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过后,贵妃娘娘和圣上去了华清宫,各个宫里都闲下来。乐城呆在凤阳阁里甚是无聊,翻弄着贵妃娘娘赏赐的礼品,挑了一些准备给母亲拿去。
槐香和青蠡也忙着挑些礼物要去给德阳姑姑拜年,于是嘱咐红菱跟着乐城去了亭角。
丽娘见乐城过来,十分欢喜,赶紧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压岁包发给乐城,又将其他给槐香等人的礼包交给红菱分发。
乐城按例给母亲行礼拜年,然后坐下来陪母亲说话。丽娘拿出吃食递给乐城,可是乐城摸着肚子摇头,丽娘笑道:“这几天是不是好吃的吃的太多了,可别撑坏了。”
“就是,贵妃娘娘今年给的赏赐太多了,她这几天吃了好多,没看都胖了一圈。”红菱在一旁笑着说道。
“说我呢,你吃的比我多多了,没看你都胖的走不动了。”乐城不服气的说道。
丽娘笑着问道:“好了,好了,别吵了!怎么今年贵妃娘娘赏这么多东西给你?”乐城愣了一下,想了想说道:“贵妃娘娘的东西太多了,放不下,就给我了吧。”
“胡说!”丽娘说道。
“真的!我去给娘娘拜年,娘娘宫里到处都是礼盒,娘娘都嫌烦,就吩咐徐公公给我们装了一大车拉回来了。”乐城认真地说道。
丽娘低头喝着茶,心里琢磨着为何贵妃娘娘今年会如此重赏小枳?绝不是小枳说的礼物太多放不下,一定是女儿有什么值得她利用的地方,可自己这个年幼无宠的女儿,有什么值得她利用的呢?丽娘百思不得其解。
“母亲,我吃过午饭去给找姐姐玩,好吗?姐姐说今天午后宫里有舞龙的,让我跟她一起看去。”乐城的问话打断了丽娘的思绪,她笑着摸摸女儿毛茸茸的脑袋说道:“有舞龙啊!好,你去看吧。不过宫里舞龙都是太监们自己玩的,没有我们江南家乡玩的精彩?”
“哦?是吗?母亲快说说你的家乡是如何舞龙的?”乐城问道。
“我们家里叫接青龙。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各路龙灯要到吴山龙王庙,挂红点睛,称为“龙灯开光”。随后,各路龙灯下山,分别到大街小巷、富商巨贾家去舞龙灯、开利市,计采头。各店家富户遇龙灯到来,竞相迎入,称“接青龙”,以示吉利。舞龙者还边舞龙灯,边吟吉利词,如:“天下太平万年长,青龙飞舞到店堂;一祝店家生意好,财源茂盛达三江;二祝店上多利市,生意兴隆四海旺;三祝东家身体健,多子多孙财满堂……比宫里热闹多了。我和弟弟妹妹们跟着舞龙队,一跑一早上,可以捡到很多铜钱。”丽娘兴奋的说道。
乐城听得瞪大眼睛,一脸羡慕的看着母亲。丽娘笑着刮了一下她的鼻子,问道:“是不是觉得很好玩?”乐城赶紧使劲儿的点头。
“那就等你长大了,我们一起回去,好不好?”丽娘说道。乐城郑重的点点头,热切地期盼自己能很快的长大。
午后,乐城告别母亲来到绫绮殿,文晔高兴的跑出来拉着乐城来到自己房里,一边急着让芄兰给自己梳妆打扮,一边挑着盒子里的饰物问乐城:“小枳,你喜欢哪个?”乐城笑而不语的站在一边,“说啊!还跟姐姐客气什么?”文晔一把拉过乐城。
乐城拗不过姐姐,挑了个胡桃雕的福寿桃。文晔说不好看,给她挑了个白玉珠坠帮她系在腰间。收拾停当,文晔拉着乐城来到母亲钟娘娘的房间,荷月出来小声说道:“殿下还在休息,你们先到院子里玩。”
“都什么时辰了,他还在睡懒觉,舞龙马上就要开始了,他答应的今天要陪我们看的。”文晔拨开荷月,直接拉着乐城冲进母亲卧房。
撩开床帐,文晔拉着济王的胳膊摇晃着嚷道:“皇兄!起来了,起来了!都什么时辰了,你还睡?”
济王伸个懒腰,睁开惺忪的睡眼,笑眯眯的看着文晔,叹口气:“嗨,大过年的,睡个懒觉都睡不安生!”
