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反击燕国
燕王喜出动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出兵六十万袭赵。一路,由伐东胡,取得战功赫赫的燕相栗腹率领;一路由卿秦和昌国君乐间率领。
赵国烽烟四起,边关告急。
那么,赵孝成王听到燕国大举犯边的消息,是什么反应?
答案:很淡定。
赵孝成王历经长平、邯郸,两战之后,早就磨炼了他的性子。也可以说,赵孝成王是战阵打磨出来的人,见过大场面的。
秦国,他都不怕,岂会怕了燕国。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需要多经历,才会变得更加成熟。
燕国来犯,赵国君臣是什么反应呢?
一个字:战。
这几年,赵孝成王继位到现在,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与诸侯战斗。因此,对于战斗,赵氏男儿,从来不怕。
无论是长平之战的惨烈,还是邯郸之战的险胜,赵国都挺过来了。燕国要打,赵国也不怕。
赵国要用武力教训燕国,告诉燕王,赵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再加上,燕国和赵国的恩怨,也该了结
说来,赵孝成王和燕武成王、燕王喜的恩怨,也不少。
赵孝成王继位,燕武成王挑衅赵国。
邯郸之战时,燕国乱赵国后方,来了一个叛赵归燕。
邯郸之战后,又攻打昌壮城。
面对燕国的数次挑衅,赵孝成王为了大局,选择了忍。
然,燕国君臣,把他的忍耐,当成了懦弱,好欺负。
尤其是燕国刚送来贺资,庆祝赵孝成王的生日,又和赵国缔结盟约。转瞬间,燕国大举南下犯赵,这种行为太可耻了。燕王喜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不能忍了,也忍不下去了。
再说了,我连你老爸都不怕,岂会怕了你这个当儿子的。
可,征伐之事,是举国大事。尤其是历经长平、邯郸,两战之后,赵国的国力退后了二十年。如今,燕国六十万大军,分两路南下。赵国要打,也不能过分轻视对手。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战略上可以藐视对手。但,战术上,要慎重起见。
既然要打,就要打赢。
一战而定,保证燕赵两国数十年的和平。
此时,赵孝成王也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
燕国南下,气势汹汹,还有六十万精锐。赵国能战的军力,有多少呢?又以何人为将,前去伐燕?
此时的国际环境,能否允许赵国来一场对燕反击战?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国际环境能够允许赵国来一场对燕国的反击战?
话说,燕国伐赵,其他诸侯在干什么?
这也是赵国君臣密切关注的重点,也是能否反击燕国的前提。
赵国要打赢这场反击战,要关注的诸侯有两个:秦国和齐国。
毕竟,韩、魏是难兄难弟,抱团取暖。尤其是邯郸之战,加深了三兄弟之间的感情。楚国和赵国疆土不接壤,没有利害关系,现在还是盟友。
所以,赵国要打赢这场反击战,就要提防秦国和齐国,插手燕赵之争。
这时候的秦国和齐国,会插手吗?
秦国:
秦昭襄王甍(公元前251年),秦孝文王甍(在位三天),秦庄襄王(秦始皇的老爸登台了)继位。也可以说,秦国换主,忙于内政,没时间参合诸侯战事。
齐国:
齐襄王甍后,君太后和齐王建,执行偏安的国策。尤其是现在,君太后(死于公元前249年)的身体不好,病情恶化,忙着交代后事,也没时间参合。
没有了齐国和秦国,两个强大的对手牵制。赵国没有顾虑,就能放手和燕国痛痛快快打一场。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赵国能战的军力是多少。
除了长平、邯郸之战,赵国和秦国还小规模交锋:乐间和庆舍打败了秦国信梁的军队。
武垣叛赵入燕、燕国攻破昌壮城,对赵国雪上加霜。
北方的匈奴蠢蠢欲动,长城军团不能调动。
当然呢?
如果倾国之力伐燕,诸侯趁势而入,赵国危矣。尽管,赵国和其他诸侯关系很好,但,也要预防,要有应对之策。
赵国君臣,估计了一下,能够调动北征的兵力,不超过十五万。
赵国十五万久战之师对战燕国六十万北伐东胡的精锐之师,人数上,赵国显然占不到便宜。尤其是燕军主将,都是跟随燕武成王北击东胡的将领。
这一仗,的确不好打。
但,赵国连秦国都不怕,岂会怕燕国。
也可以说,赵国自信心强大,蔑视燕国,人数多少,赵国不再乎。赵国坚信能够打赢燕国,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十五万,足以打好这场对燕国的反击战。
第三个问题,赵国以何人为将?
燕国分两路大军南下,一路攻镐,一路攻代。
那么,赵国要派出两员战将,前去迎战。
此时,赵国能打的名将、善于谋略的老臣,相继去世。
平原君公子胜甍(公元前253年),门客尽散。虞卿因为魏齐之死,毫无踪迹。信陵君在赵国不受重用。都长君田单,不知道生死。
赵国能打的只有一个人尚在:勇冠诸侯的老将廉颇。
也就是说,廉颇出战,是首要人选。
那么,另外一个人,应该选谁呢?
