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世民的邀请,万世当然是连忙又拒绝,可是李世民死活不同意,非得和孙长老再好好聊聊不可,万世无法,只得是答应了他。
二人当即去往了李世民的寝宫,再次聊了起来。
不过这一次,李世民却故意把话题往治理国家和治理军队上带,导致话题越聊越偏。
万世也不怕得罪他,便将地球上后世的一些治国的方式拿出来讲了讲,比如宋朝的同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的权力架构等等,再比如诸多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细分等等,听的李世民是一愣一愣的。
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表情仿佛在说,窝草?还能这么玩儿?
至于军事上的,万世提出的观点则更多的是参考宋朝的军制和明朝的军制。
事实上后世地球的现代军制肯定是更合理的,可是唐朝是封建社会,军队非得掌握在皇帝手中,若是贸然改动,很危险的,万世也就没提。
说到军制,其实万世很清楚,唐朝的灭亡就是军制上出了问题,他们的官员对于军队的权利太大了,到了唐朝末期,更是搞出了什么节度使制度,搞得当官的不仅能调动军队,还能管理地方,这不就相当于给了他们兵和钱吗?那他们不造反才怪呢。
反倒是同为封建制度的宋朝和明朝,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对较好。
其实宋朝的军制和明朝是很像的,这两个朝代的军制大概就是官员和将军们各管各的,以免专权,据说有宋一朝和有明一朝,都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内乱,全靠他们的军制较为完善。
说白了,这两个朝代的将军是将军,官员是官员,士兵是士兵。
就拿宋朝的军制来说吧,他们的军队最高指挥权在皇帝和枢密院,可领兵打仗的却是下属的将军,将军领到枢密院的命令后,才能带兵打仗,等打完仗了,就需要把军队带回,再没有指挥权,而后续粮草什么的,也由枢密院掌控,这样也让领军的将军没有足够的粮草来造反。
而且宋朝的兵平时都是在一个地方训练,没有打仗时,就连枢密院也没有调动权,训练士兵的官员又是另一拨人。
总而言之,宋朝的枢密院有兵马调动权,却没有指挥权和训练权,将军们有战时指挥权,却没有调动权和训练权,战后他们更是可以整天睡大觉,屁事没有,训练的官员们则只管训练,其他的一概不管。
明朝的兵马制度和宋朝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明朝的最高军事单位不是枢密院,而是五军都督府和兵部。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掌管天下卫所,属于平时掌兵,兵部则掌管战时的调动和平时的训练,说白了就是兵部只要得了皇帝的旨意,就可以调动五军都督府的士兵,交由将军领军,而若是没有皇帝的旨意,五军都督府鸟都不会鸟他们。
同样的,明朝的五军都督府、兵部和领军将军之间,也是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却又各不相干。
而这两个朝代还喜欢设立监军,说白了就是监察军队的,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担任,大多则是由太监担任,以防将军造反。
除此之外,明朝的军制还有个地方很有趣,那就是卫所制度。
所谓卫所制度,说白了就是当兵的人一辈子都只能当兵,而且后代子孙也只能当兵,他们的户籍就是军籍,因此这样也杜绝了他们造反的可能。因为他们一旦造反,很容易就能查出来,而且还会牵连满门,尸横遍野,谁都怕死,自然不敢拼命一搏,而且也不会让别人造反,因为那样也会牵连到自己,士兵们彼此监督,比什么监军都好使。
万世好歹是大学生,对于这些东西虽然不敢说特别深入的了解,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因此他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大概跟李世民讲了讲他的想法,李世民听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好一会儿后,李世民才重重笑了一声:“孙长老果然厉害,你说的这几种军制确实可以预防有人造反。”
“可是如此一来,将军只有打仗的时候才见得到士兵,他怎么知道哪些士兵可用?哪些士兵刁滑呢?枢密院或是兵部对将军们不熟悉,又怎么知道该派谁打仗合适?”
“不瞒你说,朕年轻时也曾上马打天下,深知唯有将军特别了解手下的兵,士兵们也特别相信他们的将军,才能真正的打好一场仗!若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岂非乱闹了?”
“皇上说的不错。”万世点头,同时暗赞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确实很能干。
万世又何尝不知道宋明军制的不妥当之处?
