,昌平君进入了秦始皇的视线,前往叛乱之地。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亡韩。对于韩国亡国之君,如何处理。昌平君建议,善待,不断宗庙社稷。秦始皇采纳了这个意见,韩国叛乱,昌平君遭到牵连。
昌平君去了暴乱之地,凭借他的能力和威望,处理好了这件事。这里的人,除了韩国百姓,还有楚国百姓。在昌平君的治理下,很快稳定了局势。
这里,有个问题,昌平君是秦始皇身边的重臣且深得信任,位居高位。又在暴乱之地,呆了三年。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昌国君叛秦呢?
有两种说法:
1.昌国君反对秦始皇暴虐好杀
2.昌国君对母国的情怀。
这两个观点,肯定是有的。但,值得主意的是,昌国君出生在秦国,长成在秦国,建功立业也在秦国。
他和楚国,没有啥关系。你说他对楚国有很深刻的感情,可能要画上一个问号?
那么,秦始皇知道昌平君的身份吗?
可能不知道。
如果秦始皇知道昌平君的身份,他要亡楚,是不会让昌平君驻守要地。
那么,昌平君知道自己的身世吗?
来暴乱之地之前,他应该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毕竟,楚考烈王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儿子,所以才有春申君的桃代李僵之计。
也许,秦昭襄王女儿和楚考烈王那段宫闱之事,让秦国颜面尽失。昌平君的身世,被秦国君臣封杀,知道实情的人很少。
昌平君不知道自己的生父?秦始皇也不知道昌平君的身世。当昌平君来到暴乱之地,才从其他人哪里,知道自己的身世。
一个是对秦国的感情,一个是对母国的感情。
如果,他支持秦国灭亡楚国,他如何面对楚国的列祖列宗。如果,他支持楚国,又如何面对秦国的养育之恩。
最终,昌平君做出了选择:舍弃了现在拥有的一切,选择自己的母国。
因此,秦始皇亡楚,昌平君就要救楚。同时,也标志着昌平君辜负了秦始皇的信任,也象征着昌平君从重臣,走向了秦始皇的对立面。
昌平君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秦国亡三晋,伐燕国,势头正盛。他要救楚国,就要看准时机,一击而胜。
而,这个时机,就是秦国伐楚。
就当李信和蒙武打得很出色的时候,昌平君在大军后方,发动叛乱,联合楚军,前后夹攻。
最终,李信大败。
这也是秦始皇横扫诸侯,遭遇最大的一次惨败。昌平君以秦国惨败为贺礼,加入了反秦的大业。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这一次输的很惨。楚将项燕,发动突袭,攻占两营,杀死了秦国七名都尉。李信,带着残部死战,才逃出生天。
李信在前线打了败仗,加剧了秦国国内的动荡。有的人认为,诸侯还有实力,灭诸侯需要时间。有的人,继续伐楚,找回秦国的颜面。
那么,秦始皇面对这次惨痛的失败,他会如何选择?
是坚持伐楚,兼并天下?还是,暂停兼并天下的步伐? 战国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