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正文 第三百二十八章杨震真正的需要

抗日之我为战神 风雪云中路 4809 2021-03-29 14:50

  

  

  

  采取这种战术需要大量的兵力,尤其是装甲部队,如果实施这种大迂回穿插战术,需要投入的兵力不单单只是一个奉天战场,还有东线和南线,甚至是西线,都要投入大量的兵力担任策应和支援。

  但现在抗联却恰恰最缺乏的,就是满足这种战略需求的足够兵力,尤其是在正面突击也牵制了大量装甲部队的情况之下,除非将西线的所有坦克部队抽调回來,否则杨震也拿不出足够的装甲兵力去实施这个战略。

  尽管这个战术,在苏德战场上已经被证明极其成功,但日军不是苏军,而抗联也不是德军,抗联不仅实力无法与德军庞大的机械化装甲集团相比,就是初创的装甲部队,在各种装甲战术的运用上,也相差德军太远。

  所以虽说困难很多,但让杨震放弃这个想法的最关键问題,还是他认为自己的部队,目前还沒有能力实施这种大纵深迂回穿插合围战术,尤其是装甲部队,还沒有这种能力,此次战役之中装甲部队的作战和行动上,暴露出大量的缺点和毛病。

  这些缺点虽然眼下一时被战果掩盖,但作为全军的最高军事主官,不可能只看到表面上辉煌,而对被辉煌掩盖的问題视而不见的杨震,依旧敏锐的察觉出來,现在抗联的装甲部队规模虽说不算小了,但是无论是在编制上,还是在指挥上出现很多的问題急需解决。

  暴露出來的问題不解决,装甲部队至少短时间之内,是沒有能力去承担这种大纵深穿插迂回的作战需要的,一支部队能不能在战场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绝对不单单是装备是否满足需要的问題。

  更多的还是战术运用上能不能满足需要,以及各级指挥员军事素养和理论是否足够,说白了,就是能力能不能配的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但现在装甲部队的表现,在杨震眼中却恰恰不能满足这个需要。

  这不单单是东北战场上参战装甲部队的表现,并未如杨震当初预料的那样尽如人意,而且就算在西线陈翰章亲自指挥的,那次大纵深迂回穿插作战以及随后的穿插作战,在作战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弱点和缺点。

  在陈翰章的穿插行动之中,如果不是以坦克部队集中翻越阴山天险,从日军想象不到的地方直插绥南,达成了整体出其不意的战略意图,而且日军部署在绥远地区的蒙疆军主力也悉数被调出,整个大同至包头广大地域兵力严重不足,给陈翰章的突袭,创造了一个先决的条件。

  使得西线投入的装甲部队,能在短时间之内达到战略目的,单单从暴露出來的很是严重的问題來看,如果沒有这个先决的条件,那一战打成什么结果还不知道,装甲部队大范围迂回穿插,对于眼下的世界军事理论來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題。

  但是抗联來说,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抗联对装甲集群突击和运用,真正的掌握和熟练的运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抗联装甲兵各级指挥员,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真正做到在战场上得心应手。

  再加上眼下四平周边的日军密度,远远的超过当初的绥南,以及日军可投入南满战场上后续的力量的规模,并且辽东远远超过阴山宽度的山区地形限制,并不太适合装甲部队大规模长途奔袭和穿插。

  而沒有装甲部队的参与,单靠连重炮也不能配备的步兵单独迂回穿插,不仅进展速度要受步兵行动速度,以及攻坚能力的拖累会异常的缓慢,就连投入的兵力,也要远远的超过抗联可以承受的能力。

  所以通过整体考虑,早在执行丰收者计划的时候,杨震放弃以坦克集中突击日军相对薄弱侧翼的战术,还是最终决定速战速决,只要达成战役发起的目的就立即撤退,也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再加上如果现在就将关东军打残,并收复全部东北,并不符合抗联,乃至整个中国的战略利益,现在就打残了关东军,以南满在日军整个战争布局之中的重要性來看,此战势必会将其他战略方向的日军吸引过來。

  这样反倒是整个对日作战战线之中,实力最弱的自己,承担了最重的作战职责,也就是说实力最弱的抗联,要抗击整个日军的主力,以及最重的攻势,这无疑是眼下的抗联,绝对无法承受的。

  日本人可以选择放弃入侵澳大利亚,可以选择放弃进攻印度,但是日本人是绝对不会选择放弃南满,乃至整个中国战场的,如果当初日本人能吐出一部分他们吞下的肉,那么也许整个太平洋战争就不会真正打起來。

  一旦日军大本营有认为南满真的守不住的危险,他们会立即调动重兵回援东北,那么对于有生力量,已经伤亡不轻,战斗力损失几乎已经可以说到了顶点的抗联來说,那才将会是一个灭顶之灾。

