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之后,曾小福估摸着做粉蒸肉的米应该泡好了,让他们两人自己看着漫画,她则去厨房准备饭菜去了。
把泡好的米滤干水分,倒在石臼里,碾成粗粉。
烧好火后,将碾好的粗粉放入陶锅内,加上晾干的八角,适量的盐,用木铲不停的翻炒,等米粉由白变黄色,很香的大米味,就炒熟了。
拿块湿抹布,把陶锅从火上端下来,挑出里面的八角,就可以用了。
端出之前切好的肉片,因为没有调味粉,所以没有腌制,只厚厚抹上一层炒好的米粉,均匀码入一个大碗内。
另起一个锅,架上水,隔上一个竹蒸架,把码好肉的碗放在蒸架上,烧大火蒸熟就是粉蒸肉了。
乘着蒸粉蒸肉的空隙,把青菜和肉剁成泥,团成蔬菜丸子。
煮上米饭,就等着刘书武来了。
不多时,刘书武就过来了,浑身黄乎乎的,在院门外抖了抖衣裳,拍了拍裤腿,直到沾上的泥土抖落得差不多了,这才进门。
进门后就闻见一股浓郁的香味弥漫了整间屋子,往桌上看去,只看见两碗稀罕菜和一碗泛着红润油光的“菜”。
矜持的问着曾小福“小福,今早你找我什么事儿?”
边说还边看着桌上的方便面。
心里想着,那香味肯定是这菜散发出来的。
曾小福看刘书武这样子,哪还能看不出来,忙招呼说“书武舅舅,别急,咱边吃边说,不耽误事儿!”
说话间,来甜已经端了饭出来了。
曾小福把方便面端给刘书武,说道:“这东西是我从家乡带来的,名字叫方便面,顾名思义,就是方便的面,只要倒上开水,就能直接吃了。书武舅舅,你尝尝看。”
说话间,又利落的给来甜和宝庆都装上饭。
刘书武看着眼前的方便面,咽了咽唾沫,又不好意思一个人吃,想着给每个孩子都分一点。
看透刘书武意图的来甜劝说着他“小福经常拿给我们吃,都有点吃腻了,你就自己尝尝看吧!再不吃,就不好吃了!”
宝庆和曾小福也在旁边说就是,就是。
刘书武只得吃起独食来了,只见碗里里,黄灿灿的面,鲜红的辣汤,绿色的青菜,真有点儿垂涎欲滴。
拿着筷子搅了搅,一股浓香迎面而来,面软软的,夹进嘴里嚼了嚼,润滑幼嫩,滋味浓郁,简直是有生以来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顾不得有些烫嘴,三下五除二就把面吃的精光,剩下的汤也没有浪费,盛了些饭泡进去吃起来。
三人看见刘书武完全没有夹菜,都给他夹起菜来。
吃完饭后,刘书武在心里评价了一番:虽然另两样菜看起来也不错,但他还是认为这个叫做方便面的东西最好吃,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看来,小福还有做菜的天赋。
饭后,终于开始说起正事来了,曾小福先是带着刘书武看了看发芽了的土豆,问他见过这种类型的东西吗?
刘书武认真看了看土豆,觉得从没有见过类似的植物。
曾小福先把土豆的价值对刘书武大概说了一下,无非就是以后多了一种食物,且这种食物的储存时间长,吃法众多什么的。
又告诉刘书武说:“我是准备自己尝试种土豆,可是我对于这方面完全不会,来甜也是一知半解的所以需要书武舅舅你来帮忙。不知道你愿意吗?”
刘书武点头表示自己愿意帮忙。
看见刘书武愿意配合,曾小福喜不自胜,开始说起土豆的种植方式,以及需要怎样的生长环境。
刘书武一丝不苟的听着,听着听着还让来甜替他拿了纸笔过来,一一记上了。
最后,曾小福郑重的对刘书武说:“咱这土豆,现在只有这么点种子,能不能成功就看我们这次了。
不过,不管成不成功,都不能对除了这个家以外的人说。
成功了固然是好的,但谁知道别人知道了这个东西会不会觊觎?我们会不会因为知情不报而被惩处?
没有成功的话呢?我们则会被人当成不切实际的自大狂!这对于来甜和宝庆都是不好的影响。”
刘书武拍了拍胸脯,坚定的保证着:“除非你让我说,否则谁都不会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
曾小福暂且收回过于沉重的表情,开始打鸡汤:“也不要认为咱们做这个就是做白工了,要知道,这可是一种新食物。
食物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就不需要我来说了吧!咱们只要好好种,掌握好种植技术和种子,不怕赚不到银子。
就算到时候顾国想要治我们的罪,还有别的国家会抢着要这土豆的。哈哈哈哈!”
唉!又犯傻了,来甜宝庆扶额。
过了会,曾小福稳定下来,于是几人好好研究了一会儿土豆,都认为这芽太小,还不能直接栽种,于是在院子里挖松一小块地,养着土豆芽。决定等私塾散课了,再去找合适的地。
芽先养着,反正找地也要时间,施肥也要时间。
看着该去私塾教书的时间了,刘书武准备道别。
曾小福想着三个人在家看漫画也是看,不如去私塾看看?不知道古代上课和现代上课有什么差别呢?
问了来甜和宝庆的意见,见他们都说想去,便央着刘书武带她们一起去私塾玩儿。
刘书武腻不过曾小福,只得答应了。
只是再三声明,不得吵到其他人。
曾小福满口应了。
等她们到了私塾时,被安排在了最后的几个位置上。明明还没到上课的时间,却一个个都正襟危坐的,好不严肃。
之前刘老也是在这做先生的,不过他和刘书武可不一样。
私塾里的学生们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
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
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
刘老在世时,私塾里两类同时开设,刘老教长学,刘书武教短学。
如今刘老不在了,长学早就断了,只留了短学给村子里的孩子们启启蒙,识识字。
喜欢女皇商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女皇商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