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燕国亡了
秦军渡河,攻占赵国蔺城、离石等地,消息传入晋阳。晋阳城内弥漫着恐慌地气氛。城内也流传着十万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晋阳是守不住了。
商贾、百姓素闻秦军残暴,以首级封赏军功,害怕不已。听闻秦军要来,收拾行李,打算逃亡他国避难。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呼?
秦国东渡大河,蔺城、离石等地陷落,晋阳门户大开。
出了这样大的事情,最担心的莫过于晋阳郡守。赵武灵王给他一个失职的处分,也算轻的。
把他斩首,他也不敢有意见。
为了不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为了不让领导,觉得自己无能。晋阳郡守只能站在第一线,亲力亲为。
晋阳郡守一边调派重兵驻守吕邑,阻挡秦军东进。另一边,他将这个消息,写成文章,报告给上级领导赵武灵王。
他的报告还没有送出去,赵武灵王来到了晋阳。
赵武灵王拿着前线送来的告急文书:失了大河防线,丢了蔺、离石等地。将军赵庄战死,为国捐躯。
秦国攻势太猛,赵国输得太快。
按理说,赵武灵王应该抓个典型,找个人来背锅。
战败了,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出了事,很多领导都是这样干的。
此时,最害怕的人,莫过于晋阳郡守。他管辖的晋阳,出了事,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可,赵武灵王不是推卸责任给下属的人。
他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败这种事,谁也不想。
要怪就只能怪赵国太弱。
赵武灵王没有大骂手下的人是干什么吃的。这样做,只会失了做为最高领导的风度。
但,秦国攻势太猛,要拟定应对之策。
否则,再这样败下去,晋阳就真的保不住了。
于是,赵武灵王当即召开大会,制定破敌之策。
此次,参加最高军事会议的人员。除了来自邯郸的高官和武将,晋阳城内凡是俸禄在五百石的人,都来参加了这个会议。
这个会议的主题,简明扼要:扼制溃败,驱逐秦军,守住晋阳,收复疆土。
按赵武灵王这个架势,要和秦国干到底。
赵国先丢了中都、西阳,又丢了蔺城、离石等地。赵武灵王不会认输,也不会向秦国议和。他化悲愤为力量,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赵武灵王不认输、打到底的精神,令想要言和的人,提都不敢提。
这个时候,谁摸不清领导心里面是咋想的,那就是太傻。谁敢招惹,注定会倒霉。
想要在邯郸混,还是要有点智慧。
这些人混了这么久,早就混出了名堂。在这种情况,大多数,保持沉默,没有积极发言。
赵武灵王说什么,他们顺着话接。
领导的意思,是坚持打。
他们也只能打。
问题是喊口号,每个人都会。关键是谁能够阻挡秦军,扼制败势。
喊完口号,动真格的时候,大家都很默契,低头不语。
若论战力,秦强赵弱。硬扛,赵国打不赢秦国。
若论名将,何人能够与秦国樗里疾争锋。
樗里疾,不仅是秦惠文王的弟弟,他还很能打。函谷关之战,他崭露头角。休鱼之战,绽放光彩。
不仅能打,他的智谋也很高,很会用兵。
面对这个很棘手的对手,想要打赢,很难。
不解决以谁为将,正面阻击秦军的攻势。继续打,也是瞎折腾。
如果不打,晋阳就丢了。
最高领导还在这里,坐镇监督。
不打,是不行的。
派谁去打,还要打得过能文能武且名扬诸侯的樗里疾?
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赵国能打的人有赵固、赵爵、赵希、赵歇、楼缓、仇液等人。可,赵固守代,预防胡患,还要监督燕国的局势(此时,燕国在搞禅让,国家陷入动乱)。
楼缓能打,但资历尚浅。加上他是胡族的身份,威望不够,难以服众。
仇液是个滑头,他不会挺身而出。
赵爵驻守东镜,提防齐国,趁虚而出。
赵希要预防中山,趁火打劫。
还有些人,要么是威望不够,要么年迈,要么是离不开岗位,要么是不肯出力,还有的是想看赵武灵王的笑话。
赵武灵王见关键之时,没人替他分忧。正在他开口,准备提兵亲征的时候。
一个人,站了出来。
这个人就是赵肃侯给赵武灵王留下的能臣肥义。
肥义见领导有难处,同事们都互相谦让。思来想去,没人比自己合适,主动请命:我去吧!