  别说抗联只是中国战场上,诸多方面的一部分,就连现在的整个中国,也都沒有这个能力去承担现在的日军战略重点全线转移的这个重担,沒有实力去与规模已经达到几百万的日军,却进行全面的抗衡。

  现在各个战场上的日军,不是当年七七事变之后的日军,当年日本本土并未因为侵华战争,进行本土的总动员,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投入的兵力规模虽然庞大,但始终在控制尽可能的避免影响到国内的正常经济秩序,以及动摇国力的度上。

  也就是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最多只能算投入了半个身子,本土非但沒有进入总动员,还在需要保持庞大陆军的情况之下,并未减少对海军和其他方面的投入。

  甚至还有精力和能力,保证对东北的持续投资,日本人很明显,不想为了中国而牵制国内的正常经济发展和生活,同时对于中国地形复杂,同时也相当贫困的西部,也阻止了日军继续西进的欲望。

  在加上总动员之后,对国力造成的不可能避免的损伤,以及日本本身相对单薄的国力也注定其不能长时间的处在总动员状态,所以对于动员程度有限的日军,中国虽然打的异常艰苦,但是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还是可以勉强的承受。

  但一旦完成总动员,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和实力,绝对不是中国,尤其更不是抗联可以承受的,眼下日本人已经部分完成动员,其兵力扩充力度之大,一旦放弃其他战线,全部投入到中国,那么中国战场上眼下僵持的局面将会彻底的被打破。

  而且缩短战争时间,固然可以减轻中华民族的牺牲,缩短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时间,但对于争取美英援助方面,却会带來相当大的影响,对于自己那张目前还大部分都存在于纸面上的计划,会带來致命的影响。

  这不是杨震自私,更不是他有意识的在保存实力,除了抗联沒有力量,彻底的击败,并歼灭整个南满日军之外,最根本的是中国人在这场战争之中付出的牺牲和苦难代价,能不能获得实际上的收获,并不意味着是在战场上收复多少失地,减少多少战争带來的创伤。

  是能不能换來中华民族真正的崛起,而不是停留在一个只在纸面上,人家以及想割下來一块肉就割下來一块肉,而自己却只能张嘴抗议的虚弱大国,国力决定国运,真正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国,不是动动嘴就那么简单的。

  此次战争,固然给中华民族带來了无数的苦难,但也带给中国人一个真正崛起机会,只是在杨震所知道的那段历史之中,中国当时的政局,并沒有完全的利用这个机会,而且国民政府,也沒有能力去承担让中国真正腾飞,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强国的能力。

  杨震要的不是自己所掌握的那样,表面上还算强大,但本质极其虚弱的,实际上根本就沒有人把你当回事的,依靠别人恩赐才得到的一个所谓大国的名义,一个虚弱的胖子,一个任人分割的所谓大国,实际情况却并未比战前真正好到哪里去。

  九一八事变中国失去了东北,抗战结束却永久的失去了外蒙古,却连抗议权都沒有,这样的一个虚弱的大国,对于杨震來说根本屁用沒有,现在的他宁愿背负着骂名,也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因为他的要是实实在在的真正强大起來,让一切外敌都不敢小视的一个中国。

  所以杨震认为如果现在就倾尽全力,从根本上却削弱日本维持战争的根本潜力,从自己整体计划來看对中国人來说,并不是一个很是划算的买卖,在战场上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耗干自己的血液,让美英在那边占足了便宜,。

  再加上抗联眼下也真的沒有那个实力,一鼓作气的围歼关东军主力,彻底的解放全东北,即便勉强打下來了,在日军集中兵力的反扑之下,也根本就守不住,甚至可以说一旦在南满战场将有生力量耗尽,别说南满守不住,就连原來的老根据地,也恐怕很难守住。

  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这个道理杨震也是明白的,在眼下只有五两肚子的情况之下,硬撑下去二斤,只能把自己撑出毛病來,当年他半斤的肚子,硬吃进去八两,是形势所迫别无选择,如果在现在还这么不顾一切的生吞硬咽,那么撑死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杨震在整个丰收者计划之中,还是选择了速战速决,达到目的之后立即收手,而沒有选择将战事拖延下去,更是压根就沒有想过从背后直插四平一线,完成对四平方向关东军主力的合围,这对于他來说,不单单是冒险,而是一种根本战略上的失策。

  当初在时机有利的情况之下,杨震都沒有采取梅津美治郎担心的那种战术,在眼下在关东军已经吃了一次大亏,有了准备之后,他就更不会去冒这个风险了,在杨震眼中有些事情只能做一次,如果想到再來一次那就是愚蠢了,一而再的去重复着一种做法,杨震认为极为不可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