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由于“刺客”一闹,宴席早早地便散了,林无忧出了华春园并未直接去宫门,她沿着一条幽径直直地往前走,身后花灯愈来愈远。
一路上没遇到守卫,倒也畅通无阻,谁会去守着一座荒废破败的宫殿呢?
裹紧了衣袍,借着月光,走向前处的一片黑暗,穿过一片池子,看不清池中,只隐隐见着池面上的白光,她伫立良久,抬头看向无垠的苍穹,点点星子闪耀着,似她的眼眸。
远远的看到了一座宫殿的模糊轮廓,不是很大,宫门前的树上挂了两个灯笼,却只有一个亮着烛火,随风摇曳着,随时就会熄去。她慢慢走近,四处静悄悄的,没有宫人的踪影,对她来说倒是省去了不少麻烦。移步至树下,入目的是一颗叶落枝秃的桑树,抬头打量着这株桑树,比记忆里的要高上了许多。
曾经调皮地爬上树去采摘那奇怪的果实,弄得一群侍从在下面胆战心惊,等满手满脸沾上了黑紫色的汁水下来时,青儿总会很崇拜地赞她厉害,那时候母妃总会等在偏殿里,一脸严肃地坐在一旁喝茶,数落完了她便让宫女带了去梳洗。两个小丫头吐着舌头做着鬼脸离去,身后总会响起略带笑意的斥责“鬼丫头”。
后来母妃离开了,青儿也离开了,连带着她的心也长大了,她的幼时生活里不再有欢声笑语,不再是无忧无虑,她在那一夕之间觉得自己肩负了复仇的使命,那是她唯一的活下去的理由。
垫脚伸手能够触及它的树丫,原来自己也长大了。
宫殿外观很旧,应该是很旧没有翻新了,朱红色的殿门紧闭,她试图去推开,右手刚触及门板便被打断。
有一名太监提着灯笼路过,见到了殿前的林无忧,看到她一身官袍,遂恭敬道:“大人,这里是皇宫内宫之处,还请大人移步。”
“本官迷了路。”她毫不心虚地理着衣袍,凉凉道。
“要奴才给大人带路吗?”
她不去理会他提出的建议,接着问道:“既然公公说了这是内宫,怎么这处无人居住呢?”新晋嫔妃不曾移居至此吗?何苦荒废了这一处曾经华丽辉煌的宫殿?
“奴才进宫没几年,是听宫里的老人们说的,‘颐华宫’虽荒废着却也是内宫禁地。”
小太监见她没有要走的意思随后道:“还请大人移步,若是让丞相大人知晓了,会怪罪奴才的。”
林无忧心中诧异,这和苏景弦有什么关系?“丞相大人身为外臣,如何管得了这内宫之事?”
“丞相大人见着殿里荒芜便去内务府提人在此看守打扫,奴才便是被宰相大人派来的。”
无忧心中一怔,苏景弦此举何意?
“知晓丞相大人为何如此吗?”
“奴才不知。”
“那不打扰公公了。”她转身便走,走了几步又回过头看了紧闭的殿门,余光看到树上的灯笼,风中摇曳着。
一辆外观简朴的马车停在宫门外,车上挂着一盏灯笼,上面有一个大大的“蘇”字。
“公子,今日晚宴一事是我疏忽了,刺客一事已经让暗卫去追查了。”苏言恭敬地立在马车之外,等着车内的苏景弦处罚。
苏景弦甫一上车就脱了湿了衣袖的官袍,换身一身月白锦服,此刻他微闭双眼,靠坐在软垫之上,听闻苏言请罪,慢慢睁开眼睛,墨玉般的眸子透着寒气。
“此事与你无关。”
谁也没想到会有刺客一事,若这刺客是为齐易荀来的,北齐皇子在南凌遇刺,南凌定是难辞其咎。
“公子……”
“此事日后再说,今日我累了,回府。”
“是。”
马蹄声“哒哒”响起,车轮辘辘压过青石板,逐渐消失在这朦胧夜色中……
……
“少爷回来了!”林府的大门大开着,府内灯火通明,林无忧甫一下车就看到念安奔至而来,抓着她的手把她上下前后都打量了一片才松了手,“少爷没事就好。”
“我能有什么事呢?”她暗自好笑,看到念安一脸的关切随即又心中一暖,这里,只有奶娘和她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了。
“少爷这么完了才回来,我让人去王大人府上询问,却听王大人的侍从说今儿宫里有刺客。”她说到这里无忧便明白了几分,想来是担忧她了。
“没事了,进去吧,少爷我乏了。”
“是,我让人去给你准备热水。”
“还是念安贴心,老夫人睡下了吗?”
