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风起云涌并没有影响到青阳镇,白露这段时间挺忙的,一面要应对梅香找茬,另一面要去完成任务,终于等到休息,一大早,自己就急冲冲的赶回桃花村。
除了去镇上摆摊的大舅母、表妹、二虎,其余人都聚集在家了,虽然表哥他们三人已经在镇上的南山书院读书,但空余时间都会帮家里做事,二虎是他们三个里面最聪明的,被分到甲等班,里面有书院最好的夫子,就是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水分,毕竟李云荣说了会帮忙,自己只得叫二虎更加努力。
“今年最为重要的,就是稻田养鱼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怎么做,每亩田的堤埂都要加宽、加厚,并且要弄牢固,咱们家总共五十亩良田,有十四亩是二虎的,其中四亩还在白家,在咱们村就只有四十六亩,我准备拿三十亩来稻田养鱼,所以工程量也相当大,我们已经找好两个长工,再加上我们几个,希望能早点完成任务。”
周老爷子把人员分配好,家里的男人都去田里干活,外婆李氏负责做饭,白露也准备今天去田里看看,毕竟是自己提出来的,而且自己也没做过,只是说了个大概,现在也很担心弄不好。
“走吧,我们开工。”
周老爷子带着周立孝一行人,还有两个长工,加上白露,一对人马出发了。
“周家这是做什么?离春耕还有将近一个月,怎么他们都开始去田了做活了。”
“是啊,你看,他们只是在弄堤埂,并没有插秧啊?”
“这么早弄堤埂干吗?还不如回去好好摆弄桃树,今年一看年景就好,他们家去年卖桃子酒挣了大钱,难道今年不干了?”
“谁说的,周家酒坊都建好了,还请了长工,其中就有村里的秦昊,听说一月二两银子,过节还有节礼,每个月还能休息四天,秦昊家那位病号也在酒坊帮忙做饭,一月有五百文钱。”
“待遇这么好!周家这是发了,长工都能请了,工资还那么高,说的我都想去周家当长工了,一年幸苦的摆弄桃树,还不一定能挣那么多。”
“你去了,别人也不会请你,好吃懒做。”
田边上没事的村民七嘴八舌的说道,过了一会儿,也没看出个所以然,都甩手离开了。
“露丫头,你过来看看,这堤埂如何?”
白露仔细看了看周老爷子弄的堤埂,不愧是庄稼老把式,自己只说了一遍,还讲解的不算完整,他就已经弄的和自己见过的一模一样。
“外公,您真厉害!我这么一说,您就做好了,和我看到的一样。”
“做对了就行,你们就跟着我一起,这样做。”
周老爷子开始教其他人,都是手脚麻利,做事稳重的人,很快大家都学会了。
“露丫头,你就别在这里忙活了,回家去帮你外婆做饭。”
“是,外公,保管让你们中午吃的好,吃的香。”
“那我可等着了。”
众人乐呵呵的看着白露离开。
“外婆,您今天中午烙饼?”
白露进了厨房,看见李氏正在和面。
“嗯,烙猪肉饼和蔬菜饼,然后煮一锅汤。”
“外婆,你再烙一些很薄的面饼,我拌个凉菜,用饼子卷着就可以吃。”
“行,你拌什么菜就去菜架上去。”
“是。”
白露拿了几根白萝卜、莴笋,一把粉丝,先把粉丝用水煮熟,萝卜莴笋切丝,放到盆里,加入佐料搅拌均匀。
“嗯,你这凉拌菜做的好吃。”
“外婆,来,我用饼给您卷了一个,尝一下。”
“不错,他们肯定喜欢。”
李氏和白露提着篮子忘田坝走去,路上遇到几个正在闲聊的婆子。
“李大姐,你们家今年这么早就开始摆弄田了?先前我儿子回来给我说,我还不信,现在看见你提着饭过去,看来是真的。”
“嗯,今年活计比较多,要比以往提前些,不然怕以后忙不过来。”
“你们家今年可是请了两个长工,还怕忙不过来,而且我刚刚去瞧了一眼,周大哥带着你家两小子,一直在弄堤埂,这就有点看不懂了。”
“等我们正式插秧的时候,你们来看,现在这些我也不太懂,都是我家老头子在摆弄,先不和你们聊了,不然这饭就凉了。”
“嗯,你们去忙,你这外孙女长得可真水灵!”
“谢谢奶奶夸奖,外婆,我们得快些。”
几个婆子看着走远的祖孙倆,其中一人叹了口气。
“这周家是过的越来越好了,刚刚我可闻着篮子里有肉饼的香味,我们吃肉都舍不得来了做饼子,那多可惜啊!”
“可不是,人家一大家子都在挣钱,过年后又买了二十亩良田,我们比不了。”
“你们就在这说闲话,与其嫉妒别人,不如自个儿努力挣钱。”
“自个儿!那也要有门道啊!周家外孙女在李府主子跟前伺候,又得脸,你看着,这次就周家又要搞出什么新名堂,我得叫儿子去多瞧瞧,跟着做,绝对没问题。”
“哼!就怕你没这个胆。”
几个婆子叽叽喳喳的互相调侃道,就算周家把稻田养鱼的方法和结果说出来,有几个敢像周老爷子那样,行事果断,敢拼搏。
“外公,舅舅,表哥,快过来吃饭。”
“露丫头,做的什么?我老远就闻到香味了。”周立恒洗掉手上的泥土,走了过来。
“都是外婆烙的饼,可香了。”
“都是娘做的,露丫头回去偷懒了?”
“才不是,外公,这凉菜是我拌的,用这薄饼卷着吃,可香了,我给您老卷一个。”
“还是爹好,有露丫头伺候。”
“小舅舅,你可别说闲话,我这不是都给你们卷嘛。”
“哈哈哈,立恒,你怎么总是逗弄露丫头,都老大不小了。”
“看来的给立恒兄弟找一房媳妇了。”秦昊拿着一张肉饼咬着,“李大娘这肉饼烙的真好吃。”
“喜欢吃,就多吃一点,这里还有,小杨也吃,不要客气,你们下午还有活要干。”
周家请的另一个长工叫杨明,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老实忠厚,话很少,妻子走的早,儿子和媳妇去了外地,平时都是自己找活挣钱吃饭,这次看到周家招长工,就来了,无牵无挂的,能吃饱就行。
“谢谢大娘,你手艺真好。”
喜欢甜露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甜露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