经过一番选拔,赵孝成王选了一个人:乐乘。
这个乐乘是谁,有何战绩?
据说,乐乘是跟随乐毅伐齐之后,一起流亡到赵国。阏与之战,赵惠文王还询问过情况。公元前256年,取得了败秦的战役。最主要的是乐乘和燕将乐间是同宗同族,有可能是堂兄。
据推断,乐乘现在的年纪,也应该五六十岁以上,也是个老将。只不过,这个老将与廉颇、田单、赵奢、乐毅相比有些黯然失色。
赵孝成王出兵十三万,分两路出战燕国。
一路由勇冠诸侯的廉颇率领八万,北上镐城,阻截燕相栗腹;另一路由乐乘率领五万,北上阻截卿秦、乐间。
燕赵两国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是久战之师赵国更能打。还是,北伐东胡的燕国更胜一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此战的过程和结果。
乐乘不愧是乐氏子弟,也是跟随乐毅征战的人。乐乘率领五万赵军,北上伐燕,并在代,与燕国交战。
乐乘打得很好,南下攻代的燕军将领卿秦、乐间,没有取得首功。相反,卿秦战死,乐间降。
当栗腹听到这个消息,说了两句话:
1、卿秦竖子不足与谋。
2、乐间乱我军心,坏我大事。
栗腹来不及感慨,他的对手廉颇也抵达前线。
这场战役,也很快结束:廉颇斩杀栗腹,取得了胜利。
也可以说,赵国反击燕国,赢得很轻松,有碾压之势。
廉颇也因为此战,再次证明了自己,勇冠诸侯的名声。赵孝成王遂将尉文城封给廉颇,号信平君,任其为假相。
乐乘也因功,被封为武襄君。
乐乘、廉颇战胜了南下犯赵的燕军,斩杀敌将,还一鼓作气,攻入了燕国的境内,兵围燕国国都蓟城。
燕王喜想趁着赵国壮者尽丧长平,其幼未壮,攻打赵国。结果,却被赵国击败,国都被围。战场形势逆转,不利于燕国。面对赵国的大兵压境,燕王喜又会怎么办?
燕王喜伐赵不克,损兵折将,国都还被赵军围困。燕国朝臣,怎么也没想到,赵国战斗力如此强悍。
燕国打不赢赵国,只有一个选择:求和。
燕王喜一边派人去邯郸与赵孝成王议和,另一边坚守抵抗。
赵孝成王得知前线取得大胜,高兴不已。随着,战场主动权互换,燕国战力如此孱弱,赵孝成王心境也发生了变化。
燕国前来议和,赵孝成王以胜利者的姿态,拒绝了议和。
有清醒的大臣,连忙劝谏,说了一堆理由,汇成一句话:接受议和。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打动了赵孝成王:燕国之所以失败,是不义之战。赵国反击取得大捷,这是正义之举。如今,赵国围困燕国蓟城,攻守转变,角色也转变。赵国的正义之战,变成了不义之战。
赵孝成王这才改变主意,与燕国议和。但,有个附加的条件:非将渠(阻止燕王喜伐赵之人)不可。
燕王喜发动非正义的战争,战败再前,国都又被围困。此时的燕王喜,犹如惊弓之鸟。赵国提出的条件,燕王喜统统答应。
燕王喜封将渠为燕相,与赵国议和。
燕王喜赔偿了大量的财物,割了五城,赵国才议和退兵。
赵国北方的危机暂时解除了,殊不知,燕王喜心中埋下了很深的仇恨的种子:有朝一日,他要将失去的东西拿回来。
这也是赵孝成王最后几年,和燕国摩擦不断,却被秦国趁虚而入,丢了晋阳等三十几座城池的原因。
及至赵孝成王的儿子赵掉襄王继位,燕国再次发动了大规模,起兵二十万伐赵,埋下了伏笔。
总之呢?赵国反击燕国的战争,以燕王喜割让五城议和,而告终。
这里多说一句:当初燕惠王伐齐失败,乐毅入赵,被封为望诸君。燕惠王担心乐毅报复燕国,写了一封书信,想要乐毅回来替他工作。乐毅回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殊不知,乐毅的儿子,因为伐赵不利,害怕被燕王喜责罚,也去了赵国发展。
燕王喜战败后,认识道自己的错误,也写了一封信,希望乐间回来替他工作。
由于内容太长了,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燕王喜搞笑的自我检讨(犯了错,不承认,还数落别人)?
这也说明了一点:无论是乐毅,还是乐间。乐氏男儿,总会让燕国的君主,得而不惜。
北伐燕国,战事刚结束。可,赵孝成王注定没有安稳的日子过,又迎来了北方最大的敌人:匈奴。
匈奴寇边,赵孝成王又会如何应对呢? 战国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