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穿越之幸福农家女

第23章

穿越之幸福农家女 辛灵 3852 2021-04-02 20:30

  朱老爷子就说:“既然你们让我说,那我就说了。我看这样吧,送琰哥去河西林家的学堂吧,他家学堂的先生我打听过了,是林二老爷的同窗,学问是很好的,而且身上也有功名。他家学堂一年的束修是二两银子,再加上读书用的纸笔,我们一年给你拿五两银子,玉冬,你看行不行?而且说好了,琰哥要是二十岁还中不了秀才,那就老老实实的种地吧。你兄弟姐妹,能帮你供孩子,不能让你侄子也帮你供。所以到了二十岁,琰哥还考不中,我们就不能再资助你们了,玉冬、琰哥,你们娘俩怎么说?”

  朱老爷子说完话,小吴氏就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被朱老大拽住了,不过脸色马上就很难看,而且咬牙切齿的嘟囔了几句了话。陶氏朱老爷子的话没什么表示,因为她在这些事情上一向听朱老爹的。朱玉娟跟朱玉冬毕竟是亲姐妹,所以这个事她她虽赞成,但却小心翼翼的看了看丈夫的脸色。

  朱玉冬却不看众人,急慌慌的对朱老老爷子说说:“爹,你看能不能再宽限几年?琰哥现在已经十五了,时间上太紧了。再有,那林家学堂再好能比得过县里的学堂,要是去县里的学堂,把握不是更大些嘛。”

  朱老爷子却把刚才众人的反映看在了眼里,因此说道:“那我们就管不了了,我们就这么大的能力,要是不行就拉倒吧。”

  朱玉冬刚喊了声“爹”,朱老太太就说:“玉冬啊,就听你爹的吧,在哪儿学不是一样呢。”估计朱老太太是怕朱老爷子反悔,所以没让二姑再说下去。

  朱玉冬只得满脸委屈的说道:“那行吧,爹。”

  朱老爷子就说道:“那老大、老二,你俩一家一年给拿二两银子。”说完看了看两个儿子,见两个儿子都点了点头,接着就转向大姑夫说道:“大姑爷,你看原本是不应该向你开口的,但琰哥不管怎么说也是玉娟的亲外甥,所以一年让你们帮一两银子,行不行啊?”

  大姑夫就说:“爹,您看您也说是琰哥是玉娟的亲外甥,我们也不忍心看孩子一辈子就这么耽误了,所以您放心,这钱我们拿。”

  朱老爹和朱老大也说:“行,爹。”

  十月这时才发现,平时不吱声的朱老爷子,才是个高手啊,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利索的解决了,而且公平、不偏心。十月知道从二姑开口让朱老爹资助刘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因为谁都做不到无动于衷、袖手旁观,我们都是不铁石心肠,或许会在伤心的时候,也会在心里破口大骂,赌誓发愿以后再也不管了,但当别人真有困难再向你求救时,你还会伸出手。

  就像前世时,她有一个姨,为人也是自私、吝啬,老妈在被她弄得伤心时,也会跟十月说下次再也不理你姨了,但下次她再向老妈借钱或是向老妈寻求帮助时,老妈还是会管她,这就是亲情。所以听朱老爷子这么解决时,十月毫不意外。

  朱玉冬就对刘琰说:“快,谢谢你姥爷,还有你舅舅、姨夫。”

  刘琰就向大家行礼道谢。朱老爹就扶起他说道:“自家人不用这么客气,你要多谢你娘。她为了你用尽了心思,所以一定你要好好读书,别辜负她的一片心。”

  刘琰说:“二舅,我知道。您放心,我必不会让我母亲失望的。”

  众人又坐下聊了会天,才起身回家。

  路上陶氏就说:“一年拿二两银子也行,大姐夫说的对,咱不能耽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

  朱老爹说:“嗯,二两银子咱也拿得起。要不是一点不拿,屯里人也得说闲话。”

  到家后朱林和陶学喜早就吃完饭了,二人正在那研究什么呢。看见陶氏等人回来,就问:“爹娘,你们干嘛去?”

  朱老爹说:“去你奶家了,你二姑今天请大家吃饭。你俩吃完了?”

  朱林说:“嗯,吃完了。”

  朱老爹又叮嘱朱林要跟着二舅好好学,别闯祸等了无新意的话。

  第二天早上起来,陶氏就将前些天淘的黄米面发了,做粘豆包。下午的时候朱老爹走了,临走时去奶奶家把那二两银子给朱玉冬送去了,今天一天都很平静,这让十月还有些不习惯了,因为自打二姑夫也事后,朱玉冬就时不时弄些突发事件。

  第二天十月就跟着陶氏包豆包,当然陶氏不让动手说她净捣乱,她就在一旁打打下手什么的。七月则领着三小儿负责蒸,然后在出锅的时候把豆包用筷子沾上水挟开,豆包因为很粘,所以必须蘸冷水挟,要有很容易挟坏。把豆包都挟开后,就放到用高梁杆窜的连子上,放到外面冻实,冻实后放到缸里,想吃的时候就捡出来放到锅里热透。