虽然按照他们的做法,可以预防人造反,可是一旦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仗就不好打了,只能造成白白牺牲。
而且这种军制下,将军也好、枢密院也好、五军都督府也好,这些人肯定都会害怕皇帝误会他们造反,在打仗时难免顾手顾脚,如此一来,就更是影响发挥了。
而且因为皇帝老是防着当兵的,难免让人心寒,谁又会去当兵?
宋朝大概就是垮在这个原因上。
举个例子吧,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说的是将军领军在外,会有各种突发状况,若是什么事儿都按照皇帝和掌权者的安排来进行,难免会贻误战机,而若是这时候有人违命也好打好仗的话,事后势必会被皇帝以为是要造反,那么打完胜仗后,反倒就是送命之时。
在北宋太宗时期,皇帝赵光义二次北伐,便出过这种状况。
当时北宋二次北伐辽国,本来是可以一举统一疆土的,当时领军的大将也是厉害,分别有曹斌、潘美、杨继业等,可以说是多员虎将。
可就因为东路大军被阻,一时难以前进,赵光义急着想赢,就强行下令让大军强势突围,丝毫不顾诸位将军的反对,潘美、杨继业等无奈,只得强行进军,最终导致兵败,就连一代大将杨继业也死于乱军之中。
后世人为此还创造出了不少戏曲、影视剧、小说等等,大抵都是围绕杨继业进行的,杨继业便是杨家将中的老令公,杨延昭、杨延朗等都是他的儿子。
在这些戏曲、影视剧中,潘美被叫做潘仁美,成了一个奸臣,是他害死了老令公杨继业,可谓是骂了潘美几千年。但事实上当时潘美是主将,杨继业是副将,根本就不是他害死的杨继业,罪魁祸首其实是宋太宗赵光义才对。
由此便可见这种军制的弊端了,事实上北宋和南宋都十分富裕,可却打不过辽国,也打不过金国,更打不过蒙古,便是被这种军制所连累了,只要宋朝跟人打仗,将军们怕犯错,更怕被文官们抓住痛脚,打仗时只能循规蹈矩,那么能不输吗?
君不见北宋狄青、南宋岳飞,哪怕再英雄了得,哪怕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依旧被文官们给搞死了吗?
无他,宋朝的武将不受尊敬,文臣自然欺负你。
再说明朝吧,明朝的军制其实和宋朝差不多,结果当然也差不多,当闯王李自成杀进北京城后,根本就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山海关吴三桂更是直接投降了辫子王朝,做了人家的奴才,这都是军制上的毛病引发的后果。
再说卫所制度,其实也很不合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专长,哪有当兵的就一辈子当兵的?而且子孙后代都得当兵,这不是脑残设定吗?
明朝的卫所制度的后果就是,当兵的到了最后都麻木了,整天混吃等死,战斗力自然急剧下降,更是没了丝毫血性。
当兵当的没了血性,还能杀人建功?
就拿吴三桂这事儿来说吧,他一投降,他的属下兵马害怕被株连,无奈之下,只得是随着他投降了,最后导致满清入关,明朝灭亡,这何尝不是卫所制度的一个弊端?
万世自然知道这些弊端,可他为何还和李世民长篇大论?
其一,作为地球上的中国人,他很希望大唐能继续强大,并且一直强大下去,所以他希望李世民这个千古一帝能够想个好的办法,在各种军制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
其二,他虽然知道唐朝和宋明军制的弊端,但他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去解决,在这个信息不通畅的封建社会,他实在是给不了李世民很好的办法,所以只能把事儿讲清楚,让李世民自己去思考。
尽管他如今已经是神仙了,按理说不该理会这些俗事儿,有这功夫炼炼器好不好?
可他就是愿意多说一下,毕竟算是故国嘛,难免是有感情的,就好像多年前的老朋友,哪怕你腰缠万贯,而他衣衫褴褛,大家凑到一起了,也不能嫌弃人家吧?
说起当年一起犯过的傻逼事儿时,不管是腰缠万贯的朋,还是衣衫褴褛的友,谁还不会自嘲一笑?
此谓之曰:情感!
喜欢西游大碰撞请大家收藏:(321553.xyz)西游大碰撞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