赵武灵王很欣慰有人站出来替他分忧,但,他更关心的是这个人能否胜任,问了一句:你打算怎么打。
随着离石的陷落,前线的局势已经很混乱。
有人分忧,这个态度很好,值得重用。但,赵武灵王要的人是能够击退秦军,收复疆土。
态度和能力,赵武灵王更注重后者。
肥义看了很多书,也读了兵家写的书。对于用兵,他还是很在行的。他虽在邯郸为官多年,但身上流淌的是胡族的血液,又在代郡长大。
尚武精神,他还是没忘。
根据敌我事态,肥义做了简单分析。
此时,秦军士气旺盛,想要速战速决。赵国主动出击与秦国决战,顺了秦国的心愿。
这种事,是不能干。
肥义把自己的想法,以最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先固守,再决战。
肥义这六个字,解决了赵国目前的现状。
既然从正面交战,赵国占不了上风,又打不过樗里疾。但,晋阳地势复杂难行。秦国远道而来,对晋阳也不熟悉。
打不赢,就先守。
地利、人和,也是赵国的优势。
固守不战,扼制秦国的攻势。时间长了,秦国的军心就会发生变化。秦国远道而来,这么多人要吃饭,是很大的问题。
赵国境内地形复杂,适合阻击,也适合打埋伏。
若掐断秦国的粮道,没有吃的,看他们咋打。
断其归路,势必会影响军心。
再加上,秦国打下了赵国的城池,要分兵守。粮道安全,也要人守。秦国战线拉长,兵力就会分散。
赵国阻击、打埋伏,让秦军防不胜防。
于是,根据肥义的计策,又制定出作战计划:先固守,打击秦军士气;毁其粮道,断其归路,乱其军心;伺机反攻,一战而定。
肥义的意思也是说,此战,要慢慢打,不能太着急。
赵武灵王询问其他人,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朝臣见肥义主动将这件事独揽,他们有意见,保留。
赵武灵王采纳了肥义的主张,但,固守的人选,他交给了晋阳郡守。
赵武灵王的用意:一,晋阳这个地方,没人比他熟悉。二,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肥义献计,也要给他事情做。
赵武灵王将联合离石、蔺城以北的赵军势力,交给肥义统一指挥。并让他前去传达指令,骚扰秦军的后方,毁其粮道,断其归路,为反攻做准备。
赵武灵王坐镇晋阳,聚集最高智囊团,统筹全局。晋阳郡守负责固守,抵挡秦军攻势。毁其粮道,断其归路,乱其军心,这个任务交给了肥义。
计划制定,分工明确,开始执行。
就在赵国疆域大片失陷,落入恐慌的时候。有个地方,不但稳住阵脚,反而还打出了漂亮的反击战,歼敌三千。
这个地方就是位于离石北边的赵国重镇阳邑。
赵国先丢了中都、西阳,秦军可怕的谣言四起。短时间内,又丢了蔺城、离石。秦国如狼似虎,迅速蔓延。
很多人听见秦军来了,放弃了自己守疆的使命,忙于逃命。但,阳邑的守将闻秦军来了,不但不忙于逃命,反而摩拳擦掌,要和秦军干架。
这位守将就是赵庄的好朋友赵瑛,还有离石破城时,逃出来的守将公孙义。
很多人不满,都说赵瑛要死,别捎带上他们。
赵瑛告诉他们,身为男儿,身为军人,他们的使命是什么。
在赵瑛的感召下,赵军和秦军打了一仗,结果,赵国赢了。
赵瑛能赢,是因为有个少年帮他出主意。
这个人就是乐毅。
肥义来阳邑,有两个目的。
其一,阳邑有两万军队,是骚扰、切断秦军后方重要基地。
其二,这里有他想要找的人乐毅。
此时的乐毅,按照年龄推算,在二十多岁。
肥义见到了乐毅,并问他破敌之策。
乐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向西进兵,进入楼烦的势力范围,渡河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烧毁在大河上秦军搭建的浮桥。
一旦后路被切断,粮草也失去供应。
秦军很难守住胜利果实。
乐毅三言两句,切中命题关键,帮肥义解决了这个问题。
肥义很大方,将烧毁浮桥的任务,交给了他。
乐毅有担当,二话没说,接了这个任务。
肥义一边写好国书,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上级领导。另一边让乐毅领兵,部署作战。
赵武灵王得到这个计划,写了一个字:准。
于是,反击作战,收复疆土,开始了。
樗里疾的好运,也到头了。
这里,将会是他第二次失败。
现在,属于赵武灵王反攻时间。
秦国的短处,不仅赵国君臣想到了。常年征战的樗里疾,也想到了。
樗里疾没想到赵国遭遇惨败,没有求和的迹象,反而坚持抵抗到底。
函谷关之战、休鱼之战、破中都、下西阳之战,都没现在打得这么艰难。
樗里疾更没想到赵君会亲自坐镇晋阳,表明不妥协的决心。如此看来,秦军的攻击步伐,也将到此为止了。
樗里疾判断没错,他的好运走到头了。很快,樗里疾收到了一道又一道不好的消息。
往东攻击受阻,不能前进。
秦国的粮道,也被赵军偷袭。
蔺城、离石等,也被赵军骚扰。
樗里疾手中兵力有限,难以分身乏术。此处起火,彼处也起火。
这里的火势,还没有扑灭,又生出新鲜的火种。
离石城外,又聚集了大量赵军可战之力,守城兵力不够,哪有多余兵力去救火。
这些消息,虽令樗里疾忙的焦头烂额。但,局势还掌控在他的手中。当大河浮桥被烧毁,樗里疾才乱了阵脚。
归路没有了,粮食也没有了,军心浮动,等待他的结局:失败是早晚的问题。
樗里疾见大势已去,趁着局势还没有彻底溃败之时,撤军归国。
撤军之前,樗里疾想起了十五年前,发出叹息:赵肃侯不好欺负,他的儿子更不好欺负。
秦军撤退,赵国抓住战机,一举收复失地。持续了三年的秦、赵之战,落下了帷幕。
然,赵武灵王回到邯郸,还没来得及庆贺,又得到了一个消息:燕国亡了。
那么,燕国咋会亡国呢?
话说,赵国和秦国打得不可开交。
燕国,也发生了动荡。
燕王哙禅位,燕太子平和子之争斗,引发了三年的子之之乱。进而导致燕国,彻底的乱了。
齐国和中山国趁机,联合攻灭了燕国。
秦、赵之战,刚结束。那么,赵武灵王会眼睁睁看着被灭,无动于衷吗? 战国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