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智慧的较量
公元前318年,中原诸侯尊楚怀王为合纵长,楚国朋友满天下。怎么,短短几年间,楚国就没有朋友呢?
接下来就看看楚国用了几年时间,成为孤家寡人的。
五国伐秦,楚国撤军,三晋惨败,再也不拿楚国当朋友。秦国伐韩,楚国见死不救。韩楚彻底交恶。
楚怀王不和弱者交朋友,喜欢和强者交朋友。齐、秦是楚国的朋友。
结果:秦国伐楚,丹阳斩杀楚国八万,啪啪打脸。
秦国不是楚国的朋友。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第三次中原大战,齐国够意思,不但不计前嫌,还帮助楚国围困魏国。楚、齐是真正的好朋友。
齐国把楚国当朋友。
结果:楚国却坑了这个朋友。
楚国,最终落得没有朋友。
楚怀王仗着国力,对战秦、韩、魏、越及秦附属的莒、巴、蜀,立于不败之地。呐喊一声:楚国,不需要朋友。
第三次中原大战,以齐国落败,楚国没有朋友结束。
那么,第三次中原大战,又将会改变怎样的格局?谁又是最大的赢家,谁又是最大的输家?
秦国虽没输,但也没赢,也被楚国打得很惨,差点亡了国。但,秦国‘击退’了楚国,联合韩、魏败齐,又收获了韩、魏、赵、燕,这几个朋友,也算有输有赢。
韩、魏是小赢家,败楚、败齐,占了点地。
燕国历经子之之乱、齐国和中山之祸,虽得以复国,元气大伤。
齐国就够惨了,濮水之边败给秦、韩、魏,燕地得而复失,还得罪了中原诸侯。无疑,齐国是输得最惨的。
赵国助燕复国,还平叛驱齐。赵国改善了和秦国之间的关系,又交好燕国。还离间了齐、燕、中山之间的关系。赵国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楚国前期出尽风头,西败秦,抵达蓝田;东败越,五战三胜。结果,折腾了那么多事,却被韩、魏命中了要害,在蓝田与秦国议和,还弄丢了齐国这个难得的朋友。楚国,最终落得没有朋友。
齐、楚、秦三强,打得太惨烈。却不知,韩、魏在恢复国力。北方的赵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成为与之争天下的对手。
仗是打完了,后续问题还是要做的。
蓝田之战,秦国答应割地、赔款给楚国。战后,秦惠文王又不想认账,但又忌惮楚国的国力。秦国君臣思前想后给楚国君臣,出了一个难题。
秦国出了什么难题呢?
秦国将汉中和商於一半土地给了楚国。那么,秦国本土和巴、蜀之间的联系就不方便。当初秦国之所以要伐楚,就是因为得巴蜀,以窥楚。
结果,楚国比秦国想象之中还想强大。
秦国君臣想了什么办法:秦国将商於全部还给楚国,交换黔中郡。
楚怀王换,秦国也不吃亏,还在战略上压制楚国。楚怀王不换,秦国就名正言顺地说,是你自己不换的。
秦国君臣这点小算盘,也瞒不过楚国君臣。
楚怀王也给秦国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不要商於,黔中郡也可以给你。但,楚国有一个条件,要张仪的人头。
楚怀王是不是傻,竟然拿疆土去换张仪的人头。张仪,人头有那么贵吗?
很显然,拿疆土交换张仪的脑袋是不值得的。
楚怀王之所以这样说,也不是他糊涂。楚怀王知道,秦王不会让张仪来送死。张仪也不会嫌活太久,不敢来。
一个不会让,一个不敢来。
楚怀王不要疆土,甚至赠送疆土,点名要张仪。秦惠文王又会如何做这个选择题呢?
张仪去楚国,楚国君臣定会扒了他皮,吃他肉。
张仪是秦国的功臣,秦惠文王为了利益,卸磨杀驴。那么,天下人将会看清秦国的真实面目,寒了士子之心。从今往后,有才之人,定会对秦国弃之敝履。
张仪不去,两国只能开战。
可,张仪替秦惠文王做了选择,竟然傻乎乎地选择前往楚国去送死。
这个答案,秦惠文王没想到,楚怀王也没想到。
“用我的脑袋,换楚国的黔中郡,值了。”
张仪看着秦国君臣异样的表情,又很有把握,说了下句话:
“我去楚国,也不会死。”
秦惠文王看着眼前这个发了疯的人,他去楚国不会死,三岁小孩都知道不可能。
张仪要去,秦惠文王也挡不住。按照秦惠文王的个性,他应该有点窃喜。毕竟,张仪这位好同志,帮他解决了难题,还为他白白得了黔中郡。
那么,张仪再次入楚,又会如何,忽悠楚怀王?
小时候看张仪第二次入楚忽悠楚怀王的桥段,总觉得为什么楚怀王不把张仪杀了,还让张仪平安回到秦国,一点男儿气概都没有。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打打杀杀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是两个聪明人之间的较量,表面上没有战争、没有鲜血,但暗地里却是血流成河。
我们就看看楚怀王和张仪,这两个聪明人是怎样较劲的。
张仪第二次入楚,看上去很简单,一点不复杂。张仪去楚,活着回秦。楚怀王又被忽悠了。可,这是一场很高水平智慧的较量。所以,多读书,才会有智慧,才会有更好处理问题的方法。
所有人都觉得张仪入楚难逃一死,这个任务很难完成。秦王也替他准备后事。张仪为了秦国,怎么也要照顾他的妻儿。张仪入楚,需要胆子,还要有智慧。然,张仪就喜欢挑战有难度的问题。用他的智慧证明,没有什么难得住他
这一次他堵上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如果完不成艰险无比的任务,脑袋就要搬家了
张仪想好了很多场景,也想好了台词,也有多种应变方式。结果,楚怀王不按常规出牌,不见他,也不想和他说话,直接把他关在牢房,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张仪蒙了:大哥,能不能按套路出牌啊!剧情,不是这样演的啊!你要杀我,总要说几句话才对。再说,我的身份可是秦相,你这样也太任性,不符合常理。
楚怀王虽是楚国的国君,但他身在高位,要处理的问题很多。如:楚国与秦国之间的关系。他与朝臣之间的关系。他和张仪的关系。
杀张仪,是能解恨,但也会导致秦国开战。
不杀张仪,落下懦弱的骂名。
身为君王太难了。
楚怀王当政已经接近二十年,多年的经验,让他第一时间得出了结论:张仪既不能杀,也不能放。
那该怎么办?