  豆包也不是平时想吃就吃的,这也是属于细粮了,得是来人或是有事的时候吃。而且有的人家连这个都做不起,或是只做一点儿,留着过年的时候吃。

  十月前世时也喜欢做豆包,因为热闹,前世她家做豆包时,跟老妈关系好的邻居就会来帮忙。现在家里人手够用,就不用人帮忙了。

  做豆包的时候就不用做饭了,边出锅时就边吃了。快响午的时候陶氏让三月去给朱老太太家送点过去,让七月给大姑家送,陶氏没让七月去给朱老太太家送,是怕二姑或是朱老太太挤兑七月。

  没想到三月送豆包还带回来个人,小吴氏跟着三月回来了。

  大娘进屋就说:“二弟妹,你看你,做豆包也不叫我一声,我过来帮你一把。”

  三月听完就冲七月撇了一下嘴,十月一看三月的动作,就知道大娘以前估计很少过来帮忙,今天不知道为啥过来。

  陶氏就说:“你一天活也不少,就没叫你。材子媳妇咋样了?我也有好些日子没见着她了。”

  小吴氏虽然嘴里说是来帮忙的,但却坐在炕沿上不动,而且一听陶氏这么说,话匣就打开了,说道:“材子媳妇挺好的,可我也不敢让她多动了,这头胎坐不住,我怕她将来落毛病。还是你自在呀,我这一天侍候完老的,侍候小的。侍候爹娘我没话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可我没听说哪家还得侍候出嫁的小姑子的。侍候也行,侍候完我还落不着好,成天跟咱娘嘀咕,一看见我进去人家就不吱声了,要是好话干啥怕人听呀。这不定又琢磨谁呢?”

  陶氏翅不敢跟小吴氏说这些,因为小吴氏转头就能把你卖了。因些陶氏说道:“大嫂你也别多心,二姐兴许心理不得劲,跟咱娘说说话,咱娘开导她呢。”

  小吴氏却不管陶氏什么,自顾自的说:“弟妹,你是不知道我心里的苦啊。你说二妹夫也就给人家当了两天师爷,连个功名也没有,况且现在二妹夫也没了,二妹还拿着架子,开口闭口规矩。咱庄户人家有啥规矩呀,那老刘家我也没听说有啥规矩,成天说我这不合规矩,那不对的,还有非得学人家官家少爷的叫法,叫琰哥、珏哥的,我听着就别扭。”

  刘青山有一个同窗中了举后,没有再接着考,而是由家人帮着疏通,在一个偏僻的小县当了个县令。这人跟刘青山关系不错,就问他愿不愿意跟自己去当个师爷,刘青山回去跟家一商量,都觉得先去官场见识一下也行,免得真考上了却啥也懂,就答应了下来。

  但当上师爷后,他的同窗就发现刘青山为人认死理,不知变通,跟乡绅们的关系搞得很僵,恰好那时刘青山水土不服闹病,他的同窗就把他打发了回来。可刘青山和二姑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不管怎么的,也算是跟官家搭了个边,所以也是要守着规矩的,把孩子的小名也改了。

  陶氏说道:“人家是耕读传家,不像咱这大老粗,守着些规矩也是应该的。”

  小吴氏说:“我呸,他老刘家也就刘青山读个两天书,往上数还不都是泥腿子。别人我也不说了,就说那芳儿,她一个小丫头片子还敢动不动给我脸色看,她也不看看住谁的吃谁的呢。我们芬儿那多好的性子,这些年跟七月她们姐妹处的多好,从没红过脸,芳儿就来了这么两天,把我们芬儿气得跟她干了多少架了。原先我还寻思芳儿刚到这儿别住不惯,就让芬儿跟她一起住,这倒好非说我们芬是看着她去了。你说她有啥好看的,把芬儿气得说啥不跟她一起住了。”

  十月早就知道这两人处不到一处,那针尖对麦芒的,刘其芳一看也是让二姑惯的惟我独尊的样子,朱芬更是。亏小吴氏还挑好听的说呢,朱芬跟七月她们是没红过脸,平时也不在一块玩,上哪儿红脸去呀。小吴氏肯定是怕朱老太太偷偷贴补朱玉冬一家子,所以才让朱芬跟刘其芳一起住的,但无奈朱芬段数太低,让刘其芳发现了。

  陶氏说:“她一个小丫头你跟她一般见识干嘛呀。再说,兴许是她爹没了,心里不好受,这才脸色不好,脾气也急点儿。芬儿是个懂事儿的,你多劝劝她,那姐妹在一起是缘份,别老闹别扭。”

  大娘说:“唉,我可不是就这么劝的芬儿,要不依芬儿那直性子还不定要闹成什么样子呢。要我说,这二妹也不知道是啥教的孩子,那琰哥和珏哥一点人情事故不懂,成天就知道捧个书本,那芳儿倒是一肚子弯弯曲曲的心眼子。”

  其实这也好理解,刘琰哥俩平时是刘青山教导的,而刘其芳平时跟着二姑,所以兄妹个性不同。

  小吴氏跟陶氏抱怨了一会儿就走了,不但一点儿活没帮着干,还耽误了陶氏干活。

  小吴氏走后,陶氏就说:“不管你大娘家谁跟你们说你二姑家或别人的闲话,你们都不许跟着说,知道吗?”

  三月说:“知道了,娘。跟大娘一起说别人闲话,大娘一转身就能把咱们卖了,对吧,娘?”

  陶氏说:“就是不让你们背后说别人闲话,有说别人闲话的功夫不如自己多点儿干活呢。”

   喜欢穿越之幸福农家女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穿越之幸福农家女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