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赵国为什么撤军?
赵武灵王三伐中山,南、北、西三路大军,都取得显赫的战绩。
中山国在赵国的猛烈进攻下,应接不暇,失去三分之二的疆土。国都灵寿,也暴露在赵国的铁蹄之下。
那么,中山国打不赢该怎么办呢?
答案:割地赔款。
虽说割地赔款,是屈辱的。
也会,留下骂名。
但,你打不赢,只能怪自己能力不行。
为了结束战争,苟活下去。只能屈辱,忍受骂名。
中山王姿打不赢赵武灵王,又没有结束战争的办法,只能割地求和。
不仅如此,他还要贴上笑脸,不能有半点不满。
可,问题是求和需要诚意。
割地,要割多少。怎样割,是失败方提议。
但,失败方,说了不算。
你是失败者,说再多,牺牲再大。只要胜利方,不答应。
割地求和,就不会成功。
简单说,失败方是没有发言权,也没有说话的资格。
就像现在创业,无论你努力了多少。但,结果你失败了。
你就没有发言权。
只能默默忍受讥讽和嘲笑。
既然要议和,中山王姿有多大诚意呢?
中山王尚最大的诚意:割四邑。
割多少的诚意,有了。
但,还有一个难题要解决。
派谁去提议,割地之事。
中山王尚在朝臣之中,选择了一个人,让他前去洽谈请和之事。
这个人就是司马喜。
话说,司马喜是何人呢?
他有什么能力,代表中山国去请和。
现在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司马喜。
对于司马喜,留给后世的评价,简单四个字:祸国误君。
中山国的灭亡,这个人要负很大责任。
但,这个人能三起三落,成为中山国相,说明还是很有本事的。
所以,没有点本事,你想留下名字,这是很困难的。
那么,司马喜有什么本事了。
要说司马喜,就要从他爹司马稠说起。
司马稠,毋庸置疑是中山国一代明相。
现在,多一说句,讲解一下中山国的明相:司马稠。
司马稠是魏国人,不知是怎样流落到中山国。但,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中山成公时期的宮卫大臣。
中山成公甍,司马稠又成为托孤大臣,辅佐中山衅王,建立功业。
五国相王,建立王道;联合燕赵,抵抗齐国;北伐燕国,破其都,开疆拓土。这是司马稠建立的赫赫功业。
此时的中山国,文臣、良将颇多,足以成为战国时代第八雄。
然,司马稠也避免不了一个问题:死亡。
中山衅王为了追念其功,封他为蓝储君。
司马稠死后,其子司马喜,继承了一切爵位。
这也是,司马喜第一次成为中山国相。
也可以说,司马喜第一次成为中山国相,是因为他老爸的原因。
司马喜为相,第一件事就是助中山衅王再建功业,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
可,这个问题,难倒了很多人。
但,没有难住司马喜。
司马喜献策以儒治国,中山衅王采纳,开始对国内推行改革。
中山衅王是第一个蛮夷之君,学习中原文化,也是第一个在战国时代以儒治国的君王。
这里有个问题,以儒治国,是对,还是错。
从后面来看,是错的。
但,在当时来看,这是探索治国之路。
由于,诸多原因,再加上不切实际,忽略了根本。
这条路,最终偏离了运行轨道。
因为赵国的攻伐,导致以儒学治国的理念破灭。
司马喜也被贬相。
中山王姿继位,也认为司马喜是个难得的人才。
不顾众人反对,重新以司马喜为相。
也许是司马喜真的有才。
也许是中山王尚很自信,能够驾驭他。
总之,司马喜再次成为中山国相。这也是司马喜二相中山。
然,赵国再伐中山,导致司马喜又被贬。
可,没过多久,他看准时机,再次成为中山国相。
这就是司马喜第三次为相。
历经三起三落的司马喜,的确不容易啊!
如果说司马喜第一次为相是因为老爸司马稠的原因。
第二次为相是因为年少君王的选择。
第三次为相就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手段。
总之,司马喜是一个有能力,却留下骂名的人。
其子司马子期,也留下了一个成语:杯羹亡国。
话题走远了,回归正传。
中山国战败,需要一个人去议和。
中山国朝臣惧怕赵国,皆不愿往。
司马喜抓住机会,以国相的身份前去议和。
就在众人认为议和不会成功。
可,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议和成功了。
按理说,中山王姿打不赢,割地议和是没错的,这也没什么好奇怪。
但,大获全胜的赵武灵王,竟然接受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
赵国完全有攻破灵寿的力量和实力,此时,不灭中山国,彻底解决腹心之患,更待何时。
可,赵武灵王竟然答应了中山王姿的条件。
这,太不符合逻辑了。
难道是赵武灵王的雄心大减,又开始不务正业。
答案:当然不是。
面对赵武灵王答应求和,赵国能征善战的将领,也是不解。
当赵武灵王问这些人对于中山国的请和,是接受,还是反对。
众人一致给出了答案:反对。
这些人反对的理由。
1、中山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大家加把劲,就能灭了它。
2、以四邑求和,缺乏诚意。
3、要彻底解决腹心之患,不能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但,为了安抚众将说的情绪,赵武灵王说出了议和的原因。
1、保住战果。
2、中山国有一战之力,避免困兽犹斗。
3、中山国民心未散,赵国强行攻灭,也会成为累赘
4、齐国准备干涩中山国内政(当年赵武灵王扶持燕昭王干涉齐国亡燕,齐国也会找他报仇)
5、隐藏赵国的实力(齐国灭燕,太高调,被诸侯群殴。中山国,牵扯到燕、齐利益。赵国独吞,齐、燕不会答应)
当然,赵武灵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干涉秦国内政。
话说,秦国自从秦武王死后,秦国分成了两派。
以秦惠后、秦武后为主与芈八子之间,展开了内斗。
秦国打了三年,总算快分出胜负。
赵武灵王为了插手秦国等诸多原因,最终在大获全胜的情况下,答应议和撤军。
赵武灵王放过了中山国,又会如何应对秦国的局势? 战国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