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伐齐雪耻
苏秦入齐,搞垮齐国的同时。燕昭王也没有闲着。
燕昭王以乐毅等人大力改革,发展国力。
当然呢?
田甲之乱、孟尝君亡魏、齐闵王称帝,也让齐国离心离德,走了很多大才之人。
其中,最具有代表的人物:邹衍。
邹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现在,来看一下邹衍的个人简历。
生卒: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
邹衍是齐国人,生在齐鲁大地,总会被文化熏陶。
他另形成一个体系,成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还是五行创始人。
他的主要学说: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大九州说。
这些学说,都是很厉害的。
尤其是五德,为齐闵王称帝,秦始皇建立大秦王朝,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的封建王朝,都推崇五德。
此时的邹衍,在文化领域已经有相当高的造诣,在稷下学宫的名声,也足够响亮。
无论是齐宣王,还是齐闵王都不敢怠慢他。
周游魏国时,魏王(魏昭王)亲自去郊外迎接,把他奉为座上宾。
齐襄王复国后,他回到齐国,去了赵国邯郸。
平原君侧着身子走路来迎接他,并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尘。
此时的邹衍早已经名满天下。
那么,邹衍在齐国混得好好的,为啥会去燕国呢?
这就要从,几件事说起。
田甲劫王、孟尝君亡魏、齐闵王称帝失败,这些事件,让邹衍预感到齐国不好混。
齐国混不下去了,那就去其他诸侯国混。
有才能的人,去哪里都会受到欢迎。
可,他选择的也不多。
韩、魏太弱,不能选。
赵惠文王弑兄囚父,李兑专权,打压人才,不能去。
秦、楚,他又看不上。
经过,一番衡量,邹衍选择了去燕国。
邹衍没有选择秦、楚、赵,也没有选择韩、魏,最终选择了燕国。
这是因为人才,总希望被善待,也希望遇到能够赏识他的明主。
怀才不遇,这是最痛苦的。
那么,邹衍去了燕国,燕昭王会如何善待他呢?
燕昭王黄金招贤,来了很多人才。
比如卫国的屈庸、宋国子源、楚国的景舍、赵国的剧辛、魏国的乐毅(从赵去魏,在亡燕)。
那么,邹衍的到来,燕昭王会有什么反应呢?
答案:超出你的想象。
燕昭王的表现,十分恭敬。
主要有四个方面:
1、亲自迎接。
2、燕昭王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
3、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
4、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
燕昭王之举,诞生了两个词语:拥慧先驱和碣石宫。
按理说,燕昭王的年龄比邹衍大,地位也邹衍比尊贵。
燕昭王为什么会做出这些超乎想象的事情来呢?
个人觉得有以下原因:
1、邹衍的才学,足以让燕昭王去做这些事。
2、体现出燕昭王爱才之心。
还有一点,最为重要。
燕昭王借着邹衍从齐国来燕国,传达一个信号:齐闵王不重用你们,燕国的大门向诸位敞开。
燕昭王的拥慧先驱和碣石宫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他爱贤、敬贤的名声,风传天下。
燕昭王之举,让那些有才,得不到重用的人,看到了希望。因此,投奔燕国的士人更为踊跃。
燕昭王也为这些郁郁不得志的人,打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同时,还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人,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人,以及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来,并给与优厚的待遇。
燕昭王多方积蓄力量,以利兴燕破齐。
然,燕昭王也知道,这点力量,不足以动摇齐国的根基。
