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元宵
过了新年,转眼便是元宵节。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也叫花灯节,是新年之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江城和薛青儿穿越的这个朝代,是一个架空的王朝,元宵节的来源来中国正史不尽相同。
传说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古汉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
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
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此时,正值大周朝国力鼎盛之时,战争尽消,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元宵赏灯十分兴盛。
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无比繁华热闹。
恰如诗人辛弃疾次中描述的那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大周朝的花灯节持续一连持续三天,灯期不同,便有天地人三灯之说。
十四日夜为“天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
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
十六日夜为“地灯”,地灯渗入大地,烛火洞彻幽冥,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元宵节除了放花灯,最重要的是要吃元宵。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杨柳村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薛青儿作为宫廷糕点的传人,最会做这些糕点类的东西,这次做的是最有名的宁波水磨汤圆。
淘制这个时代不曾出现过的水磨糯米粉,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包起来搓成球。
煮熟后,汤团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鲜爽可口。
甄氏大赞薛青儿心思灵巧,居然能想出这种做法来,也不知是谁的闺女?
薛青儿笑而不语。
喜欢毒舌娘子,温柔点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毒舌娘子,温柔点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