“没呢,说是等你回来了让人去通报一声。”
“这样啊,那我自己过去一下。”说完就向着李氏的院落走去,念安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
与李氏长谈一番安抚她休息了后她回到离忧阁,沐浴过后,舒服地躺在锦被之上,不由想到了在宫里遇到的太监所说的话。
苏景弦,朝野都说他行事冷漠,苏家世代为官,他自小就与诸皇子交好,文采卓越,未及弱冠之龄便已权倾朝野,还说有不少王宫贵族都念想着把女儿嫁给他,而他却从未回应,在盛京,人人都知少年宰相苏大人高攀不起。
这样一个人,为何会对一处废弃的宫殿上心思呢?她对他不禁有了好奇,一个行事作风内敛的人会不会挡了自己以后的路呢?
恍惚间有了睡意,多久没有梦到母妃了呢?她探手至脖颈处拉出一根红绳,顺带出一块晶莹圆润的玉佩,犹带着体温,握在手心,指尖细细地摩挲。
这是一块上好的玉石,是她生辰时母妃送她的,以前她一直看见这块玉佩在母妃身上,见着了好看就一直嚷嚷着要,母妃每次都是慈爱地摸着她的头,用温柔的眼神看着她,“洛悠乖,等你大些了母妃就送你,可好?”
她就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笑得极为开心,只想着快些长大。
后来长大了,其实也还是孩子,终于在六岁生辰的时候得到了向往已久的礼物,还吃了嬷嬷李氏煮的长寿面,她和青儿一起吃得欢快。
李氏早年丧夫,青儿是她的女儿,和她一般大的年纪,外公惦念着旧日手下妻儿,便安排进了宫里陪伴母妃与她。
有一日她玩耍后回宫,看到太医从里面出来,以为是母妃生病了,急急忙忙地冲了进去。
李氏在她尚未扑上母妃的身上之前拉住了她,极为宠溺道:“小祖宗,消停些,可别吓坏了弟弟!”
弟弟?她睁着闪扑扑眼睛看着嬷嬷,这时母妃拉过她,挥退了众人。
“母妃再给洛悠生个弟弟或妹妹可好?”
“我要弟弟!”
“嗯?”
“弟弟可以和我一起去爬树,青儿是妹妹,可是她不敢,胆子好小哦。”说到这里她呵呵笑了起来,天真无邪。
“现在可说不准哦。”
“不管,我就要弟弟!”
“好,那就给你生个弟弟。”林氏笑着安抚。
那一日,父皇来了颐华宫,命人送上了许多奇珍异宝,而后还和她玩闹了一会儿。连续的几天,来颐华宫的各宫娘娘愈发频繁,几番客套最后含笑着出去,但这笑容到了宫殿外便会消散无踪。
她在宫殿外的角落里玩耍时看着她们用怨念的眼神瞪着“颐华宫”牌匾,那时小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知道那叫妒忌。
母妃的肚子愈来愈大了,她喜欢贴在母妃的肚皮上听弟弟调皮的动静,太医院的太医一同恭贺父皇将再添皇子,父皇赏赐了那一群人,母妃被晋封为林贵妃了,和清雅的母妃袁贵妃一样高的等级。
一日她在偏殿的花盆底下找蛐蛐,听到了嬷嬷和母妃的对话。
“娘娘现今已是贵妃,到时诞下皇子,陛下定会再行加封的,后宫正位一直悬而不设,娘娘最后可会是这中宫之首了。”
“本宫不求富贵权利,只希望洛悠和肚子里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身在帝王家,宫闱之中,我只求他们安康。”
“娘娘怎么不为自己打算呢?皇后早已仙去,如今正是娘娘入主中宫的大好时机。”
“嬷嬷难道忘了,后宫职权一直是袁贵妃在代管吗?她入宫较早,论资质也是她。”
“娘娘如今不是怀了龙子了吗?袁贵妃膝下只有一女更遑论皇子?”