楚怀王又想了一个办法:关起来,打一顿。
楚怀王没想到张仪这个傻子,会真的选择来楚国送死。惊愕之余,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张仪来到楚国郢都,楚怀王早就为他打开了牢狱之门。
张仪虽想不明白楚怀王出的招是什么意思。但,常年位居高位的他,得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楚怀王舍不得他死。
既来之,则安之。张仪在楚国牢狱吃得不好,睡得也不好,但一幅悠然自得,欠杀的表情。
张仪入楚受罪,是因为他傻吗?
显然,张仪是纵横家,位居秦相十几年,说他傻,也没人信。
难道是张仪的智商太低?
认为他智商低的人,那才堪忧。
张仪入楚,不是他傻,也不是智商低。正是因为他太过聪明,了解楚怀王的性格,也分清了楚国的形势。楚怀王点名要他来楚国,还拿黔中郡换他脑袋,这不过是虚张声势。
楚怀王不会要他脑袋。他,也不会死在楚国。
楚怀王认为他不敢来,他偏要去。他来了,楚怀王反而不敢杀他。
楚怀王杀了他,黔中郡就归秦国。张仪这颗脑袋是不值钱的。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张仪又想了几个对策,用金钱贿赂楚国能够和楚怀王说得上话的身边人。
楚臣对张仪入楚,被关,被打,没被杀,也没被放,展开了商议。
楚国朝堂,也出现了分歧。
张仪是平民,也就算了。可,他的身份,是秦相。
有的人建议:打也打了,关也关了,楚王的气也出了。不能杀,是不是该放了他。如果把张仪杀了,秦国定会来闹事。秦、楚两国再起战端,那就会死很多人。
也有的人说:把张仪杀了,平息怒气。这家伙关在牢狱,犹如度假,心安理得,还潇洒不已。一副欠杀的表情,太明显了。张仪是楚国的敌人,不杀了出气,还拿粮食给他吃,这太没面子。
还有人说:不要中了张仪的诡计,成全了竖子名声。张仪不傻,敢入楚,定包藏祸心。为了张仪不值钱的脑袋,丢了黔中郡,不值得。还会让两国继续开战,划不来。
楚怀王也不傻,知道杀张仪,意味着什么。他身为一国之君,就这样放过了张仪,面子往哪里搁?如何给臣民交代?
他不杀张仪,也不放张仪,要将对方折磨得够惨。关起来,打他,出气,还是可以的。
群臣拿捏不准楚怀王心中想的是啥意思。
能不能痛快点,是放,是杀,给一个结论啊!
关起来打,打完了还给吃的,这不是糟蹋楚国的粮食吗?
然,楚臣不能直接问楚怀王:杀,放,二选一。
揣摩楚怀王的心思,落到了一个女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郑袖。
郑袖,为什么会替张仪说话。这个女人是善人,那是不可能的。
郑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多一个朋友。
郑袖听说张仪来楚,带来了很多美人。这些美人,一个比一个漂亮。楚怀王是什么德性,郑袖岂不知道。
当初她用计谋,除掉了魏美人。现在,秦国送来美人,自己该怎么办呢?
郑袖决定帮张仪,顺便也是帮自己。
楚怀王宠爱这个女人,哪里知道她会有这么多小心思。几盏酒下肚,楚怀王对她没有秘密,很快就亮出了底牌。
楚怀王对张仪打也打了,关也关了,又有台阶下,还有这个女人迂回劝诫,气也消了,也有意放了张仪。
楚怀王为啥不杀张仪?
除了楚臣和郑袖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杀张仪,成本太贵。
当楚怀王得知咸阳送来秦惠文王甍逝的消息,又想到了一个主意,借用张仪打压秦国朝臣。
张仪有才华,胆子也大,但有个特点善妒。秦惠文王甍逝,新秦王继位。那么,秦国还容得下这个人吗?
这人想留在秦国,稳固自己的地位,定会打压樗里疾等贤能之人。
对,让他回去祸害秦国。
再说,秦国新君,可不会善待外籍大臣。
秦惠文王继位,第一件事腰斩商鞅。新王继位,第一件事又会如何处理张仪?
那就是让新秦王来给出答案!
张仪,我不杀你。希望,新秦王会善待你。
张仪活着走出了牢狱,也见到了楚怀王。楚怀王没有为难他,与之缔结盟约,还好酒好肉招待了他。楚怀王客气地想要留张仪多住一些时日。张仪坚决喝完酒就回秦国。
张仪之所以走这么快,那就是他听到一个风声,另一个可怕的男人回来了,这个人就是屈原。
在张仪眼中,楚怀王、楚臣为了大局,会放过他。
屈原回来了,他不逃,就等死。
张仪再次欺楚,又躲过了了一劫。
楚国的劫难躲过了,秦国的劫难,他能躲过吗?
那么,秦国换主,对楚怀王的战略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战国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