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刚刚放晓,飞燕便早早的起床准备。
昨晚就跟杨氏约好今日去镇上一趟,飞燕需要买些猪骨熬汤,给刘年补补身子。顺便去红绣坊讨一些绣线,绣十字绣时,绣线损坏了一部分。
杨氏刚好去镇上交荷包,顺便添置灶房的锅碗瓢盆之类的。灶是砌好了,没有这些也不能开火。就是在缺银子,生活的必需品也少不了。
出门时刚好碰上杨氏,她接过飞燕手中的包袱挂自己身上,又上前扶着飞燕一起前行。
飞燕有孕在身,杨氏照顾的格外小心翼翼。
以前出门有马车接送,眼下的刘家已不复当年。两人只能去村口的槐树下等骡车。
刘年本让飞燕坐马车舒服些,就是多出一倍的银子。飞燕在心中掂量掂量,又想到时下的困境,决定还是坐骡车划算。
骡车也不算太遭,在刘家庄还有不少村民,为省银子,选择坐牛车。
这骡车是一直要等着够人数后才出发,飞燕跟杨氏赶到时,刚好还有两个空地儿。
乡亲们热情帮扶飞燕上车坐稳后,杨氏才上来。大家都知道飞燕怀有身孕,格外的照顾她。
一路上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谈着家长里短,甚为热闹,飞燕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无意间,说着说着,说到了刘家。也是刘家最近接二连三发生一些事情,都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农村又没啥消遣,平时也是无聊。聚在一起无非就谈论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的媳妇儿怀了娃,谁家的婆媳斗嘴,谁家母猪下了猪仔……之类的。
“刘年媳妇儿,听说这次分家,你们几乎净身出户,眼下刘年受伤,你又怀了孩子,这可咋生活啊?”身穿深蓝色粗布裙襦的大娘问道,眼里满满的担忧。
问话的人是村东头的王婶,此人一向心底善良,为人和善。听外面的一些流言蜚语,很是为刘年担心。这次碰巧在车上遇见飞燕,自是忍不住问问。
“王婶,谢谢您的关心,我平时接一些绣活,维持日常生活不成问题。”飞燕抿了抿嘴,婉婉道来。
“刘年媳妇儿,你现在不能长时间绣花,不光对孩子有影响,还会坏了眼睛。”一旁的中年妇人急忙插嘴。
这话确实不假,飞燕也明白她是为了自己好。
飞燕不停的点头致谢。
后面还说了好多,大都是同情飞燕可怜,命不好。先是刘家遭祸,后是刘年受伤,又被刘老爷子扫地出门。叹息声、唏嘘声一片。
一旁的杨氏平时就少言寡语,不爱在外人面前说话。此刻更是插不上嘴。
飞燕觉得知道真相的人越多越好,留下一个好名声,日后邻里之间也好相处。
人多热闹,不知不觉就到镇上。
乡亲们纷纷挥手告别,王婶临走前还不忘叮嘱飞燕要多吃核桃补脑,说是对肚子里的孩子好,生下的孩子聪明。
这一说飞燕模糊记起上辈子好像听人也这样说过。她没想到核桃还有如此大的作用,并且所有怀孕的女人,无论家境如何,都会买上一些。
必竟为了肚子里孩子,父母们都还是舍得花这份银子。令愿自己吃糠咽菜,也不会苛扣孩子。
飞燕先陪杨氏去红绣坊交了荷包,一个荷包三个铜板,二十个荷包赚得六十个铜板。
杨氏接过掌柜手中沉甸甸的银袋子,满脸笑容,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这次杨氏又多接了一些绣花荷包,她是越绣越上瘾。
飞燕跟掌柜解释了这次久拖,是因为自己有孕在身,不能长时间刺绣,才会耽搁交货的时间。
因为都是老熟人,掌柜丝毫没有责怪之意,反而给未出世的孩子包了一个大红封,不停的叮嘱飞燕,别为了赶活,影响到肚子里的孩子。
飞燕顺便领了绣线,不停的点头致谢离开。
时间不多,骡车一般在镇口等上两三个时辰,错过就回不去了。
两人从红绣坊出来,直奔集市。
首先帮杨氏选择了六个碗三个板,瓢盆各大一个花掉六个铜板,最后只剩下锅了,杨氏不懂,全权让飞燕作主。
这买锅可是一门大学问,铁的橙色,决定锅含铁质的纯度,含铁量的纯度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铁纯度高的锅,炒菜不仅味道可口,人体还可以吸收铁质,铁元素可是人体必备。自是马虎不得。
这还是飞燕上辈子,听一位养生专家讲的。当时没在意,没想到现在派上用场。
飞燕左挑右选,小二很是不解,用一副不屑的眼光看着她。心想不就是一口铁锅,还要挑三拣四。
当然,小二并不知道这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一看过之后,飞燕帮杨氏选中一口颜色上乘的铁锅,杨氏也很满意。反正飞燕做事她放心。
两个女人抬着口大铁锅也不现实,主要飞燕不能提重物。合计了一下,暂时寄存这儿,小二人还不错,乐呵的答应。
飞燕心里还惦记着买核桃的事儿,买完猪大骨跟一些零嘴,妯娌两一条心的寻卖核桃的地方。差不多走完整条集市,在街角的巷尾处找到一家。虽然店处偏辟,可生意却十分的好,还需要排队。
杨氏扶着飞燕一旁歇息,自己前去排队。也是天气炎热,走了一路,飞燕早就筋疲力尽了,只好由她。
大致数了一下,杨氏都排到二十以外了。后面还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
也是这落云镇也算的上一个大镇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也只能来此买东西。人多也就不奇怪了。
好不容易轮到杨氏,却被告知,已售空。后面还有几十人扫兴而去。
“这店咋这样,也不多准备一点儿货,害我白站那么长时间。”杨氏等的有些久,难免会抱怨上两句。
飞燕根本没心思理会她,而是跑去跟周边的人,打听卖核桃的情况。没买着核桃丝毫不影响她的心情。按理说飞燕应该很气愤才对,而现在面带微笑,杨氏很是不解。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有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告诉飞燕,这点能日销千斤,逢上过年过节,斤数更是翻涪。而且还价格不不菲,一斤要四十个铜板。最主要还货源紧缺,供不应求。
飞燕一听吓得目瞪口呆,久久的凝望着远方出神,心中萌生出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喜欢穿越农家有点甜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穿越农家有点甜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