“我到宁愿不要这后宫之位,那样我就完全是一个替代品了,嬷嬷跟了我多年,看不出陛下是在透过我看皇后吗?这后宫之中陛下所爱的又有几人呢?”
“娘娘……”
“好了,不说了,去看看洛悠跑哪儿去了,鬼丫头整天就知道玩儿,功课多时没让我看了!”
“是。”
她躲在花架后面,听得真切,虽然只有六岁的年纪,却有着聪明地脑袋。
原来父皇不是那么的喜欢母妃,那么是不是也不喜欢她呢?
等到偏殿里没人了她才钻出来,心里想着是不是她不再调皮像无忧姐姐一样认真学习课业父皇就会喜欢她、喜欢母妃了呢?
扔了手中的小竹篓,便跑向书房,她要乖乖地念书了。
后来一个月她真的很认真地念书,也不和青儿一起去调皮了,父皇好几次都夸了她写的字,母妃在一旁听了笑得很高兴,她突然觉得只要自己很优秀母妃就会很高兴。
这一日冬节,天气愈发寒冷了,母妃再有一月便可临盆了。她吃了汤圆便回到了寝殿休息,青儿一直叽叽呱呱地在一旁说着明儿一早就要去给太后请安,得早些休息。
半夜躺在床上想着前些日子埋在梅园里的小东西,是要送给母妃的。宫里的老嬷嬷说梅园里都是仙气,她就想着沾些福泽,庇佑母妃。她心里惦记着遂就起身,怕嬷嬷突然来就把隔壁的青儿喊醒让她睡在了自己的房间,自己一个人悄悄地溜出了颐华宫。
等到她挖出宝贝,抬头时看到的却是漫天的火红,颐华宫的上方浓烟滚滚,耳边仿佛能听见喧嚣声,她一下子慌了,扔了手里的东西拔腿就往回跑,刚跑了几步就被突然蹿出的嬷嬷拉住,“公主,不能回去,回去了他们连你也不会放过的!”
他们是谁?
“公主乖乖的,跟着嬷嬷。”
“母妃呢?我要母妃,还有弟弟……”
“嬷嬷刚才看到了袁贵妃宫里的管事丫头鬼鬼祟祟地走过,不多久殿里就起火了,您现在可是千万不能回去。”
“为什么会这样?”
“您看这整个大殿都没了,公主是娘娘的心头肉呀!您可不能再有什么差池了!”她看见李嬷嬷眼泪纵横,一脸悲痛地劝她离开,“如今娘娘正得势,谁知小人难防呀!”
“青儿呢?她还在我的寝殿了!”青儿可是嬷嬷的女儿呀!
“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与守着西华门的侍卫熟识,公主快些随老奴出宫,不然就晚了!”
“母妃呢?母妃怎么办?”她泣不成声道。
“娘娘……哎……只只怪娘娘福薄。”
“嬷嬷,我要母妃……”她挣扎着脱离她的怀抱,却被死死的禁锢住,“我要去救母妃……”她朦胧着泪眼,接着漫天的火光看到了颐华宫沉浸在一片火光之中,无数的宫人提着水桶在灭火,可火势却不见减小,耳边是阵阵高呼。
“救不了了!公主先与老奴出去,日后必能为娘娘报仇!公主记住,就是今日,你的母亲遭小人算计,葬身火海,公主可要好好记住!”
“母妃……”一下子什么都没有里,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在眼前燃烧,她觉得自己长大了,突然明白了以后的目标,那便是报仇。最后看了一眼那大火蔓延的颐华宫,嬷嬷背着她从西华门出去了,那一刻她永远离开了宫闱,她开始了复仇。
第二日,整个盛京都在盛传:林贵妃薨。林侯爷的独生女儿,嫁与皇家八年,冬节那晚,天干物燥,取暖的火盆子翻了,烧了整个宫殿,林贵妃香消玉殒,年幼的公主也未能逃脱厄运。
她趴在酒楼的窗户上,看着楼下的百姓,听他们的议论,只觉得好委屈,他们说得都不对,母妃是被人害死的……
喜欢朝堂侧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朝堂侧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