荷月跟进来急忙向济王请罪,济王挥挥手说道:“好了,没你的事,家里有这么个刁蛮丫头,谁能拦住她。”
钟娘娘端着一碗红枣羹走进来,说道:“我才抽空去做个红枣羹,这丫头就闯进来;环儿好不容易得空来我这儿偷个懒,这丫头就不知道心疼你皇兄。”
文晔不服气的说道:“他都睡了一个时辰了,也该睡醒了。”
济王笑着闭着眼睛说道:“没有呢,没睡醒,母亲,你快管管这疯丫头,把她轰出去。”
文晔用小拳头不停地打着济王,嚷道:“你敢!我看你敢!”
“好了好了,别闹了,反正是睡不成了,环儿起来吃点粥吧。”钟娘娘说着把粥递过来。
济王坐起来,接过粥吃起来。文晔走过来拉着乐城说道:“小枳,看见了吧,母亲就是这么偏心,只给皇兄做粥吃,不管我们。”
钟娘娘在一旁说道:“你这丫头,真是刁蛮,你要吃多得是,绿玉,去给晔儿端一大碗来,我看你吃得下不?”
乐城捂着嘴一旁咯咯的笑着,济王才注意到乐城也在,说道:“你看看人家小枳,多文静,怎么就不像你这般刁蛮。”
文晔忽然扭身扑到济王身边耍起赖,娇嗔地说道:“讨厌!讨厌!”
“好了,晔儿,别闹了!小心把粥撒洒到床上。”钟娘娘在一旁喊道。济王赶紧三口两口的吃完粥,将文晔揽进怀里,一边拍打一边说道:“小坏蛋,就不能让我安安静静的吃个粥!”
看着济王兄妹两人在床上滚闹,自小孤零零的长大的乐城在一旁煞是羡慕,她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深为姐姐能有这样亲密无间的兄妹情而感动。
可是这样的情谊是自小在一起耳鬓厮磨才有的,她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的,虽然她内心是多么渴望有这样情谊。
济王注意到乐城的孤单,于是推开文晔,说道:“好了,起来了,我要更衣了,你们先出去。”文晔只得领着乐城先退出。
钟娘娘拿着梳子走过来,轻声说道:“急什么,舞龙要申时后才开始,你再多躺一会儿,我帮你梳梳头,为娘很久没给环儿梳过头了。”
济王看看母亲,感慨地说道:“这些年也就是在母亲这里能睡个好觉,十分安心,什么都不用想,真想在这里多呆些时日啊!”
钟娘娘听了十分心疼,忍不住对济王说道:“你自小跟随你皇叔,巡视边关,如今身体有恙,不如为娘去跟你父皇说说,让留你在京城任职。”
济王看着母亲说道:“我知母亲担心我的身体,可是如今边关不宁,我早已成年,理应替父皇分忧,怎么能只呆在京城享福?如今父皇年迈,疏于朝政,专宠杨妃,以致京城上下到处都是奢靡之风;自李林甫专朝以来,亲小人,远贤臣,他们构陷太子,与太子一派争权夺利,我就是呆在京城,恐怕比远在边关更加凶险。”
“可是如今你身体有恙,边关生活艰苦,缺医少药,叫我如何放心?”钟娘娘担忧的说道。
“母亲放心,我走时多带些药就好了,这次出巡时间也就半年左右,父皇不是秋后准我大婚,到时母亲就可以了却心事了。”济王说道。
“是啊!等我的环儿大婚后,我也可以时常出宫到你府上住些时日,总比老闷在这宫里好多了,等你有了孩子,我也可以抱孙子了。”钟娘娘说着不禁喜上眉梢。“来,让娘给你梳梳头,好久没给我的环儿梳头了。”
济王顺从地坐好,钟娘娘走过去满心欢喜的给儿子梳头;很久了,她都想不起来之前是什么时候还给济王梳过头。“你这次是去剑南道吗?”钟娘娘问道。
“是,据岭南经略使报吐蕃,南诏最近频繁往来,有意联合反叛,此去是安抚南诏,同时也是威慑!这几年朝内争斗,军力损耗,藩镇自治,权利过大,造成朝内军力空虚;这些外族都看在眼里,伺机反叛也是在意料之中;可是如果不整治内政,只是用钱物安抚,根本不是长远之计,叛乱是迟早要爆发的。”济王说道这里忍不住锤击床榻。
“环儿,你小小年纪,如此忧思郁结,身体怎么能好?况且这些事情也不是你能掌控的,还是想些高兴的事情吧;你回来也有些日子了,梅香可见过?”钟娘娘问道。
济王听母亲这么问,不禁有些羞涩,摇摇头,说道:“不曾见过。”“那你应该抽空去殷府拜访一下啊!”钟娘娘说道。
“我倒是想去,只是回来就一直养病,又杂务缠身,一时也没有合适的时机去拜访殷府;再说,我还不知梅香是否在京城。”济王说道。
“上元节过后就是春猎,到时校场比武,我差人告知殷夫人,让她带着梅香去观看,你可以借机见见梅香。”钟娘娘说道。
“那多谢母亲,自前年一别,我很久没见梅香了,也不知她现在可好。”济王有些激动地说道。
钟娘娘帮济王带好发冠,端详了一下,满意地说道:“我的环儿就是与众不同,怎么看都是英挺俊俏,气宇轩昂!”