他还要继续做表面功夫,迷惑齐国君臣。
齐国第一次伐宋,他派大将去支援。结果,齐闵王看不起燕国,斩杀了燕国大将,来看燕昭王的反应。
燕昭王没反应:忍。
齐国第二次伐宋,燕昭王备好粮草,前去支援,迫使宋国割城,为齐国争取利益。
齐闵王嘲笑他:没骨气。
燕昭王:再忍。
齐闵王垂沙打败了楚国,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欺负三晋,压制燕国。这时的他,更加膨胀,认为天底下没有对手。
齐闵王觉得自己有资格称帝,号令天下。
但,称帝是有风险的。
当年,魏惠王第一个称王,被诸侯群殴,导致霸业倾覆。
齐国第一个称帝,会不会重蹈覆辙。
此时的齐国,不怕任何一个诸侯国。但,还没有能力挑战天下诸侯。
为了保守起见,齐闵王同意秦国的请求,齐国为东帝,秦国为西帝。
齐、秦称帝,还达成了一个条件:瓜分赵国。
齐、秦称帝,赵国是有实力反对的。
赵国也是齐、秦共同的敌人。
赵国亡了,对燕国不利。
燕昭王让苏秦,破坏齐、秦之盟。
苏秦果然是一等一的人才,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不仅破坏了齐、秦之盟,还让齐闵王取消帝制,更甚者怂恿齐闵王合纵诸侯伐秦。
齐闵王不仅听了,还做了。
在齐闵王的号召下,合纵诸侯,伐秦。
秦国招架不住诸侯的压力,被迫去掉了帝制。
齐、秦两国称帝的闹剧,就这样收场了。
然,齐、秦两国的矛盾,却更加尖锐。
秦国认怂,取消帝制。齐闵王觉得伐秦,是亏本的买卖,会便宜了三晋和楚国。
齐闵王趁着诸侯的注意力在秦国,不打招呼撤兵也就罢了,还干了一件大事:趁着宋国内乱,以迅雷不及之势,独自灭了宋国。
齐闵王灭宋,再添灭国开疆之功。齐闵王将齐国,推向了鼎盛。
然,物极必反,这是社会法则。
鼎盛,就代表要走下坡路了。
齐闵王只知道,自己建立大功。却不知道,自己成为了全天下诸侯讨伐的对象。
当齐国灭宋,彻底激怒了诸侯,也让天下诸侯对齐国产生了恐惧。
有恐惧,就会有恨。这让燕昭王看到了报仇的机会。
等了三十多年,这一天,总算等到了。
燕昭王召集心腹说:寡人报仇雪耻的机会来了。
燕国君臣都受到了齐国的欺辱,早就想报仇了,纷纷附和,扬言要灭了齐国。
有一个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个人就是乐毅。
燕昭王问:这难道不是亡齐雪耻的最好机会?
乐毅让燕昭王看清现实:齐国的力量很强大。
燕昭王知道齐国的实力,但,他还是想打齐国。
他已经五十几岁了,上天还会给他多少时间。燕昭王也清醒的知道燕国是不能与齐国冒然开战。
败了,他三十年的努力就全毁了。
卧薪尝胆三十年,受尽了屈辱,不能一朝丧了。
燕昭王理智战胜了冲动,问:难不成,寡人不能雪耻?
乐毅知道燕昭王的平生所愿:伐齐雪耻。
这四个字,也是激烈着燕国,奋勇向前。
乐毅给燕昭王分析了目前的局势,说了一个字:等。
燕昭王问:还要等多久。
乐毅明确地告诉燕昭王:三个月。
燕昭王没说话,但,那道眼神似乎再问:说清楚点。
乐毅领会燕昭王眼神的意思,答:宋国牵扯到韩、魏、赵、楚等诸侯国的利益。齐国独自灭了宋国,这些诸侯也不会答应。
燕昭王瞬间领会这句话的含义,笑说:我不找齐国的麻烦,诸侯国也会找齐国的麻烦。
随后,燕昭王又问:诸侯会伐齐吗?
乐毅问:诸侯为何不伐齐?
燕昭王吸了一口凉气:怕。
“怕,就会有怒。”
乐毅又说了一句:
“我们要把诸侯对齐国愤怒的火焰,烧得更旺。我们要联合诸侯,共同伐齐。”
燕昭王问:联合诸侯,共同伐齐,能成功吗?
乐毅很有自信地说:齐国被诸侯孤立,早就是诸侯共同的敌人。我有把握,促成诸侯共同伐齐。只有,诸侯联合起来,共同伐齐,我们才能战胜齐国,血洗国耻。
“好。”燕昭王拜道:“寡人能否雪耻,就拜托乐将军了。”
乐毅答:自当领命。
燕昭王见伐齐雪耻有望,问:现在,我们要做什么。
乐毅答:等秦国伐齐。
燕昭王疑惑:秦国会伐齐?
乐毅答:齐国号召诸侯伐秦,逼迫秦国去掉帝制。秦国定会以齐国亡宋为由,出兵伐齐报仇。一旦,齐国和秦国打上了,就能试探出齐国的真实国力。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联络诸侯做好伐齐的准备。
燕昭王点头,赞同这个观点,说了一句话:寡人愿伐齐的那天,早点到来。 战国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