“母亲偏心,就顾着看皇兄了,外面的锣鼓都响了,还在这里磨蹭。”文晔气冲冲地闯进来。
济王笑着站起来,说道:“好了,我这就带你们去看。”
“急什么,快把外衣穿好,荷月,把我刚给环儿做的那件裘皮大氅拿出来给他披上。”钟娘娘喊道。
一旁的荷月忙着给济王更衣,乐城悄悄地在一旁递过腰带和饰物;“还是小枳懂事,知道帮忙。”钟娘娘在一旁夸赞道。
济王拉过乐城,说道:“就是,还是小枳好,以后常去我府里玩啊!”乐城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外面的锣鼓声越来越密集,文晔已经急不可耐,急忙拉着乐城奔出绫绮殿,朝着太液池东边跑。济王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来,“看你急的,这有什么好看的,等到上元节,我带你们去看西市的花灯,那才叫热闹好看呢。”
文晔一听十分兴奋,说道:“真的?皇兄你要说话算话!”济王笑着点点头,回头问乐城:“小枳,你去看过吗?”乐城摇摇头。
“你不是有出宫的牌子吗?”济王不解的问道。
“每年上元节都在宫里,姑姑不让出去。”乐城回答。
“那今年皇兄带你去看,好吗?”济王温柔的说道,乐城满眼放光的点点头。
走到太液池边时,迎面看见舞龙的队伍走过来,文晔急着往前挤着看,可是人太多,根本看不到。
济王走过去,一把将文晔拎起来扛到肩上,文晔得意的坐在济王的肩头回头看着乐城,让皇兄把乐城也抱上来。
济王回身,又弯腰将乐城抱起来放在另一边的肩上,乐城虽然高兴,但随后担心济王累着,看了片刻就自己跳下来和青蠡爬到一旁的树上去看。
“小枳,快下来!怎么爬树呢?这成何体统!”济王忽然在下面喊道。乐城吓得吐吐舌头,跳下来。
济王上前瞪了青蠡一眼,严厉地问道:“你是怎么跟随公主的,她爬树你还跟着爬?真是好奴才呢!”青蠡低着头,不敢回话。
“就是!小枳,姐姐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女孩子不能爬树啊,下水塘的,你怎么又忘了。”文晔也走过来责怪道。
看乐城低着头不吭气,济王觉得有些吓着她了,于是微笑着问道:“你是不是怕我累着了?真是傻孩子,别以为我前段时间病着就以为我是个病秧子,我身为武将,身体好着呢。”说着抓起乐城的腰带一把将她举起来,这下逗得乐城咯咯直笑。
“李环,怎么有空进宫?来探望母亲吧。”太子忽然在身后问道。
济王赶紧放下乐城,回头给太子殿下见礼。
“见过皇兄。”济王给太子施礼,“皇兄怎么没随父皇去华清宫过年?”济王奇怪的问道。
“哦,回纥派使臣前来商议边贸之事,父皇留我在京城处理。今日无事,和李玢进宫来探望柳娘娘,顺便出来看看热闹,就看见你了。来,见过济王。”太子回头对身后的女子说道。
“见过济王殿下。”女子上前施礼。
“这是我府里的张良娣。”太子介绍道。
“见过皇嫂!”李环说完瞟了那张良娣一眼,忽然觉得那女子用一种极其幽怨的眼神看着自己,他觉得似乎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不禁纳闷那女子为何这样看他?
济王和太子寒暄了几句,太子便邀济王晚上到东宫参加晚宴。面对太子的热情相邀,济王只得答应晚上一定去太子的东宫拜访,只是还要先回母亲那里知会一下。
太子看看乐城,笑道:“小家伙长高了不少,李环,你是怎么跟小枳相熟的?”
济王笑着说道:“小枳常去绫绮殿和晔儿玩,就熟了。”太子恍然大悟,点点头。
那张良娣微微一笑,但济王怎么都觉得她似乎是冷笑,不由得又看看这位张良娣,隐隐觉得这女人似乎对自己有敌意;但自己并不认识这女人,又觉得似乎是多心了。
看天色不早,于是匆匆和太子告别,领着文晔和乐城回绫绮殿了。
钟娘娘听后说道:“太子一直不受圣上恩宠,加上宰相也与他不睦,难免感到势单力薄。邀你前去不过是想和你皇叔搭上关系,你去了只管听,表示一下也就好了,我们两不得罪是最好的。”济王点点头匆匆前往东宫。
喜欢盛唐星辰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盛唐星辰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